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憂鬱父母莫輕視,簡單6步,幫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牢籠”


孩子性格憂鬱父母莫輕視,簡單6步,幫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牢籠”

引子

讀小學五年級的凱凱,在遇到任何事情時,總是習慣於先皺起眉頭,緊繃著臉,好像對什麼都很擔憂;做起事來瞻前顧後,總認為事情不會順利;只要事情發展的方向跟預期的有所偏差,情緒就會跌到谷底,很不開心;還經常晚上失眠,擔心學習成績下降,擔心失去朋友;父母和他聊天,聽到的也多半是令人不開心、不滿意的事情。

孩子的表現,當然引起了父母的擔憂,他們希望能找到方法來改變孩子,讓孩子多一點正面情緒,少一點抑鬱。

像凱凱這樣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疏解,最終情況很有可能會變得更加糟糕。

01 孩子憂鬱的性格和他的情緒特質有關聯

情緒是一個人與外部環境互動時產生的感受,這種感受是與生俱來的。

事實上,一個平時不愛言笑、思想較為負面、心情放不開的孩子,通常和他的情緒特質有很大的關聯性。情緒特質傾向負面的孩子,看起來就顯得比一般孩子更悲觀,顧慮也較多,不論什麼事情都會先看到悲觀消極的一面,或是對於未來總是有所擔憂。

而情緒特質偏向正面的人,看起來就會顯得較為樂觀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不同事情,都能保持正面的期待,即使事情不如預期時,也能夠做到自我調節情緒。這也應該是正常孩子本來的面目。

孩子性格憂鬱父母莫輕視,簡單6步,幫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牢籠”

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很容易從性格開朗的孩子身上得到積極正面的回應,在教養過程中也容易獲得成就感。相反,情緒特質比較悲觀的孩子,容易看到事情不理想或不完美地方,經常陷入說不清的煩惱,表現出愁眉苦臉的樣子或頻頻抱怨的反應,常常讓父母頗感無奈,也充滿著一種對孩子教養的失敗感。

孩子開心或是不開心的時候,除了受到先天情緒特質的影響之外,還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不被允許充分表述,沒有適當的引導,孩子可能會習慣性地以壓抑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就可能逐漸陷入情緒低落的狀態。

如果一個孩子在與外界互動、認識自己的情緒、調整外在的反應時,沒有得到父母的適當引導,孩子在情緒自我控制的學習方面就會遇到困難,並因此積累過多的負面感受,甚至對相關的人或事物產生拒絕或抗拒的反應。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少見但不能忽視的狀況,那就是“兒童期抑鬱症”。抑鬱症不只會發生在成人身上,也會發生在兒童身上。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兒童期抑鬱症的佔比是2%~4%,也就是說,在一個50人的班級中,就會有一到兩個孩子患有抑鬱症的可能。

對很多父母來講,可能很少聽說過兒童期抑鬱症:“天哪,小孩子怎麼會抑鬱?”“他們有什麼事情可值得抑鬱的?”這就是存在他們心底的疑問。

孩子性格憂鬱父母莫輕視,簡單6步,幫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牢籠”

在多數父母看來,孩子只需要全身心地去應付學業,根本不存在什麼心理壓力。每當孩子向父母抱怨壓力過大時,大多數的父母只是簡單安慰兩句就不了了之了。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出現把孩子推入憂鬱行列的可能。

兒童抑鬱症的症狀跟成人稍有差異,兒童抑鬱症多以行為問題的方式出現,有時會以暴躁易怒或專注力和思考力下降等方式表現出來,但和成人一樣,患抑鬱症的孩子也會表現出比較悲觀、負面,興趣缺失,什麼都不想嘗試的情形,如果孩子經常有這樣的行為,就需要父母多加留意了。

如何把孩子激進的負面情緒反應轉變為健康方式的情緒宣洩呢?最基礎的條件就是需要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引導。當然,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父母採取進一步的動作,才能終結孩子抑鬱情緒的“噩夢”。

02 簡單六步,引導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的“牢籠”

如何引導孩子徹底走出抑鬱情緒呢?父母所採取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抑鬱情緒有一定的影響, 父母理解孩子,讓孩子感到溫暖,孩子的抑鬱情緒自然就低;父母越是不理解孩子,過分干涉,嚴厲懲罰,讓孩子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觀,就越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抑鬱情緒。

當父母發現孩子經常抑鬱時,不妨試試這簡單六步教養方式,來引導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的“牢籠”。

1、要陪伴和支持孩子

簡單來說,就是要給孩子儘可能多的陪伴和支持。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一種無條件的接納與陪伴,當這樣的條件能夠得到滿足時,孩子自然會比較願意向父母表達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這無疑也讓父母能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滿足於看到孩子的表象。

孩子性格憂鬱父母莫輕視,簡單6步,幫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牢籠”

