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首中國市場,謀而後動無人駕駛全球玩家“編起”中國結

2018奧迪品牌峰會上,奧迪L5段的Aicon概念車正式亮相中國,該車搭載了四個電動機,續航里程700~800km。作為傳統汽車主機大廠,奧迪在無人駕駛的賽道上漸行漸近,贏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聚首中國市場,謀而後動相對於車輪未動、PPT先行的“造車新勢力”的激進,傳統車企的扛把子一向顯得低調許多,有時難免給外界反應遲鈍、行動緩慢的感覺。

然而,感覺只是感覺,傳統車企也在用實際行動回擊看空的言論。以Aicon為基礎,奧迪提出要在2021年推出首個自動駕駛車隊。除了奧迪,寶馬、福特、沃爾沃、通用等主機廠商也在積極佈局無人駕駛。與傳統車企穩步推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造車新勢力”流年不利、連續受挫。

歡樂也好,憂愁也罷,未來無人駕駛的玩家們來到了中國。重壓下的馬斯克在上海開公司、建廠房。說是續命也好,重視中國市場也罷,特斯拉已經沒有關卡的阻礙,大剌剌地衝將進來。

而早在今年4月份,寶馬也拿到了上海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拿到測試牌照的外資車企。遠在美國的賈總也不顧麻煩纏身,將法拉第派往中國市場——看來這裡的誘惑更大。

既然誘惑大,中國本土的玩家自然也不甘佛系。國內的主機廠商北汽、長安、一汽、東風、廣汽、吉利、福田、金龍、上汽等各路諸侯已經奔跑在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和重慶的道路上了,更遑論左衝右突的BAT和蔚來們。

那麼,中國為什麼會成為無人駕駛的熱土?在之前的文章,懂懂筆記有提及,全球無人駕駛已經是產業鏈、產業環境和基礎設施系統的集群較量。同時,中國集市場、製造、實驗室於一體,對未來車輛玩家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市場、製造和實驗室三位一體
聚首中國市場,謀而後動無人駕駛全球玩家“編起”中國結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汽車銷量接近2888萬輛,佔據超過四分之一的世界市場份額,約等於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總和。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77.7萬輛。根據國際能源組織的報告,到2040年中國電動乘用車保有量將超過1億輛。
聚首中國市場,謀而後動無人駕駛全球玩家“編起”中國結

有業內人士指出,無人駕駛+電動車+分時租賃=未來出行。可預料的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電動車與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的發展將會是相得益彰。需要指出的是,車輛行駛離不開能源,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陸續推出自己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與此同時,中國一直在加強電力能源保障。國際能源組織指出到2040年,中國的發電量將超過10000Twh。

聚首中國市場,謀而後動無人駕駛全球玩家“編起”中國結




​而在汽車生產製造方面,國內產業面潛力巨大。2017年中國汽車產量超過2900萬,其中的79.4萬輛為新能源汽車。在政策、技術及5G網絡的支持下,汽車行業的中國製造不斷轉型升級。

在錯失電商機遇之後,上海在無人駕駛和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姿態頗為積極,營造更有利的產業發展環境。2017年新能源領域獨角獸企業中,威馬汽車、蔚來汽車和奇點汽車都來自於上海。

【結束語】春江水暖鴨先知。唯有投入到中國市場這江春水,相關無人駕駛車企才能切實感受到時代的脈動,這絕不是隔岸觀火所能比擬的。集市場、製造、實驗室於一體的中國市場,也將在未來給這些玩家帶來多重加持。從奧迪此番攜L5段Aicon來到中國開始,更多的精彩還在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