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案例

近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五年級的孩子因為上網課不認真,早晨被家長訓斥“在家不好好學習,上網課不積極……”緊接著,孩子便不顧一切地從樓上跳下去。

等到父母發覺時為時已晚,此刻在孩子身邊的父母,看著血泊中的孩子,捶胸頓足:“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寫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是什麼讓這個12歲的孩子和父母一言不合,便用自己的生命來懲罰父母?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有人說是網課的壓力;有的說是抗挫能力差;也有網友怪在網遊頭上……但從沒有人想過,也許是父母以愛為名的一句看似正常的訓斥,卻是孩子結束生命的導火索。

小的時候,摔倒了,委屈了,都會撲向媽媽的懷抱。現在大了,寧願打碎了牙吞肚子裡,寧願自己崩潰大哭,也不會告訴父母。

不是孩子大了,翅膀硬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我們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家庭溝通出現問題,才會導致孩子跟父母產生距離。

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深圳市寶安區一名13歲男生在家附近跳樓身亡。原因是寒假作業未完成,被老師斥責回家補寒假作業。在孩子跳樓之前,媽媽和班主任在微信上依然討論的是孩子的作業問題。誰也沒注意過,孩子手腕上嘗試割腕留下的疤痕,孩子早就有了輕生傾向。

孩子的心理問題並不是突發的,在男孩出事後,他留下的4封遺書,為我們揭露了他的內心世界。

  • 第一封是給姐姐的:“雖然不喜歡你,經常拌嘴,但是我走了,還是希望你不要傷心難過。”
  • 第二封是給姨媽的:“你是對我好的第3個人(第1個第2個是爺爺奶奶)……”
  • 第三封是給爺爺奶奶的:“最不放心的還是你們兩個……500塊錢壓歲錢留給你們。”
  • 最後一封給父母:“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我走了,請不要傷心難過……”“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這句話讓多少父母心痛又自責,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孩子誤認為自己的爸媽討厭自己。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傳遞一個正確的情感世界。

02親子溝通中有哪些不可觸犯的雷區呢?

1、每一句“為你好”都是以愛為名的強迫

每當父母跟孩子有衝突時,都會有一句一模一樣的臺詞“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啊!”但父母們可曾想過,每一句“為你好”,都是以愛為名的強迫。以愛的名義,提著條件,控制著孩子。

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在《少年說》中,女孩學了七年舞蹈,有天賦也有興趣,但最後卻被母親勒令叫停,原因是影響學習。當女孩第一次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站在天台上對著媽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時,媽媽卻又在臺下提起了條件:“下次考進全校前100名就讓你學”孩子硬生生被氣哭,母親見狀退步說到“最少前150名”女孩兒徹底崩潰。

真正的愛是尊重,這是有條件的愛。有條件的愛,讓孩子的情緒問題藏在內心深處,表面風平浪靜,實則卻是暗流湧動。

甚至有可能突發式情緒崩塌,以極端的方式來應對。這種控制型的愛,也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敏感,多疑,自卑等等。

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2、暴力溝通

也許有家長會慢慢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和孩子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在和孩子溝通時,連好好說一句話都覺得疲憊。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當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後,不但給家長帶來了不少負擔,也凸顯出了很多家庭教育問題。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產生矛盾。孩子上網課跟不上,聽不懂,成績下降。這讓孩子自己也很煩躁,孩子聽不進去課父母就焦慮不安,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父母把負面的情緒轉移到對孩子人格的攻擊上,有時因為一句無心的話,或者無意之舉都會讓孩子十分無助,忘記父母的初衷。

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3、不會傾聽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犯一個通病,角色本末倒置。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雖然父母是主導者,但主角還是孩子。

孩子應該是臺詞較多的一方,而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不停地在說教,從不給孩子傾吐的機會,即使給了孩子說話的機會,孩子也還沒有說幾句話,就被父母打斷,或者父母聽見孩子的說辭,會說孩子只是在強詞奪理找藉口。反過來還會問孩子:“你怎麼不說話,啞巴了?”

學會傾聽,是各位家長要學的必修課。在跟孩子溝通時,不管孩子是在找藉口,還是孩子說的話有多滑稽,家長都要讓孩子把話說完,再去發表自己的意見。

一個脆弱的孩子背後,不是懦弱,不是無知,而是不會表達的父母


各位家長,請仔細思考一下:

  • 你的愛是不斷指責還是換位思考?
  • 你是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孩子成長,還是幫他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 你的陪伴是看重分數,監督補課,還是親子閱讀代替監督?
  •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滲透教育,而不是隻耍嘴皮子。

家是心靈的避風港,不是辯論法庭。我們不要充當警察或法官,來糾正和批判孩子的錯誤。而是要當一位畫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筆一畫去描繪這張純潔無暇的白紙。不要讓孩子為家庭教育的失敗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