此外,父母平時在對孩子的言語也要有所講究,比如,儘量少說一些諸如“多笑一點”“你不要總感覺心情不好”“想開一點吧”之類的改善性建議。事實上,這樣的反饋從心理上來看都是負面的,很難讓孩子真正接受,更無法從中獲得正面的支持。因此,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可通過正面的表述,表達對孩子的支持,讓他先肯定自己性格的優點,在面對孩子過度擔憂可能帶來的困擾時,對他進行鼓勵和引導。

2、要傾聽和理解孩子

希望得到父母的傾聽,正是孩子所期望的。但在現實中,為人父母者,很容易因為太過於擔心,而急著要告訴孩子該怎麼辦,卻忘了本應要多聽聽孩子的真實感受和想法。

父母尤其要看到,孩子有時候看似無理取鬧、亂髮脾氣,實際上在背後卻是另有原因,這也考驗著父母是否能讀懂孩子的情緒密碼。

  • 父母可以徵詢孩子的想法,例如:“你經歷這件事情對你來說一定不好受,要不要試著跟媽媽(或爸爸)說說看?看看我們能為你做些什麼……”
  • 或者幫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例如:“你說你不想去參加這個活動,是不是擔心去了之後沒有認識的朋友,會有點小緊張?”當孩子感覺到能被父母理解,跟父母的心理距離就會拉近,接下來也會更加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除此之外,當父母想要指正孩子的想法,或對孩子的做法下判斷時,最好打消這樣的念頭,避免給出任何建議,更不要給他們的想法或做法下結論,這會使本就抑鬱的孩子內心更加不安和缺失安全感。

孩子性格憂鬱父母莫輕視,簡單6步,幫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牢籠”

父母還可運用表情卡、情緒清單等工具,幫助孩子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情緒,同時也讓自己更加了解孩子的感受。

3、引導策略要具體可行

當孩子情緒比較緩和,能一起平靜地溝通討論時,可以和孩子談談面對煩心事情時的具體應對策略,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引導讓孩子自己想出一些策略,列出來之後,一起看看每個做法的可行性。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也可給孩子提供一些方向或具體的建議,例如:“心情難過時,可以做一些你最喜歡的事情,像畫畫、聽音樂、運動……”等等。

父母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的方式,對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掌控情緒的表露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父母和孩子一起照鏡子,比賽誰能做出最誇張的表情,輪流模仿對方的表情;使用情緒卡片,練習情緒覺察與表達等。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也可用可替換五官拼圖片的貼布玩具,進行表情的配對練習等等。

另外,父母也可以和孩子玩“說反話”遊戲,每個人都故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成相反的,越誇張效果越好,通常會引來很多爆笑對話,這些都是幫助孩子調節憂鬱情緒的很好方式。

孩子性格憂鬱父母莫輕視,簡單6步,幫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牢籠”

4、不要否定孩子的負面感受

’‘性格特質“比較偏向負面情緒悲觀的孩子,往往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不開心,這些“小事”,對父母來說可能沒什麼,所以容易脫口而出:“這種事有什麼好難過的,你就是想得太多”之類的話。但這樣說,不僅會讓孩子覺得你不瞭解他,還會讓孩子覺得不開心是他的錯,久而久之,孩子會選擇忽略自己的情緒感受,往後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可能會變得再也不願和父母溝通了。

5、不要求孩子快速振作

面對憂鬱、悶悶不樂的孩子,父母常常希望通過鼓勵孩子來使他們變得勇敢、堅強一些,比如對孩子說:“大家都這麼關心你,你要振作一點啊!”這些看似鼓勵的話語,對正常情緒的孩子沒有問題,但對本就已有抑鬱的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無形的施壓,並不能激發孩子想要振作的動力,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來自外界的壓力,陷入更深的自責之中。

6、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

充足的睡眠也有助於改善孩子的情緒。

倫敦大學有關專家研究了兒童期睡眠不足對情緒的長期影響,他們通過調查和研究,得出一個結論: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和好鬥等行為。

因此,我們無論是從孩子的健康角度出發,還是從孩子的情緒方面考慮,幫助孩子改善睡眠質量都有現實意義。

此外,有關研究表明,適度的運動可以減輕孩子的抑鬱症狀。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經常運動的習慣,可以把散步、慢跑、跳繩、球類等運動作為日常運動項目。

孩子性格憂鬱父母莫輕視,簡單6步,幫孩子走出抑鬱情緒“牢籠”

結語

孩子如果有抑鬱的情緒問題,其實算不上什麼大問題,但遮掩或無視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應有態度。父母不忽視並坦然地面對,將給這些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力量感。

那些情緒容易低落的孩子最需要父母溫暖的支持和陪伴,而不是否定或指責,而是充分的理解和耐心的引導,也只有這樣,父母才有可能真正把孩子帶出抑鬱情緒的“牢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