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可見的“打擊式”教育,最後毀掉了孩子什麼?

圖片來源美素圖庫

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哪怕說的那個大人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說的話有水平,擊中了孩子的要害,又沒有那麼赤裸裸地指出來。

可是周邊但凡是關心孩子的人,也會覺得這樣的幽默是無趣的,而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痛苦,只是容易被人忽視。

在很多的家庭裡,孩子是必須承受來自父母的這種挖苦打擊式的愛。

所以習慣性地去打擊孩子,他們覺得打擊教育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有的父母們會說這是為了孩子好,是為了指出問題,還能激勵孩子。

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本來這個男孩平時就很沉默,跟爸爸沒有多少話講,只是跟媽媽和妹妹親近一點,見到生人也是躲躲閃閃。

爸爸會脾氣更大:“看著我幹嘛,我說的不對嗎?你是什麼人,難道我不清楚啊!”

其實他並非不愛孩子,而是他覺得兒子的行為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

卻早已把這一切歸咎於孩子了,所以不遺餘力地去挖苦打擊孩子。他期待自己的打擊成為一種鞭策,能改變孩子。

哪怕你說孩子的時候,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多讀書、多思考,變得聰明一點,變得勤快一點。

假如持續不斷地去挖苦否定孩子,那孩子就會把這個當作真正的自己——我就是這樣的人。

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在平時的養育過程中,很多父母往往輕易地忽視孩子當時的問題,反而喜歡把孩子過去犯的錯誤都拉扯到一塊。

如果是弄丟了東西,情急之下會下一個定義,你就是個粗心的人,遲早會把家裡的東西都給敗光,你知道什麼叫“敗家子”嗎,就是你這樣的。

如果是跟同學打架了,往往不說打架這件事,反而數落孩子,你這麼愛打架,遲早會進監獄,要警察來管你,我是管不了你了。

別說養好一個孩子要付出多少心血,哪怕是養一盆花草,也是要下不少功夫的。

他們遇到了問題比孩子還要暴躁,只想著發一通脾氣,然後躲起來。

生氣時想拋掉的這一切,真的能捨得嗎?最後還是要去縫合,去彌補。

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換個角度看看,你會發現每個孩子其實都有優點,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所以與其揪住孩子的問題不放,不如發現孩子身上的那些閃光點,鼓勵他,讓孩子覺得自己其實很棒。

當你抱怨、責備孩子做得不夠好時,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夠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