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所有的爸媽都知道,運動帶給孩子的好處數不勝數——

運動能讓孩子身體更健康;

運動能讓孩子心智更健全,孩子在運動中體驗成功,品嚐失敗,學會爬起來,接受風險,培養出團隊協作能力;

運動甚至還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提升孩子在未來獲得成功的可能性!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體育運動帶給孩子的好處,看看下面一張圖就能一目瞭然了。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可是,最近,我的不少朋友都經歷了同樣的困擾:半途而廢。

朋友老黃的女兒10歲,已經打了三四年的網球了。老黃也是個特別稱職的爸爸,週末沒事就帶女兒去網球場上打練習,一練就是兩三個鐘頭……結果,今年春天,

原本勤懇懂事的女兒,死活也不肯再去網球場了,天天抱怨自己胳膊疼,老爸催得急了,她乾脆砸了球拍,把老黃氣得原地爆炸。

我家女兒也是,小學一年級看上了跆拳道,纏著我給她報名。剛學的那會兒激情四射,天天在家和哥哥手舞足蹈地比劃……可是剛學了不到一年,她就開始和我鬧脾氣,上課之前眼淚汪汪,說什麼都不願意換上跆拳道服,哪怕我威逼、利誘,擺事實、講道理,她都一口咬定想要放棄跆拳道。

看著剛花了兩百多美金給她買的全副護具,我真有點欲哭無淚的趕腳。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其實,悲催的父母絕不僅僅一家兩家——

根據美國國家青少年運動聯盟的一項調查,在美國,差不多有70%的孩子在13歲之前會放棄“有組織的運動”。

也就是說,一大半父母對孩子的早期體育投入都打了水漂,大多數父母望子成龍的體育夢都碎成了渣渣……看了這個數據,真不知道是應該欣慰呢,還是吐血呢?

熊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容易放棄體育運動?

我查閱了很多資料,詢問了幾位美國專業教練,歸納出了下面幾點原因: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運動不再好玩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第一個動因,就是因為:運動很好玩。

想想我們小時候就知道了,放學以後,男孩湊在一起踢球、奔跑,女孩子一起跳繩跳皮筋踢毽子……沒有人逼我們運動,所有的運動都是自發的,因為——運動真好玩。

可是到了今天,成年人賦予了體育運動太多的功利性,從希望孩子“鶴立雞群”、“脫穎而出”到拿到國外大學的“體育運動獎學金”

我們的文化不再允許年長的孩子把運動作為一種遊戲。“成功文化”迫使我們培養成功的孩子。我們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金字塔頂端的那部分佼佼者。

面對運動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也是如此。孩子長大的時候,家長容易鼓勵他們

“放棄自己不擅長”的運動,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擅長的部分上去。

流行運動的門檻也越來越高,跑步、跳繩已經難登大雅之堂了,要練就練“和國際接軌”“貴族運動”——高爾夫、騎馬、擊劍、冰球……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而有些專業機構,甚至是學校的教練,也被逼得功利心十足。

我的朋友小秋媽最近向我抱怨,她說: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小秋媽

我兒子是不是傻?

怎麼了?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小秋媽

我兒子比較胖,學校的體育課選了半天,最後決定去學籃球。可是他水平太爛了,因為爛,所以訓練裡經常坐冷板凳。比賽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為了贏比賽,贏校際比賽,贏學區比賽,教練基本不讓他上場。

那你幹嘛說兒子傻?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小秋媽

我讓他去爭取上場機會,去和教練談判,你知道我兒子說什麼——媽媽,坐板凳上挺舒服的,還能發發呆呢,我本來就不喜歡打球。

當運動變成爭名奪利的一種工具,也難怪孩子們對它提不起興趣。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運動破壞親子關係

很久以前,運動是親子關係的粘合劑。

然而如今的家長,在“有毒的”運動環境之下,也紛紛變得功利心爆棚,攻擊性十足。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觀摩一場冰球比賽,就聽見賽場外人聲鼎沸。

熱鬧的全是家長,一個爸爸揮著拳頭喊:“兒子!你繞過去!繞過去!加速!加速!”一個老媽跺著腳哇哇直叫:“兒子!追啊!追啊!揮杆!哎呦!可惜啊!”

兒子拉拉我的手說:“算了我們還是走吧,這些爸媽可真嚇人啊。”

青少年運動顧問Llosa著有暢銷書:《贏得比賽之外:在有毒的運動環境裡做聰明的父母》

書中寫到:

父母把自己的期望,自己的野心加著於孩子身上之後,真的會把氣氛變得十分壓抑。他們在賽場邊大呼小叫地,迫使孩子表現自己,有時候,你甚至需要把警察叫來才能遏制這種充滿攻擊性的行為。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青少年運動顧問Llosa著有暢銷書:《贏得比賽之外:在有毒的運動環境裡做聰明的父母》。

看過一個故事,是說一個男孩,曾經和自己的老爸擁有一個“小秘密”

每當父子倆參加派對或者和親戚聚會覺得無聊的時候,他們就互相使個眼色,然後一起跑到一個沒人的角落玩耍。

玩的內容很幼稚,撿兩條樹枝,打石子玩,看誰先用石子擊中“目標”。

男孩說:“和爸爸一起打石頭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悲催的是,男孩的爸爸發現了他的“天賦”,果斷把他送進了棒球隊。爸爸還變成了最嚴厲的教練,沒事就對男孩的表現指手畫腳,手把手糾正他的擊球姿勢……

這徹底毀掉了我的幸福,在我長大到足以反抗父親之後,我扔掉了球棒,發誓永遠也不碰棒球!

