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賄賂式教育”嗎?別讓孩子失去初衷

孩子大哭大鬧,給個糖果安撫一下,孩子就停止哭鬧;孩子在家不幫忙,家務不幹,完成洗菜獎勵五塊,完成掃地再獎勵;孩子學習不好,考試總是隨便應付,你要是能考到前五名的話給你買個上次想要的玩具,孩子真的為了玩具好好學習了……

以上的情形,是不是你們也曾在孩子身上“實操”過,甚至為自己的育兒方式洋洋得意,認為“賄賂”的方式很奏效呢?在事發當時,這些“賄賂”確實能讓孩子乖乖聽話,甚至是“奮發向上”很快地達到家長的期望值。但是家長是否想象過,長此以往,當孩子習慣了“受賄”,會給他們造成什麼後果?

你知道什麼是“賄賂式教育”嗎?別讓孩子失去初衷


父母為何喜歡用“賄賂”的方式指使孩子做事情?


可以讓孩子“聽話”

在育兒道路上,不少家長總是被孩子的叛逆折騰得頭疼不已,為了讓孩子聽話,家長們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對於家長而言,用“賄賂”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更聽話,他們也可以更快地達到目的,也減少了溝通過程

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只要你好好學習,考出第一名,我就帶你去迪士尼/獎勵你100元”類似的言論其實在不少家庭教育中都發生過。不少家長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用孩子的願望作為“賄賂品”激發孩子

可以達到家長的目的

有的家長不僅在育兒的道路上對自己的孩子的採用“賄賂”,甚至是對待其他的孩子也是如此,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能夠快速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虎媽貓爸》中,茜茜的媽媽就是這樣的,茜茜在小區受到了排擠,於是為了讓女兒交到朋友,她給其他的小朋友買了零食,賄賂他們與自己的女兒玩。

不可否認,父母對孩子的“賄賂”行為,在短期內可能會起到激發孩子高度積極性的作用,進而達到一些快速收效的好結果。但這樣的“賄賂”從長遠來看,可能反而貽害無窮。因為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反而給埋下了不少的弊端。

你知道什麼是“賄賂式教育”嗎?別讓孩子失去初衷


“賄賂”孩子的弊端


讓孩子失去了初衷,變得富有功利心


當孩子習慣了父母的“賄賂”,他們就會失去了他們的初衷,幹家務活不是為了給家長分擔,而是為了得到金錢獎勵;做作業是為了父母的承諾;考出好成績是為了要獎賞……目的不純的孩子,就失去了孩子本身的天性,而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功利心也會影響著他的一生。

孩子會“變本加厲”


當激勵過度之後,孩子已經習慣了完成任務就有“貢品”,他們灰會變本加厲地提出要求。當家長再提出要求時,沒有他們想要的獎勵時,他們就會拒絕完成。大人就需要不斷地升級獎勵才能激勵到孩子。


做壞事的變相鼓勵


當孩子因為停止做壞事而得到了父母的“賄賂”得到了獎勵時,那麼他們也有可能會為了獎勵而再次去做壞事,以希望可以再次獲得父母的獎勵。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很多時候誤區也是隨著家長地不斷學習才會被發現。我們以為曾經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對我們,而且好像還挺有效的,但效果其實只是表面的。短期的有效,帶來的副作用卻是影響深遠的,就像是“賄賂”育兒一樣,其實有不少家長們習慣的方式,其實也不適合用來教育我們的孩子。

你知道什麼是“賄賂式教育”嗎?別讓孩子失去初衷


除了賄賂,還有哪些方式也不適合用來教育孩子?


“威脅式”育兒


威脅,不少父母常對孩子說“如果你再哭,我就不管你了”,“如果你不聽話,我就把你送給別人”,這種典型的威脅句式就像父母的“賄賂”一樣可以很快地讓孩子變“聽話”。但長期受到威脅的孩子,會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對父母也會產生恐懼心理的

“犧牲式說教”育兒


“如果不是你,我哪用這麼辛苦”“只有你好好學習,你媽我多苦都願意” “為了這個家,為了你們,我付出了這麼多,你卻這樣不懂事,真讓我傷心。”……這些言語你是否也感覺似曾相識?在我們的教育中,很多時候,父母的總是對孩子灌輸他們的“犧牲”,希望以此讓孩子更加體諒父母,以達到讓孩子更加聽話的目的。


殊不知,這種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是一生的負擔,甚至會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越推越遠


“毒唯父母”誇獎式育兒


在育兒的道路上,對孩子適時地提出表揚,是對孩子的肯定,能夠讓孩子更加地努力。但當這種誇獎過度時,父母對孩子的“花式”誇獎,會讓孩子陷入被讚揚的積極情緒中。當這種誇獎脫離了孩子的實際實力,就會讓孩子對自我的實力陷入錯覺。而世間總是與一山比一山高的情況,當孩子遇到強勁的競爭對手時,因為對自我的認知錯誤,就有可能輸得一敗塗地




家長的任何教育手段都是為了讓孩子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但是所有的“為你好”背後,家長要明白適合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的陪伴者,只有家長站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引導。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難免會出現思想或行為上的偏差,作為家長,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一些“獎勵”或“懲罰”的手段,這也是可行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尺度的,是給孩子的獎勵多了,就會變成“賄賂”,讓孩子忘記初心;給孩子的誇獎超過現實,就會讓孩子認不清自己的實力。孩子的成長道路不僅是他們的成長之路,其實也是父母的育兒成長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