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和评价是怎样的?

驻足小站看历史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是很不幸的。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成功的并不多,所获得的评价都很低。很多朝廷组织编撰的正史,都把农民起义说成是“贼寇”。不过,由于农民起义一般都发生在朝代结束的时候。新的朝代在为上一个朝代修史的时候,总体上还能够进行比较客观的记载。比如,清人修《明史》的时候,对李自成评价还算比较中肯。甚至像《史记》那样,对陈胜吴广起义作出了肯定的评价,把陈胜列入王侯将相才有资格进入的“世家”里面。

(太平天国)

说太平天国运动不幸,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推翻清朝的统治,而是被清朝给绞杀了。当清朝政府在绞杀太平天国的时候,自然要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一系列的丑化和妖魔化。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人们对太平天国产生恶感,才不会怀念他,造成死灰复燃。

清政府妖魔化太平天国运动的地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极力宣扬太平天国的教义是邪教,是“非汤武而薄周孔”的东西,是对儒家教义的反叛,是毒害人们心灵的。另一方面认为太平天国是野蛮人(“长毛”的称谓,就是认为太平天国是野蛮人的最集中的表现),太平天国残忍嗜杀。太平天国统治的区域,对老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不是清军最后打败了太平军,可能老百姓就进入了暗无天日的岁月。

由于清政府已经对太平天国的真实史料进行了普遍的焚毁,同时又增添了不少妖魔化太平天国的各种书籍。因此,我们从研究清朝留下来的那些史料上,似乎并不能准确地把握太平天国统治下百姓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抛开那些书籍不说,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拜上帝教的信众)

一、太平天国的人拥不拥护“拜上帝教”?

清政府之所以说太平天国宣传的教义是邪教,理由是对儒家教义的伤害。

我们先不说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其宗教性质是否适合立国,我们只说儒学教义。要知道,在不久后的五四时期,很多进步青年就又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就是反对儒教。这说明,儒教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已经严重变形,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反而成为阻碍时代的力量。如此看来,就算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不是救世的好思想,但总比腐朽的儒教要好得多。

所以,也许一般的老百姓对“拜上帝教”是一种盲从,但有识之士却未尝不认为,“拜上帝教”是比儒教更先进的新思想,对救国救民是有帮助的。

(张献忠战清军,图取其意)

二、太平天国会不会屠杀他统治下的老百姓?

清政府的史料说,太平天国残酷屠杀占领区的老百姓。这个话,其实是不符合常理的。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残酷屠杀他统治下的老百姓呢?有什么理由呢?杀了那些老百姓,太平天国拿什么来统治?

反而是清政府重新占领太平天国统治区后,很可能屠杀老百姓。因为这些老百姓会反抗,会重新造反。清政府怕这些人死灰复燃,所以要反复不断地清理,绞杀。太平天国抓到清政府官员后,很少有用残酷刑罚杀害的。而太平天国的将领,有多少人被清政府凌迟!又有多少家庭被清政府所灭族!

还有一个事例。我们现在都在说张献忠屠川。张献忠为什么要屠川?有那个必要吗?反而是后来清政府打进四川后,害怕川人反抗,屠杀了不少人,因此在史书上把这个栽赃嫁祸在张献忠身上。由此可见,这种嫁祸的做法,是清政府一贯的做法。

三、外国人怎么记载太平天国统治下百姓的生活?

清政府可以焚毁太平天国的史料,但是,他们却无法焚毁外国人对太平天国的真实记载。有一本叫做《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的书,是一个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英国人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呤唎写的。在他的笔下,太平天国统治区内,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他在书中写道:“叛军温柔又友善,老百姓很快乐,四周的乡村景色很美。”“叛军进城时没有杀戮任何一个人。”“太平军……从来不肆意破坏,从不损害尚未收割的庄稼”“人们穿着很好的衣服,商店充塞着货品,处处都显出兴旺景象。”

我们可以说,呤唎因为参加过太平军,因此站在太平军的立场说话。但是,这样一个外国人,他本来是来中国经商的,如果太平军真的残杀无辜,他的商业还能经营下去吗?他还愿意参加太平军吗?所以,他的描述,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是南京人,这里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

