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無人駕駛的世界有多美好?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Google旗下Waymo公司的無人駕駛車輛正在路測

當我們在說無人駕駛(Self-Driving)時,我們說的其實是

無限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

先來看一組扎心的數據,據《道路交通運輸安全發展報告(2017)》,

2016年中國共接報道路交通事故864.3萬起,同比增加65.9萬起,上升16.5%。其中,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2846起,造成63093人死亡、226430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2.1億元。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為2.14,同比上升2.9%。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根據事故統計分析,駕駛員、車輛和道路原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分別約佔71.6%、6.2%、0.16%。

由上述報告,我們知道交通事故的主因來自人,即車輛的駕駛者。如果實現了自動駕駛,最大的好處便是將人為事故率將為零,取而代之的是無人駕駛系統。我們不妄言能完全消除事故,但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避免許多家破人亡的慘劇。

與此同時,許多容易產生疲勞駕駛的工種將被無人駕駛取代。網上太多觸目驚心的貨車事故片段,大型貨車產生的交通事故往往意味著高死亡率、高破壞性,如果能把大貨車的事故率降到最低,不但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降低運輸成本。

道路資源分配最優化,大幅度提高社會運轉效率。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Google地圖的實時路況和建議

在無人駕駛到來之前,我們已經通過谷歌(404什麼鬼)、高德等導航軟件領略到了動態信息系統的魅力,我經常會在出門那一刻查查路況,做最合理的選擇,尤其在趕時間的情況下。與亞當斯密的理論類似,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合理安排出行路線,將意味著道路資源的使用更為合理,堵車被緩解,社會整體道路使用效率極大提升。而當無人駕駛技術普及後,大數據與算法的介入,會使這種優化達到極致。

讓可自由支配時間從繫上安全帶的那一刻開始。

我們可能都曾暢想過那個世界,當上車只是為了從A點到達B點時,我們不需要考慮路線,不需要一走一停地跟車,不需要緊急剎車、極限變道,不需要跟黑車司機勾心鬥角,我們甚至不需要考駕照、買車,在扣上安全帶以後,我們只需要拿出三明治從容地吃完早餐,或者取出筆記本繼續準備PPT,或者拿出化妝包把睡過頭的匆忙化作眼線的優雅,就像乘坐高鐵一樣,只是這種體驗可以在城市裡隨時得到。我們上車即開,下車即走,信用系統已經完成了記錄,不必拿出現金或者二維碼,也不需要麻煩任何人。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上車便開始自由支配時間

附帶的,影響到廣大司機群體的營生方式,需要他們從事別的行業,比如自動行駛車輛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但與此同時,也會大大降低個別素質底下司機的社會危害性(聯想到近期發生的滴滴司機殺人事件)。

既然無人駕駛如此美好,她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斷爆出問題,無人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

無人駕駛汽車的原理是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GPS協同合作,讓車內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目前自動駕駛技術被分為5級,從“完全沒有自動輔助功能”到”無人駕駛”,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僅處於第2級。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自動駕駛技術分級

根據各大汽車巨頭的報告,目前進度最快的是特斯拉,已經完成了130萬英里的無人駕駛測試(要求至少達到275萬英里),它要拼盡全力在今年內實現(馬斯克近期表示無人駕駛技術可在今年8月份發佈),其它巨頭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各大公司實現自動/無人駕駛技術的目標

作為行業先鋒的特斯拉,目前表現如何?特斯拉的近況,可以用“焦頭爛額”四個字來形容。首先是Model 3產能低下,無法按時交付,而後一輛Model X在加州發生了慘烈碰撞,司機死亡,近期馬斯克又自爆有內鬼出賣公司。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左圖是Model X碰撞並著火的現場照片,右圖是火被撲滅後的殘骸

由近兩年的自動駕駛汽車發生的事故,我們可知,目前最好的自動駕駛技術也僅僅只能做到輔助駕駛,比如低速自動跟車、偏離軌道矯正等初級功能,如果太過信任自動駕駛技術,有可能發生事故甚至搭上性命。也是因此,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要求駕駛者的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一旦有情況發生,需要隨時人工介入。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Waymo小車的功能描述

無人駕駛最難之處,不是傳感器有多精密、靈敏,而是機器對道路上其他駕駛者的判斷,目前還遠達不到一個普通人類駕駛者的水平。人類做出判斷的依據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同理心,揣測對方的下一個動作,比如左拐、加速還是調頭,機器只能依靠算法做判斷。而算法仰仗龐大的大數據收集和接近於無窮次的模擬,目前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有兩個,一個是特斯拉,另一個則是Google旗下的Waymo。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Waymo小車行駛在普通街道的傳感器狀態圖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百智”汽車

如此美好的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