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多少历史上有趣的事?对联、诗词或小故事呢?

方丁88


历史是一幅恢宏绵长的画卷,当你悄悄打开,许多人物故事跃然纸上,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或浓或淡,或雅或俗,或轻或重,其中不乏趣味故事,让人啼笑皆非,引人深思。俺来说三个比较有趣的小故事,搏大家一乐。

一、金太宗当小偷,被当众廷罚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因为哥哥太耀眼的缘故,很少人被人提及,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赶脚。可他还真的不是花架子。储君时辅助二哥开疆扩土;登基后对外扫清残辽,干掉北宋;对内完善制度,文化改革。在他的领导下,大金国治历明时,一跃成为东亚之巅。然而,就是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却有着窘迫不堪的经历,使得他地气感十足,悲催感凸出。

那是在大金国刚起步时,家底薄,纯粹屌丝级别。大家都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抢来的东西,都非常的珍惜,不能随便乱用。为了形成制度,完颜阿骨打与群臣定下誓约:国库里的财务,除了打仗,天王老子也不允许动,不然就要挨20军棍。俗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谁也想不到,几万人的小女真部落,发展迅速,几年时间就变成了吞辽灭宋的大金国了,那白花花的银子不断的流向国库,几乎都快爆仓了。太宗皇帝可没有因此而骄奢淫逸,他照样和大臣们一起洗澡,一起住帐篷,过着女真族传统的生活,丝毫没有中原王朝皇帝高高在上的威严。

某个夜晚,太宗可能是实在受不了清茶淡饭,想开一次荤。他忍不住偷偷的打开了国库大门,在里面美美地享受了一餐美酒佳肴,顺便还捞了一把财宝。不料,没过几天,东窗事发,被人发现。他的大侄子完颜宗翰本就对他不满,假公济私的绝佳时机到来。上朝时,他假装正义凛然的将祖训搬出,并揭发太宗的“丑陋行径”。可怜的太宗皇帝被人扒掉龙袍,打了20军棍。我想,此时他心中应该有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但也只能忍气吞声,秋后算账。高高在上的皇帝受此羞辱,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事过后,金太宗感觉颜面尽失,皇权受到挑战。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中原王朝的那一套引进,一步步的走向了皇权之巅,再也没有人敢如此放肆。

二、耙耳朵戚继光,遇夫人秒怂

戚继光,抗倭名将,世人皆知。他带领的戚家军,战无不胜,把小鬼子打得是满地找牙。双方死亡比例是惊人的1比1000,霸气侧漏不足以形容他。然而这位威猛先生,却有着天煞的的克星——他的夫人王氏。

因为戚将军怕老婆,众人皆知。某次,部下给他出谋划策,望以此来杀杀王氏的威风。他们决定将夫人请到军营里,然后用用杀气腾腾的军威震慑她,让其感受下戚将军的威武。戚继光一听,大喜过望:“这个主意满分”。随后,一顿操作猛如虎,就等着兔子来撞树了。第二天,王氏如约而至,看见一列列笔挺的队伍,她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对老戚河东狮吼:“你摆出这幅样子,想要干嘛?”戚继光吓得面无血色,双膝一软,扑通跪地:“别无他意,专请夫人前来阅兵。”

经过了上次的失败,部下们又给老戚出了个馊主意。他们怂恿戚继光回家后用利剑吓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纲。当时夫人午睡刚醒,戚继光拿着宝剑大声喊喝以给自己壮威,夫人起床气还没过,看到此景,再次的吼东狮吼:“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老戚瞬间哆嗦,宝剑掉地,仓忙应答道:“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所以才高声叫唤。”夫人一听,开口说:“以后杀鸡再不要大声嚷嚷。”戚继光连连称是。

从此,老戚放弃了治疗,还是安安静静的做个乖乖绵羊比较好。

三、纪晓岚机敏过人,屡破难关

前些年,《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剧中老纪才高八斗,诙谐幽默的形象深入人心。历史上的纪晓岚虽然没有剧中那么神奇,但才子之名实至名归。才思敏捷的他深受乾隆爷的欢心。

某年夏天,老纪正在翰林院校理《四库全书》,那时既没有电风扇,也没空调。闷热无比,让人想死的心都有。纪晓岚实在无法忍受酷暑,干脆脱下了官服,赤膊圈辫,刚想清凉的开始干工作。乾隆爷突然驾临,老纪吓的连忙钻进了桌子底下。

乾隆其实早已看见,因有心要开纪晓岚的玩笑,故意装作不知道,示意群臣坐下,自己随意翻书。纪晓岚在桌子底下热得实在吃不消了,听见外面没有了声音,便轻声问道:“老头子走了吗?”