我从小听老人说太平军的一些事情,然而反面占百分之九十九。

总体来说,至少苏南一带的人,对太平军没有任何好感,通常蔑称为长毛。

总结起来,主要是几点。

主要的在于,太平军杀人太多。

中后期太平军杀人相对少了一些,但初期是很多的。


苏南到处都有太平军乱杀人的故事。

浙江也差不多,连鲁迅都写过:

她(长妈妈)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多是广西、湖南、湖北人)。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以上的话,其实并不是胡说。

人民最怕的,其实就是鲁迅保姆长妈妈说的: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事实上,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后,强行将几十万市民分为男营和女营。

男营都是男人,平时主要做工,一旦前线吃紧就强迫从军。

这些人,说通俗就是炮灰。

很多人惊奇,太平军起家时候才二三千战士,能够从广西一直杀到南京,无人能敌。

然而,后期经常数倍兵力去打湘军、淮军,却总是赢不了。

其实,这个数倍兵力就是这些炮灰,拼凑起来的民夫。这些人根本不想为太平天国送死,怎么可能打的赢。

另外,就是长妈妈说的: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确实也是这样。

太平天国的高级官员和军官们,都会从女营中挑选漂亮的少女,强行作为自己的妻妾。

仅仅洪秀全一个人,妻子就有88人之多,其他王爷也是不少。

其实,太平军的故事还有很多,但鲁迅这短短几句话,就已经说得不错了。


萨沙


相当的不好!烧杀抢掠尽干坏事!我们老家就是铁证!

我老家在江西上饶一个叫佛母的南宋千年古村,我们王家的宗祠就是被长毛所烧!清政府固然腐败,长毛一样的不是东西!

只为一己之私的洪賊长毛党羽祸害国人久矣!干的那些个坏事已经是罄竹难书,此处不必赘述!


王飞品牌心理师


百姓对太平天国和太平军的评价非常低,认为他们是为祸天下,事实也确实如此。太平天国和太平军对百姓非常残酷,惨无人道,百姓当然痛恨他们。

1853年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的屠杀,恐怕仅次于1938年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凡是满清官员、满族的百姓、知识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头,许多人不堪凌辱被杀,就举家自杀。一次,杨秀清手下的逻查人员(即密探)大肆搜捕了一千四百多“反叛”,非刑拷打投入大牢,几天就把这些人全部斩首,不少人被冤杀。整个南京城一片血腥,老百姓吓得战战兢兢。不但如此,历代古都的文物古迹还被严重毁坏,诸子百家、历代书籍都遭禁止、焚毁,比秦始皇还要彻底。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屠戮,也是对文化与文明的毁灭。

天国的法令森严,刑律惨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天条以外之罪,也非杖即死。死刑中又有“点天灯”“五马分尸”“割肉”“抽肠”等非刑。所谓“点天灯”,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犯人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令犯人痛苦不堪遭焚而死。行刑之前,往往先鸣锣聚众,讲说道理,宣布罪状,然后当众行刑,令观者惊心怵目,自然俯首听命,而造成一种恐怖气氛。这种恐怖统治,完全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的人道宗旨,自然要归于失败。

当时太平军上下,群众反映最为强烈、影响政局稳定最迫切的是妇女问题,太平军早期占领大城市后严厉施行的“女馆”制度以及强行劳动的制度,使得昔日弱不禁风的广大城镇乡村好人家的妇女,个个变成了挖沟、砌墙、搬运的“劳改犯”,严重摧残了太平军占领区的妇女身心健康。细细思之,令人发指。

当时天京城内,从侯以下所有军政官员至平民百姓,全部家人离散,分居在男营女馆,男人入营当兵,妇女住女馆参加劳动。当时天京大兴土木,妇女参加天王府建设。有一首咏叹老年妇女从明故宫拆城取砖石运料苦况的乐府诗说:“老人城上摇,旋向城下抛;女人城里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坏;女人一失手,触头头必碎。”洪秀全驱使成千上万妇女修建天王府,并亲自监工督迫,风雨寒雪不停,致使不女人女病倒,并有打人杀人事情发生。

一次,洪秀全曾亲自责骂修天王府的妇女,并把挖湖的女监工杨长妹踹得吐血,然后逼迫她们在冰冷的季节必须完工,完不成就要斩首。她们和家人久久分离,了无期限,十分悲惨。杨秀清于1854年9月29日假托天父下凡,正式要求“排铺尔一班小弟小妹团聚成家”,才把实行了一年半、丧尽人心的女馆解散,恢复了臣民的家庭,但已付出惨重的代价。

至于被居于厚望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天朝田亩制度》由于严重缺乏可操作性而被束之高阁,从未被实施。


袁卫宇


历史上的太平军怎么样呢?

