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遇見一個令他成長的人,父母的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孩子錯了要罰,正確的事情必須要約定好。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給6歲前的孩子建立規則,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意識和認知,我們需要給這麼一個獨立的生命加上很多原本不屬於他們的規則,當然會遭遇對立、反抗,甚至可能兩敗俱傷。

給孩子建立規則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成為更好的社會人,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的前提是你得讓他獨立,讓他成為一個單獨的個體。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記得《超級育兒師》上面有一個家庭,父母毫無規則的對兒子溺愛,兒子想要任何東西他們都會竭盡所能,甚至從來都沒有拒絕過。漸漸地,他開始打罵父母,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不尊重別人,父母才意識到教育方法上出了問題。

但在我看來,更值得注意的卻是家長們必須清楚的: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懂得規則和界限,當他走入社會的集體生活時,就一定受到來自他人的教訓和懲罰。

1

•“我看電視上電梯進水會停運,我就想撒泡尿試試會不會停運。”

• “我看電視上人被推進鐵軌會死,我也想試試推個人看看結果。”

• “我看電視上火鍋潑人很爽快,我就想潑個人試試有沒有那麼爽快。”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潑火鍋是吧,你敢潑人滾燙的火鍋,就有人敢把熊孩子按在火鍋中溺死,又疼又無法呼吸,幾十秒的時間像是一個世紀那麼長,靈魂都會一直有灼燒的溫度。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恐嚇,孩子接受不了。

兩個女孩在火鍋店裡吃火鍋,這時桌上放的手機被鄰桌的孩子看到了,於是便準備把手機偷過來,可是被女孩發現了,把手機放進包裡。這時,小孩跑去向媽媽告狀並得到回應,便又嘗試索要女孩手機,被拒絕後,小孩很生氣地站在凳子上朝兩個女孩吃的火鍋中吐了好幾口口水……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兩個女孩嚇了一跳,隨後老闆為兩個女孩換了新底料,在此期間,孩子一直在父母的身後打量著她們。再後來,一個女孩去洗手間的時候,小孩飛快地跳到凳子上,端起火鍋劈頭蓋臉地灑到對面女孩的臉上……一個女孩,就這樣被毀容了。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這不是一時的衝動,也不是無心之失,是一個小孩蓄謀已久的傷害,更有甚者是父母背後的撐腰。明知有害故意為之,這哪裡還是不懂事的熊孩子。

切記,熊孩子和殺人犯中間就差一個父母。

但是,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結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了弱小,站在受害者角度看到的絕對是人生的深淵。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不能真實地教育熊孩子,不能一次給個教訓,接下來的結果只能是愈演愈烈。

第一次要別人的糖,你耐不住給了;第二次要別人的衣服,你說不動他了;第三次就會開始要錢,第四次就會要你命了。

好好的孩子你不給他立規矩他就會成為熊孩子,你說沒關係,等他長大了自然就懂了,還沒有等他長大就變成了殺人犯。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一直溺愛下去,慣子如殺子,傷害的除了無辜的路人,還有家長自己。“你想讓孩子有個不吃苦的童年,他必定會讓你有個吃苦的晚年。”

2

李玫瑾老師講:“父母在孩子六歲之前沒有管好,以後再想管孩子就完了!”這句話乍一看似乎有點誇張,有句老話說,三歲看老。可見,小時候對孩子性格和習慣的養成有多重要。

有的時候孩子不是管不好,是管晚了。所以孩子一定要在6歲之前就要管好。

一、3歲之前—建立獨立能力規則

  • 1.在他學會拿筷子後,儘量每頓飯都讓他自己吃,父母不要去喂。
  • 2.每次把玩具弄個亂七八糟之後,可以讓他獨立的收拾到原處。
  • 3.跟著父母外出,不要亂跑。
  • 4.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你要相信,你現在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今後你不在孩子身邊時,他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秩序,讓他們對生活的“規定動作”有預見性,行為習慣養成了,孩子就不會覺得建立規則是一種禁止。

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嘗試通過遊戲建立規則。可以和寶寶一起演練那些好的行為,通過玩遊戲建立規則。

2歲以後,孩子進入了規則的敏感期,或者稱為叛逆期。所以,在規則的執行中,別跟孩子硬碰硬,換個思路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規則。他們不喜歡被安排,而是更多地想感受和表現自己的能力—嘗試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即使做不好,也不要父母幫忙。父母越阻止的事情,他會做得越得勁兒。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超級育兒師》裡面有個小案例很有趣,一招糾正外出帶孩子時,孩子亂跑不聽話。可以先在家裡玩一個叫做“集合”的小遊戲,告訴孩子這個遊戲的規則,當媽媽喊“集合”的時候,孩子以及其他所有家裡人都要馬上回到媽媽身邊,當孩子做到了的時候要及時給予表揚、擁抱、親吻。這樣在外出的時候,用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快速回到自己身邊。

比如在美國,小孩必須坐在汽車安全座椅上。這是基本的安全規則。不管孩子樂不樂意,一定要坐。有些父母強行把孩子綁好,那他可能會哭一陣。

我們不妨換一種做法:問他是想讓媽媽幫他綁還是讓爸爸幫他綁,讓他有選擇性。等他再大點,就鼓勵讓他自己綁。有時候給他們一些選擇,讓他覺得自己的意願能夠被父母傾聽並滿足,他就願意遵守規則。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二、3至6歲—建立社會規則

3歲以後,孩子開始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接觸到了更多的規則,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過程。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他們開始理解為什麼有這樣或那樣的規則,應該怎樣處理矛盾才能不被懲罰。

  • 1.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為。
  • 2.別人的東西不要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 3.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 4.在公眾場合不可以打擾別人。
  • 5.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孩子隨意在公眾場合跑來跑去,或者大聲喧譁、一路不休,而帶著他們的成人,卻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不但不出聲勸阻和約束,也根本無視別人側目的目光和不滿的皺眉,甚至有的成人乾脆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根本不會懂得社會是有一定的“規則”的。

對孩子應該從小說不,很多父母因為缺少心理學的知識,所以他們對孩子往往是放任和溺愛的態度,總覺得孩子還小,他聽不懂所以不用太早進行立規矩。

3-6歲,應該溫柔而堅定的制定規則。

什麼叫溫柔而堅定?所謂溫柔,是指從孩子的感受出發,用愛、理解來贏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打罵、強迫,暴力解決;所謂堅定,不是寸土不讓,生搬硬套,而是守住底線,底線之外不能越界,底線之內可以靈活。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從小對孩子說不,實際上對孩子也是一種訓練,比如孩子用哭聲來強迫你要玩手機,那麼就算你再心疼也不能妥協,不然會讓他覺得他一哭你就心軟,提出的無理要求就會被滿足。

孩子哭鬧之後,讓他冷靜下來,告訴他以後有任何事情要和我溝通,如果你可以說服我,那麼我可以考慮你的要求。這也是鼓勵孩子和你進行溝通的一種方法。

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確立這些規則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遇見一個令他成長的人,父母的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孩子錯了要罰,正確的事情必須要約定好。

否則遇到的不一定是像你一樣愛他包容他的路人,而是沒有耐心的社會分子。他不會用約定來感染孩子,只會選擇血淋淋的現實壓倒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