话音刚落,乾隆便突然发声斥他无礼,他连忙出来请罪。乾隆问为何在背后喊自己“老头子”。纪晓岚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况且历代许多学者都称子,如孔子、老子等。”乾隆便一笑而过。

纪晓岚的随机应变令人折服,他不仅有才而且机敏,和乾隆爷各种趣事都让人回味无穷。


竹维杂谈


那我就说一个小故事吧。题目叫作《新婚被杀》。话说清朝安徽某地,有一个外号叫小蚂蚁的人。曾是清末有名的捕快。辛亥革命后,在家闲居,由于他足智多谋,精明果断,警署的侦探时常请他破案。经他手破的案子不下数十起。

当时有一家办喜事。刚把新娘娶到家里,还没入洞房,新娘的母亲突然死了。于是家里乱成一团,既有贺喜的人,又右吊丧的人。新娘刚到婆家,还没见过新郎。忽然有个男子身穿孝衣走进他的房间。嘻皮笑脸地调戏她。新娘以为是新郎,一夲正经地对他说,母亲刚刚死去,你不但不悲伤,反倒这样高兴,难道是人之常情吗?那人讨了个没趣就出去了。不久又进来一个穿孝衣的男子,新娘问他是谁?那个男子说,我是你丈夫。新娘大惊说,刚才到这里来的是你吗?新郎说不是,我这是第一次进来。新娘默默无言。新郎知道这里面一定有文章。就在房门边等候。一会儿,那个穿孝衣的男子又来了,新郎怒不可遏,举手便打,那人也随即还手。在撕打中,那人抽刀子把新郎杀死,慌慌张张地逃跑子。新娘见新郎惨遭毒手,大声哭号。家人闻声赶来,见新郎躺在血泊中,旁边还放着一把刀,都说是新娘杀死了新郎,于是告到官府。

官来现场验完尸体,仔细地察看了新娘,认为她不象杀人的凶手,于是便交代警署由某侦探负责破案。某侦探心想,仅凭一把刀子怎么能抓住凶手?看来要破此案,真得要求教小蚂蚁了。主意一定他就去请教小蚂蚁。小蚂蚁说,侦查凶手应当仔细查访,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凶手就会跑掉。

过了几天,小蚂蚁把某侦探叫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说,我想此案的凶手一定是常到新郎家来的人,不然穿堂入室哪能这样容易?你可到新郎家问一问,常来他家的都有那些人?侦探同意他的看法,就到新郎家去打听。新郎家的人说,常来我家的人一位是陸生,另一位昱某店的掌柜。侦探又问新郎家的人,还有没有人常来你家?家里人说,只有东城的项秀才来过几次,此外再无别人了。项秀才的鼻子上有红痣,新娘说进入房中调戏他的那个人鼻子上也有红痣。侦探把项秀才找来让新娘辨认,新娘说,就是这个人,于是项秀才被关进子监狱。这件事侦探没来的告诉小蚂蚁。当小蚂蚁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吃一惊。他责怪侦探说,项先生是很有修养的人,怎么能干这种事?一定是你抓錯了人。侦探说我看他鼻子上有红痣,所以断定他是凶手。小蚂蚁说,鼻痣不足以说明问题,假如同时有三个人都有鼻痣,那你抓谁呢?侦探说,新娘己经认过了。小蚂蚁说仓卒之间新娘怎能记住凶手的相貌,想必她也是根据鼻痣来辩认的。侦探问那怎么办好呢?小蚂蚁说,我替你侦察,如果抓到凶手,项先生的冤枉就可昭雪,如果抓不到凶手,我从此再不谈破案的事了。

