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不全是年齡的鍋,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邊界感”

前幾天,我和朋友小蘭視頻聊天,期間她跟我說了一件最近讓她特別煩惱的事情。她的孩子雪兒今年上六年級了,成績非常不錯,也一直很乖巧聽話。但是從最近開始,雪兒開始變得不聽好友的話了,還總是跟好友頂嘴。

好友小蘭對此非常困惑和擔心,她選擇去偷偷看孩子的日記本,來了解孩子發生了什麼。說起這個,小蘭的心裡非常五味雜陳。她說雪兒的筆記本寫了很多對媽媽的“抱怨”。

“為什麼媽媽總是不敲門就進我的房間?真是煩死了!我還有沒有私人空間!”

“媽媽為什麼老是要看我在幹什麼,好壓抑啊。”

小蘭看完之後震驚又難過,原來孩子心裡對我有這麼多意見呢。

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不全是年齡的鍋,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邊界感”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父母,覺得父母和孩子之間應該是親密無間的,於是忽視了與孩子的“邊界感”,讓孩子感到自己彷彿是被控制的木偶,沒有自己的空間和想法。孩子會更加反感父母的做法,從而加深親子之間的矛盾。

那什麼是“邊界感”呢?我們如何做才能減少親子間的矛盾,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呢?

“邊界感”

《相處的藝術》中對於邊界感的描述是:人與人之間,內心的自我界限。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或親密,或平淡,或疏遠,都應該有一條界線。無論關係多麼親密,也要尊重對方的內心界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就算是血緣至親,當我們不顧對方意願強行干涉別人生活,踏入對方私人領地,都是越界。

中國的父母總是認為孩子是我的孩子,我把他生下來,從小把他養大,難道我還不能管他了?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會有跟父母親密無間到希望有自己私人空間的轉變,這是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果,說明我們的孩子正在長大,我們應該支持而不是抑制。

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不全是年齡的鍋,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邊界感”

很多父母不重視與孩子之間的邊界感,隨意侵入孩子的“私人領域”,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私人空間,就會對父母做出發脾氣等一系列粗魯、不禮貌的行動,父母也因為孩子的舉動感到不被尊重,被冒犯,導致父母和孩子衝突加深,親子關係惡化。

家長忽視“邊界感”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周國平就曾說過:“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1、抑制了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其實就是一個逐漸離開父母庇護,走向獨立的過程。當孩子產生與父母的“邊界感”,這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不顧孩子的意願,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不尊重孩子的個體意願,會嚴重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甚至影響孩子以後的獨立性。

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認知,不懂得何為“邊界意識”,獨立能力差,就算長大成人,也不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不懂得如何為自己的權益進行爭取,不懂得拒絕別人。

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不全是年齡的鍋,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邊界感”

2、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

孩子在沒有邊界意識的家庭長大,父母管束著孩子的一切,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困難,沒有解決困難的勇氣,只會向父母尋求幫助。這樣的孩子到了社會上,只要遇到一點他解決不了的困難,就容易一蹶不振,經不起一點波折。

3、孩子不懂感恩,容易對父母出言不遜

中國的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父母,也是對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有很多父母的想法就是為孩子而活著,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以後的職業規劃,結婚對象,父母都要橫插一腳。父母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對孩子付出了全身心的愛,但是孩子卻不這麼想。孩子要不是認為父母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要不就感覺到壓抑,想逃離。

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不全是年齡的鍋,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邊界感”

正是因為父母毫無“邊界感”的教育方式,使得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更加緊張,當孩子有能力對父母做出反抗,或者當孩子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時,會不遺餘力的對父母進行控訴和抱怨,這樣的教育方式是絕對不會教出心懷感恩的孩子的。

如何培養家庭中的“邊界感”?

1、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但是有的時候父母採取的方法忽視了孩子的意願。不管我們的孩子是優秀,或是平庸,只有我們父母尊重並接納孩子,孩子的人生才可能是鮮活的,才可能成為父母的驕傲,成為自己的驕傲。自信的去面對人生中的一切問題。

父母在做決定的時候,可以詢問一下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進來,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擁有做決定的機會,減少對孩子的控制,孩子才會真正成長為一個有主見,會獨立思考的人。父母也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不去隨意打擾孩子的私人領域,不要隨便翻孩子的東西,進孩子房間之前記得敲門,雖然這都是一些小細節,但是我們做了,孩子就會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

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不全是年齡的鍋,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邊界感”

2、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

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習慣了為自己的孩子解決好所有可能會遇到的麻煩,但是這種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和自己必須要承擔的責任,這也是給孩子加強邊界意識,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問題要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

父母可以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洗襪子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馬上就給孩子解決,而是讓孩子自己先去想辦法,父母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不要替孩子解決。

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不全是年齡的鍋,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邊界感”

3、建立起家庭倫理關係的邊界

很多父母會抱怨,我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但是孩子不願意聽我的,甚至跟我吵架。我們是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們的付出可以成為孩子聽話的理由嗎?父母的付出大多時候只感動了我們自己,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對他們各方面的要求和管束是痛苦的根源。我們應該更多的把問題放到如何跟孩子互相尊重的問題上,我們需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樹立起我們作為家長的威信,建立起家庭關係的邊界,而不是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控制。

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不全是年齡的鍋,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邊界感”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有思想,有血有肉的人,他不是我們父母的附屬品,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個可以茁長成長的空間。一個擁有邊界感的家庭,他們的孩子會更加獨立,更加勇敢,人生也會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