有洋人的资料记载,有清政府的资料记载。还有一些民间的说法。

从客观性来说,自是洋人的资料记载准确一些。


因为百姓的说法,一般是受到了清政府的宣传影响,清政府的记载则更是偏向于摸黑。

在洋人的记载中,太平天国控制的地方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地区之一。

首先哪里的农民都很勤劳的种地,都是面带喜色,商人也是可以很愉快的经商。

但是奇怪的是这里没有学校,且对读书人很不友好(儒生)。

根据洋人的记载,太平天国里边处决过写文章污蔑天王的儒生,并且下令将很多书籍列为禁书。

并且洋人认为太平天国缺乏合理的市场秩序,缺乏管理经验,一切都很粗犷,可负责的官员大多都很清廉。

在太平天国的管理体系中,包括军队体系中,都没有体现出近代资本主义管理的理念。

所以最后一些洋人记者得出结论,认为太平天国同清政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认为洋人的记载还是挺客观恰当,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还是针对地主阶级,还是以捍卫农民的权力为主。

太平军所到之处,他们杀哪些不服他们的读书人,杀掉哪些贪官污吏和地主,然后又建立他们的治理体系。

这套体系又是延续了以往的这种土地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他们把其他地主赶走了,然后把土地又分给哪些佣农。

而太平天国就靠着土地的税收来满足他们的财政支出,这同以往的农民起义没有什么区别。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当时面临的环境已经变了,有了列强的加入。

清政府因为有了列强的帮助,其财政和军火供给都是有保证的,所以太平天国面对清政府,持久下去必然失败。

所以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其局限的一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根本上还是一句话,那就是官逼民反!


小司马迁论史


苏州是太平军曾经占领三年多的城市。

1860年6月初,李秀成打下苏州,1863年12月,太平军投降。据道光年间统计,苏州人口将近600万,同治年间统计180多万。苏州城区,在1860年前有130万,1863年底仅剩三万。

北宋末年,金兵曾将苏州烧毁,自此几百年,经南宋、明、清,苏州成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红楼梦》语),苏州城西大片地方,聚集二十万家商户,阊门至枫桥十里长街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枫桥米豆市场,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苏州,“城内半亭园”,几百座园林仅剩网师园及阊门外的留园,沧浪亭成了一片白地。20年后,城里仍是瓦砾场,元和县(清代从吴县分出)令李超琼在当地遭灾后向富绅募捐从城内收集瓦砾,运至金鸡湖筑堤,使灾民有饭吃,利于城内恢复,减少了航运风险,一举三得,长堤称为“李公堤”,可见苏州城遭受了多大苦难。

遍布城乡的寺庙、古迹,除玄妙观的三清殿一殿外,全部烧光。虎丘景区五千间屋宇只有断梁殿一间幸存,虎丘塔幸是砖塔,飞檐烧了,砖体犹存。

这70%的人口损失,不全是被太平军所杀,打下苏州城后,一船一船的粮食、财宝运往天京。后期天京缺粮,太平军大肆收集粮食,农民大批饿死。

太平军一直被苏州百姓称为“长毛”,“长毛”一词从此用来吓唬孩子,直至我们教科书将太平军称为革命队伍为止。


宁俭堂徐


看到这个问题,我大概可以在这里举个例子了。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宦官曹化淳的迎接下,率领义军堂而皇之而走进了北京城,如今“叛乱起义十余载,而今终得天子堂”的李自成终于可算是有了盼头了。刚刚进入紫禁城的李自成可以说其表现是相当不错的。



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城之后,最初一个星的时间内,下令禁止义军烧杀抢掠为军纪,并且要担负起维护京畿之和平。李自成甚至还对煤山自缢的崇祯皇帝以厚葬,面对曾经大明的文武百官也是礼遇有加。但是一周之后,李自成性情大变,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因此也引得了天下万民的唾骂,其实太平天国也一样……