从此小蚂蚁日夜到新郎家附丘侦查。一天顺上,在月光下看见新郎家门前,有一个穿黑衣服的人立在墙角里。不一会门打开了,一个妇人出来向那男子招手。男孑走到她跟前,她马上交给他一个包裹。男子把包裹扛在肩上,沿着小路走了。小蚂蚁在后边跟着他,见他走进了一间小屋。男子进屋后点燃了蛸烛。解开包裹一看,里面有几件狐皮和羔皮及若干金银首饰。这时小蚂蚁正蹲在房顶,从天窗向屋里偷看。他看见有孝衣就准备进屋看仔细。两小时后,估计那人己睡熟,就轻轻进到房里,先用蒙药使男子失去知觉,又从箱子中拿出带血的孝衣,由此认定此人就是凶手。临走他关好房门,他来到新郎家,找到那妇人的住处,轻轻的敲门,那妇人果然开门让他进来了。妇人要点灯,小蚂蚁说,不要点灯,别让他人看见。接着他说,我问你箱子中的孝衣是你拿走了吧?妇人说我没拿呀,我想一定是贼进屋偷去了。小蚂蚁表示赞同,告別妇人后,立即赶往警署派人去捉拿凶手,抓到警署后,有小蚂蚁作为人证,孝衣作为物证,一经审讯,那男子很快就招供了。

原来那妇人是新郎家的佣人。多次偷窃新郎家后财物交给他丈夫。她丈夫嫌她偷的少,就打算亲自去偷新郎的东西。那天正赶上新郎的母亲去世,所以他乘机穿上孝衣,暗中带刀前往新郎家中。人们以当他是来吊唁的,没有怀疑他,他乘人不备走进新娘房中,打算胃光新郎骗东西,所以嬉皮笑脸的调戏新娘,不料受到新娘后谴责。就急忙出去了,等再来时,新郎己有了戒备,他慌乱中杀死了新郎才得以逃脱。

破案后,男子被依法处死,小蚂蚁破案有功,被警署任命为头等侦探。。好了。


辽阳郭同建


《福到来了》村里爷爷的爷爷,不识字但是非常聪明。春节到了,村里的先生给各家送福字。等先生走后,爷爷的爷爷把福字贴好了。大年初一,村里都有拜年的习惯。先生也来拜年了。没进大门,就喊:“福到了!福到了”。先生是告诉福字贴到了。爷爷的爷爷赶忙出屋迎接:福到了好哇!先生照顾爷爷的爷爷,没有说破。并从此家家户户都把大门的福字到着贴了。就是福到了的意思。一直流传到至今。


手机用户69840542954


有趣的对联故事——蛟矶联

芜湖的隔江对岸,有个蛟矶滩,滩上有个灵泽夫人祠,里面供着个女神像,是孙权的妹子,刘备的夫人。

彝陵大战,刘备大败,命丧白帝。孙夫人在镇江听到噩耗,跳江殉情。尸体逆流上飘,要与夫君同穴。三日后,飘到蛟矶滩,乡民们见了,十分可怜她的殉情,便在滩头安葬了她,并建庙宇于以记念,并拼成一副对联,挂在柱上。可过了一夜,对联不翼而飞,一连三次都是如此。人们推举一老秀才守夜,以探究竟。

三更过后,只听冷风嗦嗦,环佩声声。老秀才壮胆从门缝瞄去,只见一女子身着戎装,肩披素练,面白如玉,与神龛上的孙夫人塑像別无二致。又听那夫人细细吟道:‘思亲泪落吴江冷’,反反复复就这么一句。老秀才越发大胆,便走向前去,打躬问安。夫人见状,便悄声细语道:我本当回蜀,多谢乡亲留我于此,但庙前对联不如我意,故一再撤去,刚才所念是我作一上联,下联苦思不得。先生来得正好,可将上联挂出,有对出下联者,我将保佑他书香传世,文名不朽。说罢,化做一阵香风去了。

‘思亲泪落吴江冷’上联挂上了,下联却空着。千百年来,不少文人骚客应对过,只是墨迹未干,一夜下来,下联仍是光板一块。

一直到了明代,书画大家徐渭游经此地,见庙前只有上联,问明原因后,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望帝魂归蜀道难。此联对得天衣无缝,孙夫人相当满意。从此,灵泽夫人庙才有了完正的对联: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这副蛟矶庙对联,从此流传下来,并载入史册。



yangyucheng这就是我


王安石“捡联获妻”,首创“囍”。

这个故事是上初中的时候,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印象极深。

王安石年轻的时候进京赶考,经过一个大户人家门口时,发现门前灯笼上挂着一个上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再仔细一看,旁边还写着三个小字——求下联。

