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復工後漲價6%,它是不是在“飲鴆止渴”?

疫情緩和,海底撈火鍋逐漸恢復堂食。

近日,多名網友發佈消息稱,海底撈在復工後竟然悄悄漲價了,而且菜量也變少了。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稱,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此前,海底撈堂食停擺近50天,如今復工後立馬漲價,此舉遭到指責,不少人認為海底撈是在“飲鴆止渴”,不顧長遠利益。在小觸看來,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

海底撈復工後漲價6%,它是不是在“飲鴆止渴”?

海底撈復工後漲價6%

“漲價漲得滿臉問號。”

“土豆1.5元一片,米飯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盤,過分了啊。”

“最近兩個人就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才200元不到。”

海底撈復工後漲價6%,它是不是在“飲鴆止渴”?

這兩天,關於海底撈漲價的的吐槽層出不窮,不少人還曬出了賬單。新京報消息稱,4月5日晚間,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回應: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

該負責人還表示,海底撈會由門店按照地理位置、當地消費水平等因素對不同菜品綜合定價。此外,各門店均提供自提服務,自提可享受6.9折到8.5折優惠。

小觸注意到,海底撈此次漲價涉及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

負責人的回應引發網友爭議。支持的人認為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小幅漲價是可以接受的;反對的人認為工資沒漲,火鍋價格卻先漲了,這更像是“報復性漲價”。

為何不降價促銷?

從1月26日停業,到2月15日恢復外賣,再到3月12日陸續恢復堂食,海底撈算下來總共停擺了將近50天。中信建設此前發佈調研報告稱,疫情估計為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約50.4億元損失。

海底撈復工後漲價6%,它是不是在“飲鴆止渴”?

既然疫情期間損失這麼大,為什麼海底撈在恢復堂食後不採用降價促銷的方式來攬客呢?現在漲價不是把顧客拒之門外嗎?

小觸想說,恐怕實際情況並沒有網友所想的那麼簡單。

據悉,目前很多的餐飲企業在復工後,為了配合疫情防控,都需要縮短經營時間、控制進店顧客數量、控制桌間距和上座率等:這無疑會導致門店運營成本高企。

另一方面,除了一些食材價格相較於疫情前有小幅度上漲外,門店每天的消毒殺菌用品和防護用品,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因此,在多方面成本的壓力下,海底撈選擇的渡過難關的方式為適當漲價。

它是不是在“飲鴆止渴”?

有人說海底撈漲價的做法,能不能緩解成本壓力不一定,倒是會損失很多“死忠粉”,無異於“飲鴆止渴”。小觸覺得,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

首先,海底撈要施行怎樣的價格策略,一定是經過多方面權衡的。作為一個擁有20多年餐飲經驗的上市企業,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在價格制定方面有其商業邏輯。

海底撈復工後漲價6%,它是不是在“飲鴆止渴”?

其次,降價促銷看似利大於弊,但在目前門店承載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促銷很可能引發顧客集聚,徒增防護成本和負面口碑。

因此,海底撈的漲價說到底只是一次商業行為,所謂“飲鴆止渴”,無非是消費者出於自己利益考慮而發出的“帶情緒的”吐槽,目前看來還站不住腳。

實際上,海底撈也好,其他餐飲業也罷,它們在經歷疫情後或多或少都存在經營壓力,在合乎法規的前提下,是可以適當漲價的。作為消費者,只要我們的權益未受損,就無可厚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