英国人呤唎在其生平所著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有如下描述:“清军统治的地方人们是麻木、颓废、萎靡不振、死气沉沉的;而太平军统治的区域是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充满热情的。”这是外国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理应说是十分客观的。但是呤唎本人曾经也是太平天国中的一员,而且还是忠王李秀成的下属,从此方面来说,他对太平天国的好评也偏向主观。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当时太平天国统治下的民生相对来说的确是胜于清政府的。


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来说,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对之持以肯定、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因为从太平天国本身来说,他的确是是一次“半进步的社会运动”,既沉重打击了满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变革史。百姓之所以对他们有正面的评价,那的确离不开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之前所作的努力。公元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开始了各方行动的步伐,与此同时,他们的残暴统治也就随之一触即发。虽然说太平天国运动对地主阶级产生的冲击力很大,但是它的后期统治对于基层人民来说却也不为是场“浩劫”。

根据清朝《户部清册》中的粗略计算:从公元1851年~1864年的这太平天国存在的14年时期内,清朝人口一共锐减了40%,差不多1.2~1.5亿人。而另一项数据表明:乾隆年间中国人口达到鼎盛时期是3亿多人,自乾隆到道光年间的这个阶段,中国虽然逐渐步入下坡路,但是人口基数反而出现了“不减反增”的现象。那么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中国人口在数十年里却锐减太多。一方面人口锐减是因为战争频发;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太平天国在其统治地区的“无作为和乱作为”。


其实早在定都天京后,首先天王洪秀全就已经将“类似清政府而又胜过清政府”的腐朽无道的人性暴露无遗了,毕竟太平天国只是一场农民阶级性质的运动,从综合方面来说,他本质上就是落后的,虽然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颇具西方先进思想的《资政新篇》,但是皆受缚于落后封建的本身性质,终究改变不了太平天国灭亡的定论。


小镇月明


既然问到了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老百姓的印象和评价,那么,就是谁最有发言权的问题!

我仔细翻阅了相关资料,艾米认为,最有发言权的非《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不可!

而能接触到这本书,更是艾米研究太平天国以来最大的收获,细节是那样真实,人物栩栩如生,此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还能这么真实地看到那群义无反顾的战士能在我的眼前“复活”。

但这本书实现了我的这个基本的愿望。

我如同看到了一部为反抗列强、为推翻满清,那些英勇战斗的普通人,完成了一部史诗般伟大的鸿篇巨制的电影一样既享受又感动!




(原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存世数量极少,屈指可数,史料价值不可估量。)

为英雄立传,凭借“一手资料(文献档案)”,呤唎为我们呈现出了太平天国人们的真实面貌。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这个坚强的外国战士,亲临百姓中走访,了解人们对太平天国管理者的真实评价。所以,在书中你可以看到,这本书对太平天国占领区和满清统治区的百姓面貌进行了全面对比的分析。


对比结果简单地说,前者是,欣欣向荣的,充满生机的,充满热情的;而后者是一片颓废的,萎靡不振的,麻木的,冷漠的,死气沉沉的!

原来是两重天的差别!天壤之别,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说起来,《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这本书是非常非常可信的,靠谱!作者是一个英国人,呤唎。他是少有的同情中国革命的外国人,并始终以此为荣的一个外国正义的进步人士。

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有三百多个外国人参加太平军。他们英勇顽强地打击清军和外国洋枪队,如同一个普通的中国战士一样在战斗。除了少数人幸存外,多数人都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这里面也包括了呤唎的妻子。

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中国的“革命”运动呢?把太平天国运动称为革命,最早的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反而是外国人!当呤唎写出了第一本关于太平天国的revolutionary(革命的)著作后,他的亲身经历迅速把太平天国山呼海啸般地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当太平天国的敌对方——满清政权忙于绞杀和全面封锁、丑化太平天国的时候,世界上很多人已经开始逐渐被呤唎那热情洋溢地介绍所感染,当他们略有所知的时候,当此时,太平天国却已经失败了!

那么,呤唎究竟是如何介绍太平天国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异乎寻常般的、强烈的感染力呢?