王安石一边点头一边思考,觉得这幅上联确实有趣。门口家丁看见有人不住点头,口中还念念有词,以为此人已经对出下联了,就急忙跑回屋里禀告老爷。可等一家人出来时,王安石早已走了。

学富五车的王安石考场上十分得意,很快就把试题写完了。主考官觉得这个年轻人似乎很有才学的样子,就想临时出个对子,考考他。

主考官以门前迎风飘扬的旗子为题,出了个下联: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一听,眼睛瞪地老大,心想这也太巧了吧,此前那个“走马灯”的上联,用来应对再合适不过了。

他激动地将上联脱口而出,主考官和在场人员都被王安石如此之快的应答给惊呆了,纷纷点赞夸奖。

王安石出考场后,火速来赶那个大户人家,说自己是来对对子的,然后便将“飞虎旗”的下联说了出来。

大户人家的老爷姓马,他有个女儿颇有些才学,这个对联正是马小姐所出,用来招夫婿的。躲在屏风后的马小姐听到对子对得如此工整,又窥见王小伙子一表人才,当下决定以身相许。

王安石迎娶马小姐那天,恰巧收到了他进士及第的喜讯。这可真是双喜临门。他拿出笔墨,书就了一个奇怪的“喜”字——囍——贴在了家里。

后来这“囍”便被广为流传,几乎成为了结婚时的标配装饰。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为父笔记


中华上下五千年,

多少奇葩顺世传。

李杜才情咱不续!

唯聊趣事话苏仙。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有着太多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有些故事,听起来非常巧合,倒像是早就编排好,只等时间来验证一样。所以我们在茶余饭后没事品味下也是不错的!

我们的大学士曾被贬谪到湖北黄州的时候自己在坡地开荒补充家用,便自称“东坡居士”。以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之上,那么自号东坡居士的苏轼,又有哪些趣事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大文豪——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首先咱们来说一说皛饭毳饭的由来吧!

有一次苏东坡对黄庭坚说:“我在家乡读书的时候,每天都是吃三白饭,香甜可口,世间之美味也!”。

黄庭坚很好奇什么是三白饭,苏东坡说:“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饭’。”

苏东坡在说过这件事后很快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的请帖,邀请苏东坡去他家吃皛饭。

苏东坡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但是等他到了黄庭坚的家中,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被黄庭坚戏弄了。

几天后,黄庭坚也接到苏东坡的请帖,邀请他去吃毳饭。黄庭坚虽然知道苏东坡要报复,但又很好奇毳饭是什么,最终还是前去了。

苏东坡陪着黄庭坚从早上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便催问苏东坡毳饭在哪呢?

苏东坡慢吞吞地回答:“盐也毛(通‘冇’,‘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呀。”

黄庭坚大悟,但也只能继续挨饿了!

一代文人苏轼,也少不了捉弄自己的好朋友呢!黄庭坚宴请苏轼皛饭后,苏轼更是以毳饭回敬,也体现了两人的情谊之深。互相调侃也是能欣然接受的

当年大学士还有个和尚朋友;“旁敲侧击”就是关于这位朋友的故事!

一天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了师傅!

佛印怕吃鱼的秘密被苏东坡知道,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就急忙出门迎接东坡。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了数。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其中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一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佛印不知是计,便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么这般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来大饱口福吧!”

苏轼不仅饱读诗书,还能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去捉弄佛印,可见苏轼的学问之深。才情不是一般好啊!

我们的大学士还有一件智胜群朋的故事呢!相传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并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玩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然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缓慢地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忙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大喜,正准备边吃菜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轼的文学功底真可谓深不可测,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多次使他人的计谋落空,那六个举人竟然轻视苏轼,结果也只能是自食其果了。这就东坡“吟诗赴宴”的趣事。

人无完人,谁都会有过少年轻狂的时候!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过人,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生,不免高傲了起来。

一天,苏轼于门前写了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展现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几天之后,一位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可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也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着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急忙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令乡邻都刮目相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年少的苏轼虽然自负,不过也知错能改,苏轼也理解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这最终也成就了苏轼的辉煌。

每每想来,每个小故事都带着一定的哲理,指点着后世的人有所开悟!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呢?