沒錯,在訓練場上和賽場上,我們這些老爸老媽所散發出的攻擊性和功利心,無時不刻地在影響我們的孩子。

但事實是,孩子們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是無論輸贏,爸媽都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那種感覺啊。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不能忽視的運動損

我們期望孩子從小就能找到自己的“運動熱情”所在,然後去專攻一門。然而,

對年少的孩子來說,單一的體育運動不僅會帶來嚴重的傷痛,更會影響孩子的長期運動表現。

現實中,在一些運動聯盟或者運動團隊裡,8、9歲才想開始參與運動的孩子,會被拒之門外,因為其他孩子從3歲開始就運動了。但那些3歲就開始運動的孩子,到了13歲,卻往往因為運動損傷退出運動。

如何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堅持到底?

下面是來自運動專家和體育教練的建議,它們能讓你的孩子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而不是壓力: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1每個季節只參加一項運動,不同的季節參加不同的運動


Craig Miller是一位美國骨科醫師。他認為,孩子不應該一整年都只參加一種體育運動

此外,他還認為,孩子也不應該同時參加一種以上運動

另外,年幼的孩子不應該參加過於密集的體育鍛煉

Miller說:

有些孩子在很年幼的時候就參加密集的體育鍛煉,這對他們正在成長髮育的身體很不好。過度使用身體的某個部位會導致損傷。

Engh是國家青少年運動聯合會的成員,他說:

從小專注於單一運動的唯一好處,是你的孩子可能能成為‘某個年齡段’裡最好的。但如果你想讓他們長大以後仍然能夠擅長於這個項目,這樣做並不明智。

我孩子的跆拳道教練也給了我類似的建議,當聽說我的女兒想要放棄的時候,他問: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教練

你們一週來訓練幾次?

四次,每次45分鐘。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教練

你給她太大壓力了,要慢慢來,否則以她的年齡,身體會感覺過度疲勞

教練建議我把訓練時間改為一週兩次甚至一次

女兒的反抗情緒果然得到了明顯的改觀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2不要在回家的路上分析比賽


馬里蘭大學的運動心理學教授Elizabeth Brown說:

比賽過後,你可能想對孩子的表現進行一番評價,但你其實最好不要說任何話。

你可以問問孩子今天玩得開不開心

如果孩子希望對你講一講運動中的故事和感受,讓他自己向你提起。不過孩子一般不願意對大人複述自己的運動表現。

不要問:“你輸了麼?”“你贏了嗎?”

孩子最想聽到的其實是這句話:我就喜歡看著你玩。

“我就喜歡看著你玩!”重要的話必須一說再說。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3讓孩子參與適合他年齡的運動

Brown教授說“大多數孩子,當他們只有四五歲的時候,他們的運動機能還不足以讓他們控制好球或者球拍。”

所以當我在兒子五歲的時候送他去踢足球的時候,我只得到了一個天天心不在焉地蹲在場地邊上拔草的孩子

可是三年之後,等我再一次帶他參加足球隊的時候,我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足球小將

所以對運動而言,操之過急,同樣是一個大忌

專家認為:

最適合年幼孩子的運動是——體操、空手道、游泳或者其他只使用他們身體(而不是器械)的運動,這樣的運動能增加他們身體的協調能力。

更大一些的孩子,比如五六歲的孩子,在心理上也可能沒有做好參與集體運動的準備。所以,在給孩子選擇合適的運動的時候,切忌急於求成,拔苗助長。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4制訂一個計劃並且堅持到底

在孩子參加某項運動之前,坐下來和他好好談談,告訴他這項運動究竟能帶給他什麼好處。

對於家長來說,

勿忘初心十分重要。我們要明白自己鼓勵孩子參與運動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他們“贏”,而是讓他們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千萬不要練著練著就滿心期待孩子成為奧運冠軍或者拿到運動員獎學金之類。


5只是去玩

大多數的孩子對於贏得比賽沒什麼興趣。他們參加體育運動只是為了好玩,以及和父母獲得連接。

不要想著孩子必須在體育運動中學會什麼技巧,把重點放在運動本身。

最後想分享的個人經驗是:

不妨在家裡備上一些運動器械,放在顯眼的地方,隨便孩子選擇。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比如,我就買了一個大大的塑料箱,在裡面放上了籃球、足球、網球和球拍(他們陸續在上籃球課、足球課和網球課),又在旁邊停了幾輛小自行車和滑板車。

每次孩子說“沒事做好無聊”的時候,我就建議他們去箱子裡看看,有什麼想玩的,之後,他們十有八九會留在室外,滿頭大汗地玩上兩三個小時,不肯回家。

我相信,這樣的自主運動,比強迫他們訓練幾個小時,更有意義

因為運動,既應是有趣的,更應是持續終身的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