众所周知,由于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天国刊印的史书典籍被付之一炬,其本身的史书几乎被毁灭殆尽,少数流传下的也多经过大量篡改,这本书已成为现存的唯一一份未经他人篡改的亲历者见闻录,书内详细记载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宗旨、政策、婚姻、税收、法庭、战斗历程、作战阵法”等实况,以及太平天国的“人物群像”等,另外“还援引了包括英国官方等政府媒体的大量文件”,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第一手史料”。

艾米之所以如此青睐于本书,不仅仅是书中所载“太平军之守纪律己”,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国治下,百姓之安居乐业”,为正史所少见。

很多人从网上相信那些刻意的篡改抹黑,尤其是满清政权的敌对宣传——以讹传讹的谣言,但是当我们看到战争亲历者的讲述后,当我们获得事件的真相后,不能不对那些污蔑太平天国的言论,嗤之以鼻!也更增加了我们对太平天国运动先行者们充满极高的敬意!

事实上,呤唎加入太平军后,受到了忠王李秀成的赏识和重用。他先是帮助太平军训练炮手和枪手,并帮助太平军和英国人做军火生意,采购了大量的洋枪洋炮。当他最后一次受派遣回国采购武器之际,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告于失败。

远在英国的呤唎得知英国政府对太平军的疯狂镇压行为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他多次劝说政府放弃对满清政权的倾斜,但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让呤唎对太平天国一往情深、如此热爱有加呢?

用了很多时间,艾米试图从他的著作中寻求答案!

下面,我们来看看呤里是怎么样看待太平天国和满清统治区的人存在“显著差异”的!

首先,艾米惊讶于呤唎上校在152年前,就已经能够告诉我们,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什么“不怕死”。

他们的英雄气概从哪里来?


成书于1866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在书中,呤唎对太平军的印象概括地总结评价为一句话就是,“太平军是聪敏的、直率的、英武的,尤其是他们的自由风度特别具有吸引力。你可以看见被鞑靼人所征服的中国人的奴颜婢膝;但是太平军纵使面对死亡,也都无不表现出了自由人的庄严不屈的风度。”

“自由人”,是呤唎一再强调的!这说明,只有从长期被奴役状态下获得解放的人,才能表现出这么英勇无谓的气概!事实上,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讴歌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林凤祥、李开芳等那些致力于推翻满清而披肝沥胆的英雄豪杰们,总是苦于没有一手资料,去剖析探究他们内心的坚强来自于哪里?而呤唎的亲历记用鲜活而生动的事实表明,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对人性的解放,才是团结劳苦大众的致胜利器;这也证明,内讧前,他们的政策是多么深入人心的!

呤唎调查了哪些城市?他们对满清是什么态度?

呤唎调查的城市包括江浙广东福建等省,“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他说,“每到一地,我总是尽量跟本地人相处在一起。我发现他们都深深痛恶清朝的统治者。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清廷政府所造成的。”

网上总有人说,长毛把江浙祸害了,如何如何,真相呢?当呤唎为我们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你还敢说,你爷爷老一辈说的就是真的?

太平天国治理区的人们,究竟有多美好呢?

对于太平天国区域和清朝统治区域,人们的精神面貌差异有多大?同样,呤唎为我们做了详尽而细致的描述。

呤唎最深的感受,莫过于服饰变化对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服饰必然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中国最俊美的男人和女人只能在太平军行列中看到,这是奇怪的事实。这也许是由于他们不同的服装和发式。”

他同时还对妇女缠足的解放、男子去辫的做法,赞叹不已。“妇女摆脱了缠足的恶习,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两大改革,使他们在外貌上大为改善,和在鞑靼统治下的中国人显出了巨大区别。”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他们(农民)都乐于留发,这是太平和自由的标记,跟满洲人及其强加在汉人身上的剃头蓄辫的奴隶标记恰成对照。”

“在农村,村民们同样蓄了长发,在新政体下生活的非常愉快。”

这些描述,让我们对太平天国区域内人们的状态有了真实的印象。

面对太平天国的失败,呤唎曾经在他的书中预言,“太平军虽遭打倒而未被消灭,“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

他又断定:“尽管有些国家会为它们政策的表面胜利而欣喜,为高贵的太平天国的领袖的殉道而无动于衷,但是星火燎原的时刻终会来临。那时候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

今天,一切都印证了一个外国“洋兄弟”的预言!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我们专注于它何时到来”,太平天国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动摇了满清的根基,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让民主与进步的思想光芒照耀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公正与否,关乎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对满清必须灭亡的深刻总结,这是不容质疑的根本原则。

大家好,我是艾米,如果喜欢我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点赞”我!你的“关注+点赞”,是我前进的助推动力,你的“转发+评论”是我进步的坚实后盾!

