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猛長期",農村家長這2個習慣,給孩子脾胃"雪上加霜"

前兩天從抖音上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媽媽分享寶寶的奇葩睡姿:右臉抵在枕頭上,雙手"抱著"肚子,撅著屁股睡,看起來十分滑稽。

春季

我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給這位寶媽發消息,因為之前我家寶寶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喜歡趴睡,而且蹬被子、盜汗,偶爾還會磨牙、說夢話,甚至驚醒哭鬧。


其實,這些睡覺時出現的"異常",是寶寶脾虛積食的表現!


過年期間,我帶孩子回老家,奶奶特別高興,寶寶胃口好,愛吃肉、不吃菜,奶奶就整天給他煮肉、燉排骨、燉雞,簡直是"全葷宴",連累了我們也沒青菜吃。


結果節後不久,寶寶胃口大減,開始睡覺不老實,直到有一次發燒,我們才知道孩子是積食了。


寶寶消化功能弱,容易積食、脾虛,這些"信號"家長要知道:

1、鼻有"磨娘筋":有的寶寶皮膚薄,毛細血管明顯,鼻樑上會有青筋,隨著長大逐漸消失,但是如果寶寶本來沒有青筋,而是後天長出來的,則叫做"磨娘筋",孩子多半脾胃虛弱,免疫力差,容易生病。


2、眼袋"紅腫":脾臟運化氣血、水溼,與肌肉的代謝也息息相關,寶寶脾虛積食,眼部的皮膚就會隆起,形成紅腫的眼袋。

春季

3、舌苔"厚、黃、膩":舌頭的不同位置與各個臟腑相對應,舌體兩邊發紅說明體內積食熱化,同時舌苔會增厚,變得一塊一塊不均勻,甚至發黃、剝落。


4、排便"不規律、臭":食物被腸胃分解、消化後,營養被脾臟吸收、運化,殘渣則會排出,一旦積食,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寶寶排便就會出現異常,表現為便便溏稀、拉肚子,或者乾燥、便秘,而且都伴隨惡臭。


寶寶容易脾虛積食、消化不好,一方面是因為先天臟腑稚嫩,但更多的是家長2大餵養習慣,不斷的給孩子的脾胃"增加壓力",讓孩子脾胃功能越來越差,繼而導致免疫力下降、體弱多病,營養不吸收,發育緩慢。


1、"吃不下"才叫飽

老話說的好:"想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吃飯七分飽,病症不來擾",但是很多家長抓出孩子發育快、長身體這一點,沒有節制的給孩子餵飯,各種"威逼利誘",讓孩子吃到吃不下才算"飽了",結果超過了消化系統的承受能力,脾胃"超負荷"工作,就容易積食、脾胃虛弱。


2、"多吃肉"長個子

現在正好是春天,孩子長個子的"黃金期",大部分家長都會給孩子"進補",方式無非就:多吃肉、魚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僅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攝入不足,油膩的肉類對孩子的脾胃來說,消化很困難,吃的時候要控制量並選擇清淡的烹飪方法,盲目的"大魚大肉"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積食、脾胃堵塞,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春季

家長謹記2件事,給孩子健脾強胃:

1:寶寶的腸胃比較虛弱,所以要給寶寶準備易吸收的食物,不要給寶寶增加高熱量的食物,尤其是現在春季時期,好吃的太多了,家長要對寶寶多加控制,讓他多吃蔬菜、水果之類的適當的增加,可以經常煮小米粥、南瓜粥、山藥粥,茯苓類猴菇、鋅棘糊糊水,促進腸胃吸收,增強腸胃分泌,減輕消化負擔,保持腸胃活力,還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

2:保證充足、高質量的睡眠,不僅能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量,促進孩子長個,還有助於脾胃、機體回覆活力,促進免疫細胞增殖,讓孩子發育快、體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