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追问一:我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在哪里?我的优势和专长究竟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所有成为“家”的人物,不管是在哪个领域,他无一例外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因此,各位老师,你一定要追问一下,你的教学个性和特色在究竟哪里?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追问二:我如何从教学的个性和特色出发,寻找到专业发展的宽广路径?

就像我们讲的大课程意识一样,我们讲每一节课,都是给孩子开一个窗口,让他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对接文化、科学的大世界。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寻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然后拓展延伸开去,寻找自己发展的宽广路径。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追问三:教育写作究竟对我的成功有哪些帮助?

几乎每一个老师都提到校长让大家写书,如果大家把写书看做校长安排的一个任务,那是很烦的,每天教学这么忙,还要写书,多烦人啊!如此一来,写作就不是你情感的需要,不是你表达的需要,是一种额外附加的任务,那你怎么能写得好?

所以我们现在要追问:教育写作究竟对我的成功有哪些帮助?我坦率的说,到现在大多数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写作对专业发展的帮助,很多老师还认为是一种负担,还没有感受到教育写作的快乐,没有感受到通过协作带来的思维品质的提升。

事实上,每位老师的课堂都有很多无穷尽的故事,因为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就有故事。你不写,就成为过眼烟云,流失了,多可惜啊!你不写,干几十年和干几年是没有区别的。如果写下来,就成了你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块砖头,无数块的砖头叠加起来,就把你推向一个高峰。

当然这个教育写作一定不能带有太多的功利,带着强烈的功利心去做一件事情,是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追问四:专业阅读对我的成长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可以这样问:这一年,究竟有哪本书对我有很强烈的震撼?我感觉有些老师可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忙忙碌碌,十分辛苦,无暇读书。

所以说每个人要想拓开视野,就必须坚持一个月读上一本书,读两本更好。当然,读书不一定要读那种枯燥的,不愿意读的可以放一边,找喜欢读的就是,也不必一定都要读专业的书,其他方面的书都可以读,读书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你只要在不断阅读,就意味着在不断吸纳,如果你一年读10本书,五年50本书,然后你一开口,就跟别人不一样;听讲座,你一听就觉得怎么这么浅。其实读书,不一定要做笔记,要摘抄名人名言,只要你在读,只要你坚持读,你就不知不觉地在吸纳,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发育都是不知不觉的。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追问五:我是不是真的找到了专业偶像,从他的身上究竟吸取和借鉴了哪些元素?

我感觉人是应当有偶像的。任何人在他的专业发展道路上都应该有专业偶像,从他身上接受启迪,接受影响。

但是,对于偶像不能仅仅崇拜,要研究他、琢磨他,要吃透他。你现在能不能讲出几个十几个师傅的教学案例?能不能立马说出他的教学艺术和特色?只有热爱和崇拜不行,还要研究偶像的言行,研究偶像的教学实践,才能进步得快。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追问六:我是否真的有自信,是否真的想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家?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是我自己的梦想在推动着我在做这一切,还是被校长逼着在做?我感觉有一些老师可能是被校长逼着在做,而不是发自内心有这样的梦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自发主动的成长才能持久,才能走得久远。

一个人有没有想法,太重要了!于永正,贾志敏,窦桂梅,王崧州,薛法根,管建刚……多少名师,都是在梦想的驱动下走向远方。于老师七十岁了,依然在读书、写作,在全国各地奔走讲课,为什么?因为心中有梦想在,有追求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