“感恩有你,有你更精彩!”2019让我们超越梦想,向着朝阳,一起飞!


卓尔艾米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早期的太平天国纪律十分严明,在对待占领区的老百姓上面还不错,尤其是当时建立的是汉族政权,这使得他们在当时占领区很受拥戴,很多老百姓自愿加入太平军,然后他们的家属也就成了军属。太平天国打下一个地方后就会抢占衙门,攻占粮仓,然后给每个士兵分派战利品,因此那些军属们还是可以分得一些福利的。

太平天国对于投身于自己的农民会分派战利品,可对于被攻占城池内的百姓却毫不手软。太平天国攻下一座城就洗劫一座城,城内百姓叫苦不迭。不仅如此,太平天国军队并无严格的制度规范,士兵可以随意奸污城内女性,更有甚者,则强抢有夫之妇,丈夫如若反抗则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当洪秀全开始定都南京之后,就开始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不仅把农民房子拆毁以便修建他的宫殿,而且广纳嫔妃,整日饮酒作乐,完全没有刚开始一心为民的的那种作为。与此同时,内部权力斗争,军队烧杀掠夺,整个太平天国开始逐渐腐烂,甚至一度比清政府都要凶残,一度让百姓苦不堪言,曾经的救世主变成了大恶魔,这让老百姓直接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对他们深恶痛绝!

除了太平军上层开始腐败,下面的部队也开始乱来。由于筹集不到粮草他们便开始抢老百姓,连老百姓留种用的种子都抢,这使得整个太平天国更加雪上加霜,老百姓大量出走,逃离太平天国控制区。

在太平天国最鼎盛时,它的武装力量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河南、山东等十八个省份,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客观的讲,在大部分太平天国统治过的地区里,百姓们对太平军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上海、浙江等地百姓甚至将太平军蔑称为“长毛”,即乱匪的意思。


百姓们对于太平军的敌视,不是因为他们忠于清廷,而是太平天国令他们太过失望。太平天国宣扬基督教,提出人人平等,田地均分,这让不满清朝腐败统治的百姓们十分激动,大量农民拥护太平天国。可是,洪秀全等人在定都天京以后,失去进取之心,奢侈无度。上行下效,太平军的军纪逐渐松弛,许多地区的太平军开始烧杀抢掠,侵犯百姓,引起百姓敌视。

太平天国从起兵到灭亡历经14年,从最开始的广西、广东到江苏、浙江,搞得民不聊生。最后战火扩大到十八个省,有一个数字记载,开始的太平军打过一个地区,本来这个地区有8万人,太平军走后,只剩下不到4万人,有被战火波及死掉了,有被太平军强行拉走起义的。据说很多人都是被起义军烧毁了房子,迫不得已才跟着走的。

无论任何时候,一支纪律不言明,整天祸害百姓的军队,是不可能长久的存在的。所以,太平军最终被湘军打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独秀文苑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历史上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对太平军的印象一般不是很好。

首先是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老百姓极端困苦的基础之上。

进入天京以后,太平天国领导层的腐化就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说一下东王杨秀清,在古代8人抬的大轿以及是非常气派了,即便是明朝的首辅张居正坐的32人抬的轿子都是前无古人了,而杨秀清坐的是48人抬的轿子,数十对参护背令旗、骑对马前导,鼓吹音乐数班后随,武装护卫又数十百人,前呼后押,桥后还有龙灯、钲鼓,花花绿绿,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杨秀清出行的仪仗队足足有上千人。老百姓见了都只能跪在道路的两旁,连看都不准看。曾经燕王秦日纲的马夫因为杨秀清的一个小舅子路过的时候没有站一旁规避,就被杨秀清砍了脑袋,秦日纲本人也被杨秀清打了100大棍,即便是天国的领导层顶撞了杨秀清的家人都如此对待,更何况是普通百姓了。

天王洪秀全的生活也是极尽奢华,他的宫中养了88个妃子,这里天王的88个后妃已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杨秀清虽然不如洪秀全,但是也有六十六个妻子,也就是六十六个东王娘,这个数字也超过了历代不少的帝王后妃数目,外加上东王府被他以各种名义召入王宫的女子,实际女子数量已经上千。

