【檢察日報】法界傳聲

天津大學教授張衛平:明確另案處理結果效力及處置原則

【檢察日報】法界傳聲

  

另案處理結果包括法院的另案裁判、調解協議和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等,這種另案處理結果可能會涉及到正在進行的本案執行的執行標的之權屬問題,因此,主張執行標的錯誤的案外人往往以另案處理結果為依據提起執行異議或案外人異議之訴以達到排除本案執行的目的。在法理上,另案處理結果對執行標的權屬認定只能在爭議當事人之間發生效力,不能約束本案執行法院的執行行為,不具有排除本案執行的法律效力。只有根據法律規定提起的本案執行異議或案外人異議之訴中,法院對執行異議理由的認可判決才具有排斥本案執行的效力。


武漢大學教授皮勇:網絡空間犯罪立法兼顧本土化與國際化

  

【檢察日報】法界傳聲

網絡空間犯罪是計算機犯罪、網絡犯罪在網絡平臺時代的新相態。為了有效打擊網絡空間犯罪,中國刑法既要堅持本土化發展,也要借鑑國外立法的成功經驗,積極推動國際社會相關立法協調一致。計算機數據和信息系統安全是獨立的公共法益,應當給予全面的刑法保護。懲治網絡化的傳統犯罪應當堅持科學防控和法治原則,避免以刑代管,更不應突破法律規定解釋立法。妨害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秩序犯罪是獨立的、具有“積量構罪”特徵的正當立法,司法適用中應堅持獨立適用和實質正當原則,合理縮限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對情節要件進行必要的類型化。應在平衡個人信息法律保護和合法利用的基礎上,為公民個人信息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護。


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以貫通模式完善刑事政策與刑法體系關係

  

【檢察日報】法界傳聲

在刑事政策與刑法體系的關係處理上,存在分離模式與貫通模式兩種類型。我國當前的處理方式應歸入分離模式,該模式的缺陷在於,不僅教義學理論的構建缺乏刑事政策上的目標指引,而且刑事政策的運作可能突破教義學的體系性邏輯。為克服這種缺陷,我國有必要改採貫通模式,將刑事政策的目的性設定與法教義學的構建相貫通。功能主義的刑法體系能夠合理地解決體系的自主性與應變性之間的緊張關係,它使得犯罪論的構建不再以應罰性作為主導,而以需罰性作為主導。但它對法的客觀性與統一性容易形成衝擊,並對個體自由的保障構成威脅。這樣的危險根源於其方法論上的目的性思維。因此,有必要構建一種二元性的規制框架,即通過刑法教義學的內部控制與合憲性的外部控制來實現對功能主義刑法體系的正當性控制。

(以上依據《河北法學》《比較法研究》《中國法學》 關仕新選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