寒天飘雪1020


相传,从前有一位妇女在河边淘米,一位才子在桥上过,看见了美女就想调戏一番。随口吟了几句诗,

有木也是桥,

无木也是乔,

去掉桥边木,

加女便成娇。

妇女听了接上;

有米也念粮,

无米也念良,

去掉粮边米,

加女自是娘。

你惹没娘教,

我来做你娘。

意思就是你这个轻薄的浪子,难道是没有娘教的吗?让我来代替你的娘教训一下你。

朋友们,你听说过吗?


紫色枫林乐


我知道的是: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

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

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梦想纷飞mg


解缙是明朝三大才子(杨慎、徐渭)之一,小时候特别聪明,人称神童。在他七岁那年的一日,天正下着雨,他路过土地庙前,不小心,被泥泞的路面滑倒了,手上挖了两把泥。有两个绅士正在寺院门前下棋,哈哈大笑起来。解缙很是生气,于是笑着大声吟道: 春风拌春雨,

水流满街泥,

摔倒大官人,

笑煞两匹驴。

那两个绅士听了辨解道,我两个下棋笑那小卒子不敢过河,你一个乳毛未干的臭小子,怎么作诗骂起人来了?解缙又笑着吟道:

既然没骂我,

怎知我骂你。

作诗骂畜牲,

尔等何心虚?

这两个神士面面相驉,无言以对!


东海328


有一幅对联的小故事不敢称其有趣。我是一个不擅长讲故事的人,但我却喜欢有故事的人,这样人的人生或是跌宕起伏,或是五彩缤纷。

图片王安石

我认认真真地讲一段故事,希望诗友们从中有所收获!我故事的主人公是王安石,庆历二年,20岁的王安石赴京赶考,这天到了江宁的马家镇,该镇马员外正在征联择婿。马员外视女为掌上明珠,依女之意以联择婿。即门上所挂两盏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不知道这个时期楹联是啥规则,这出联可是三仄尾呀!这规则我们就不去计较了,也不是我们能计较得了的事。此时王安石想,如有时间,一定会会这位才女,可是,没有时间耽搁呀,只能与书童继续赶路。

王安石会试时,第一个交卷。主考是欧阳修,见王安石少年英俊,风华正茂,心中欢喜。便问:“答得如何?”王安石道“学生自以为尚可。”,这时欧阳修一指厅外飞虎旗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知道是主考官出联,转念一想,不由心中“呀”了一下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欧阳修一听,好对!大喜。赞道:“尔乃才识敏捷也。”

王安石心中暗想,那女子是我贤助也。拜别主考官,王安石急忙赶回驿站,叫上书童,收拾东西赶路,日夜兼程,直奔江宁马家镇。王安石二人到了马家镇,急急忙忙赶到了马府门前,但见两只灯笼依然在门前。一个有字,一个空白,王安石暗自庆幸,急忙抢上前来,看两个家人站在门旁,面前有一案,案上纸墨笔砚齐备。王安石拿起笔来,一挥而就。

便有一个人懒洋洋拿起送入大堂,马员外坐在大堂,心神不定。以联择婿已近3个月,各地才子见过无数,竟无一人被小姐认可,急杀员外。当家人送上对句,马员外懒得动身,挥手叫丫鬟拿到内院,由小姐自看。马小姐接过对句,展开一看,书法刚劲有力,一派大家风范,小姐看着看着,骂道:“让我等得好苦。”丫鬟一听急忙跑出报告。马员外喜出望外,命令家人快请才子进来。王安石入堂拜见马老。小姐在内隔帘观看,两情相悦,终身立定。马老亦是读书人,谈诗论经是行家。有此贤婿,自然不会放过。很快,王家聘书、聘礼送到。马府张灯结彩,阖家上下,喜气洋洋。

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此情此景用一著名小品演员的话来形容: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情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纸上大书连体囍字。家人纷纷拿去,到处张贴。据说:后来中国人便有了办婚事贴喜字儿一说。

无巧不成书,一幅对联双赢,得了贤妻,中了仕,完美。同时也告诉人们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此王安石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终于成为世人瞩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