以洪秀全的天王府为例。整个宫殿群以原两江总督署为基础,拆毁万余间民宅,向外扩展十里。每天参与工作的建筑工人达万余,主要是征用没有随军的妇女、老人,工匠则是专门从安徽、湖北招募来的且都是无偿劳动。天王府一共修建了两次。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烧毁了一部分。于是,次年正月又开始了第二期工程。两期工程所用的砖石木料都是从明故宫、庙宇、民房拆取搬来的,可谓劳民伤财。本来还有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计划扩建到周围的二十里,但因局势动荡未能实施。

而到了后期,洪秀全为保住天国基业开始乱封王,前后封了2700多个王,结果封王的人都马上找王府,选王娘,这些人个个都生活的非常气派,而这种气派的生活又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呢?

所以从天平天国领导层的生活情况来看,当地的老百姓生活是好不到那里去的。

其次,太平天国杀戮太多

根据历史学家的记载,整个太平天国战争直接死亡人数超过了7000万人,间接损失人口则超过了1亿。什么概念呢?八年抗战,我国军民伤亡总数是3500万人,也就是说,八年抗战期间平均每年伤亡437.5万人左右,而太平天国战争,从1851年到1864年14年间,平均每年死亡人数在500万人左右,间接死亡人数每年超过了700万人。而当年日军侵华的时候用的都是大规模杀伤性的热武器,经常毁灭性地屠杀中国老百姓,如南京大屠杀等,太平天国时代还基本停留在冷兵器时期,可见杀人之多了,之狠了。


太平军的杀戮也过于严重。洪秀全本人为人暴虐,还未当天王时,就经常将妻子打得半死。在天王的带领下,太平军杀人如割草,只看太平军如何除“妖人”的就可见一斑。

清朝官员、满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员、艺人,都被太平军视为妖人。太平军辨别妖人的方法极是荒谬: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都被指作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有些人不堪刑讯自认是妖被杀,还有一些人干脆自杀。对于满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光。不少汉族大小官员、绅士、读书人,逃不掉又不愿死在太平军手里的,全家便一同自杀。

在太平军内部,大家互相残杀起来也绝不心慈手软。对于违反天条、禁令的太平军将士,大多数被斩首。对于“反叛通妖”的,更是处以“点天灯”、“五马分尸”极刑。搞得广大太平军成为没有思想感情,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人的尊严的“三无”工具。诸王之间更是全然不讲情谊。

人身控制及严

前期来说,太平天国把从军人员都分成了男营和女营,不许底层人民夫妻同住。到了一个城市就开始抓男丁充军,遇到长相好的女孩就抓去给高层军官充当妻妾。

在这个过程中,从天王洪秀全到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等人都扮演了“神棍”的角色。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杨秀清则是天父附体,在西王萧朝贵死后经常一个人扮演天父附体的把戏,迷惑欺骗众人。

当然,当时确实很多人都非常相信这一套把戏。根据相关记载,北伐的林凤祥部在静海被数倍的清军包围之后,一直困守孤城。当时在他的士兵中也突然出现了一个天神附体的人物,一番装神弄鬼之后林凤祥坚信不疑,士兵说天父会派兵来救援他们。林凤祥便提升了这名士兵的官职,还提升了他的生活待遇,给他配了一名侍妾。但是这名士兵在后来的扮神过程中出了纰漏“上帝会派关云长、黄汉升等神将来助战”,因为孔子、关羽、黄忠这些人在洪秀全的拜上帝教里都是属于邪门人物,这个士兵这样说自然是漏了馅了,后来被点了天灯。这件事情也说明当时杨秀清的把戏很多人都深信不疑。

这就是精神上的控制。

到了天京之变后,这套把戏没人信了,便加强了人身的控制,经常强迫居民充当士兵上前线打仗当炮灰。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太平天国前期往往能以少胜多,而后期即便是军队人数占绝对优势也往往打不赢的情况了,真心为他们打仗的人越来越少了,到了后期的炮灰部队就没人想为他们打仗。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多去看地方志,最好是原始的版本,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基本没有好的。我曾经看过我们本地的地方志,(湖南湘阴,左宗棠的故乡)基本就是说太平军到了那个村杀了多少人,到了那个地方杀了多少人,云云之类的。

因此,我想当时的老百姓,除了真的参加太平军的,其他的人对他们印象是很不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