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選擇反抗,對將來的性格有很大差異

昨天,小編一家正在吃晚飯,突然聽到對面樓上傳來一陣吼叫聲,“給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麼就是記不住!我看你真是不長記性!簡直就是欠收拾!”接著是孩子哇哇大哭的聲音,“你就知道哭,你倒是改呀!你咋一句話都不說呢!真是要氣死我了!”

近些日子,經常能聽到這位媽媽吼孩子,不是因為作業完成得不夠好,就是因為孩子犯錯誤,每次聽到寶媽吼孩子,小編都著實為孩子擔心,一個成人在幾十米之外聽到如此激烈的吼叫,都感覺到膽戰心驚,更何況是近距離的孩子呢?面對媽媽的吼叫,表面上孩子沉默不語,可內心裡早已千瘡百孔。

孩子犯錯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選擇反抗,對將來的性格有很大差異

在我們身邊,父母吼孩子的情景並不少見,大多數父母都明白吼叫的危害,可就是做不到,孩子的任何一點小錯誤、小瑕疵都可能引發父母的吼叫,有的孩子選擇默默承受,一言不發,有的孩子選擇頂嘴,與父母激烈對抗。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將會給孩子的將來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一、被吼後,孩子選擇沉默的後果是什麼

1、自卑

經常被父母吼叫,孩子總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因此,他們害怕嘗試,害怕出錯,膽小、自卑、懦弱,對自己缺乏自信。在學習方面,父母越吼,他的成績就越差;在工作中,他認為自己能力平平,從來不敢與別人競爭,不敢為自己爭取利益,不敢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很難得到領導的重用和職位晉升。

孩子犯錯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選擇反抗,對將來的性格有很大差異

2、偏激

經常被父母吼叫,孩子的壓抑情緒一直埋藏在心底,總是得不到釋放,一旦受到某種外部刺激,很容易突然爆發,從而做出極端、偏激的行為,甚至使孩子誤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3、心理問題

經常被父母吼叫,很容易給孩子造成童年的心理陰影,導致孩子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福的人,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長大後,被吼叫的孩子會傳遞不幸,繼續重複與父母的這種相處模式,同樣用吼叫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這種“病毒式”溝通方式會無限複製下去。

孩子犯錯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選擇反抗,對將來的性格有很大差異

面對父母聲嘶力竭的吼叫,沉默不語的孩子看似表面平靜,但他受到的內傷比任何皮肉之苦都更難治癒。父母們,如果你不希望孩子變得自卑、懦弱,就放棄吼叫吧!

二、為什麼說敢於頂嘴的孩子,未來會更美好

1、表達能力更強

如果孩子能用流利的語言對父母無端吼叫予以回擊,說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又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孩子在與父母爭辯時,大腦需要快速調動相關信息,然後整理、組織有用信息,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有理有據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孩子更懂得如何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犯錯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選擇反抗,對將來的性格有很大差異

2、自我意識更強

父母有沒有注意到,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事事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而是開始對父母的要求說“不”了,有時還會故意跟父母對著幹,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不如以前乖,其實父母們誤會孩子了,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果。說明孩子又進步了,自我意識更強了。

3、敢於挑戰權威

孩子自出生後,他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在被動接受父母的安排,按照父母的意願和要求行事。當孩子逐漸長大,他不再願意按父母的想法生活,當父母吼叫他時,他可能會對父母進行反擊。這說明孩子對外界事物已經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人云亦云。在任何場景中,孩子都不會因懼怕權威而選擇盲從,會理性客觀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事業上更容易得到發展。

孩子犯錯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選擇反抗,對將來的性格有很大差異

在吼叫面前,有些孩子敢於頂嘴,這種做法雖然能看到積極的一面,但小編仍然認為“吼叫”弊大於利。曾看到一本育兒書籍上的一段話:教育最大的死敵,是媽媽的壞情緒,是媽媽的吼叫。吼叫不是好的教育方法,那是在向孩子釋放你的情緒毒素,使孩子深受其害,智慧的家長要學會零吼叫教育孩子。

三、吼孩子不是好的教育方法,家長應該這樣做

1、正確認識“吼叫”

當孩子犯錯誤,父母怒目圓睜、聲嘶力竭,發洩對孩子的種種不滿,吼叫聲中滿是怒氣和抱怨,吼叫聲中唯獨沒有出現糾正孩子錯誤的辦法,孩子聽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否定,以及對未來的負面預言,父母無形中給孩子貼上了膽小、自卑、不自信的標籤,父母這樣做,會把孩子推向與自己理想中孩子形象的相反方向。

父母吼叫孩子,不但對自己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還會對孩子產生不利的影響。“吼叫”不是教育,而是對孩子的一種變相懲罰,父母教育孩子的初衷應該是讓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讓孩子走向深淵,父母們,有理不在聲高,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關注到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沉浸在負面情緒中,這樣孩子才可能越來越好。

孩子犯錯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選擇反抗,對將來的性格有很大差異

2、少說多做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超限效應”,指的是人們受到外界刺激時間過長,會出現厭煩甚至反抗心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說得太多,做得太少,當孩子做錯事情,父母會嘮叨很多遍,結果孩子越做越錯。父母要學會適當閉嘴,不要把一件事情來來回回囉嗦很多遍,親身給孩子做示範,更能幫助孩子。

孩子天生喜歡模仿,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學著怎麼做。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愛讀書,就示範給孩子看,父母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在書桌前看,看完以後寫讀書筆記;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禮貌,就主動給別人打招呼,平時多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親身示範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父母的千言萬語更有效。

3、關注孩子的內心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父母理解、接受,希望自己的父母是瞭解自己的,現實是父母給孩子提供了足夠的物質生活,卻忽略孩子內心的需求。不管工作有多忙,父母都要多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與孩子及時溝通,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關注孩子內心的聲音,思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當孩子主動與父母溝通,要及時給予回應,讓孩子體會到安全感。智慧的父母,一定是懂孩子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學習,比如閱讀兒童心理學書籍、加入育兒類社群,再比如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這裡有你想知道的育兒知識,跟我們一起學習。

孩子犯錯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選擇反抗,對將來的性格有很大差異

無數的父母在吼叫孩子之後感到愧疚、後悔,與其做無意義的後悔,不如改掉吼叫的教育方式,跳出“吼叫-後悔-再吼叫-再後悔”的惡性循環。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一場自我修行,零吼叫,是每位父母必須掌握的教育智慧,父母要學會做情緒的主人,放下吼叫,關注孩子的內心,以身作則,希望孩子更優秀,就從改變自己開始吧!

今日互動話題:你吼叫過孩子嗎?看完今天這篇文章,你還會再吼孩子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