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和父母發生爭吵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父母們經常會用“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對比,覺得自家的孩子不上進,而孩子則是覺得爸爸媽媽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對“別人家的孩子”更是厭惡至極。

這樣的爭吵,基本上在每個家庭都在會上演,父母的不知足和孩子的失望往往是導致他們關係破裂的導火索。其實,越是“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們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以後也很難有出息。

越“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案例

小喬大學剛畢業,事業也正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小喬而言,她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讓父母過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在一次放假回家的時候,小喬失望了。

這天,小喬跟媽媽去超市,回來時剛巧碰到了樓下的老鄰居,老鄰居就一直拉著小喬的媽媽聊天,話裡話外都在炫耀自己的子女如何優秀如何孝順,看著媽媽越來越不善的面色,小喬在一旁聽得很尷尬。

越“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回家的路上,小喬的媽媽一直在說別的孩子有多優秀,小喬則是處處不如人,其他家長都有的過節費,名牌衣服自己一樣都沒有,最後還翻起了小喬上學時的舊賬。這樣的話語徹底刺痛了小喬的心,母女倆又因此大吵一架。

越“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別人家的孩子”成了多少人童年厭惡的對象?

父母和孩子產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過錯都在孩子身上。

家長們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好,經常用其他孩子的長處跟自己孩子的短處對比,將自家孩子批判的一無是處,好像身上一點閃光點都沒有,甚至三言兩語就將孩子的努力抹去,所以“別人家的孩子”成了很多人童年厭惡的對象。

越“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學習成績、能力、工作、顏值對孩子來說確實重要,但這並不是家長們做對比的工具,和孩子們斤斤計較的家長,究竟是真的希望孩子能越來越好,還是嫌棄孩子沒能幫他們長臉?其實越愛對孩子做“這3件事”,父母也就越是無能!

越“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家長請不要對孩子做這3件事

1. 經常把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做對比

一個和諧的家庭,需要彼此包容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比較。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他們有各自擅長的事情和閃光點,家長用其他小朋友的長處跟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這樣會影響到孩子自信心的養成。

有些家長認為這是激勵孩子上進的一種方式,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們只看到了別人家優秀的孩子,卻沒想過自己是不是別人家優秀的父母!

越“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2. 以愛之名給孩子施加壓力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輕鬆自由的環境,但是當孩子需要玩耍的時候,家長就會讓他們去做作業或者上興趣班,讓孩子毫無喘息的時間。如果孩子反抗,家長就會以愛之名給孩子講道理,給孩子施加壓力。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勞逸結合,家長這樣做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壓力。

越“無能”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計較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3. 將“回報”這類詞變成口頭禪

有些父母會將“回報”這類詞經常掛在口邊,比如給孩子買些東西,就讓孩子日後還給自己,甚至還會當著孩子的面給他們計算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錢,這樣跟孩子斤斤計較的行為很容易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貼心寄語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閃光點同時也有自己的不足,家長要做的是包容和理解,並不是將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做對比,這樣對兩個孩子來說都是傷害。

今日話題:比較這件事,你經歷過嗎?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