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藝術中的經典——釋迦牟尼

佛造像藝術中的經典——釋迦牟尼

十四世紀釋迦牟尼銅鎏金 高77公分

福建中藏

十四世紀釋迦牟尼

銅鎏金 高77公分

佛造像藝術中的經典——釋迦牟尼

十四世紀釋迦牟尼 銅鎏金 高77公分


釋迦牟尼成道像是佛教美術中永恆的主題。仍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再經歷了六年的苦修,歷經萬千皮肉之苦,克服重重磨難,生命奄奄一息之時,在尼連禪河邊遇到牧羊女獻乳糜得以恢復體力,當他用清澈的河水沐浴,洗淨了身上的多年汙垢之後,悟出了諸般煩惱皆因心地不淨,頓時豁然開朗,遂渡過尼連禪河,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一心正念結金剛跏趺坐,左手置膝上施禪定印,右手指地結觸底印,神情靜謐而祥和,終得正悟。由此,後世僧眾們對於齋浴習俗的恪守、以及對於佛祖降魔成道時堅毅之追膜,在佛教修行中有著重要的宗教意義。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作為早期漢傳佛教經書,詳細介紹了佛教倡導的溫室洗浴理念、方法和保健功能,體現了佛教中的醫者視角與濟世理念。經文中還提供了一整套僧人洗浴的清規戒律,其內容即便放之當下,仍可作為祛邪除病、強身健體之良方。


佛造像藝術中的經典——釋迦牟尼

十四世紀釋迦牟尼 銅鎏金 高77公分


佛造像藝術中的經典——釋迦牟尼

十四世紀釋迦牟尼 銅鎏金 高77公分


“澡浴之法,當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所謂“七物”即“一者然火,二者淨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楊枝,七者內衣”,所謂“七病”,即“一者、四大安隱;二者、除風病;三者、除溼痺;四者、除寒冰;五者、除熱氣;六者、除垢穢;七者、身體輕便,眼目精明”等,更重要者為“得七福報”,何謂七福?“一者四大無病,所生常安,勇武丁健,眾所敬仰;二者所生清淨,面貌端正,塵水不著,為人所敬;三者身體常香,衣服潔淨,見者歡喜,莫不恭敬;四者肌體潤澤,威光德大,莫不敬嘆,獨步無雙;五者多饒人從,拂拭塵垢,自然受福,常識宿命;六者口齒香好,方白齊平,所說教令,莫不肅用;七者所生之處,自然衣裳,光飾珍寶,見者悚息。”由經文中可見佛教文化中對於個人生活的重視,以及溫室洗浴、身心兼修等方式方法的推崇,彰顯著的崇高的醫德和仁愛精神。

而渡過尼連禪河登岸後的悉達多王子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一心正念端坐,終於開悟。悉達多在菩提樹下坐定,受到慾望之主摩羅派來的多輪魔眾襲擾而不為所動,反以禪定、慈悲和智慧逐一化解,最終通過自我磨鍊,降服了心魔和外魔,證得覺悟。所謂降魔成道,實際上就是佛陀克服自身種種精神障礙,達到心靈的寧靜。佛陀在菩提樹下禪悟,戰勝了思想中種種世俗的羈絆,與自我的精神障礙,降伏了魔羅。佛教理論也在破魔中正式確立起來。


“梵行修潔己,志淳在泥洹。得生彼天中,斯由洗眾僧。佛為三界尊,修道甚苦勤。積行無數劫,今乃得道真。”——《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