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當年爲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闖關東,關,指山海關。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舊中國,山東人口稠密,災害頻發;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史書說:“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礦,曰鹽。”歷史上兩地有緊密地緣人緣聯繫,一時逃荒農民闖關東成為主流。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歷史淵源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1904年清朝末年,朝廷腐敗,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山東地區和河北直隸地區受天災和戰禍影響,很多農民為圖生存不得不拖家帶口被迫離開故土,截止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拒統計有大約4000萬人口遷往東北三省。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清朝前期,統治者滿族認為東北三省是自己的“龍興之地”,一旦中原失守,女真族人還可以退守山海關以北,所以制定了嚴格的法律,禁止中原漢人遷往土地肥沃的東北。

道光皇帝之後,民族融合進一步加深,禁墾政策也有所鬆動,很多人開始從陸路經山海關進入東北,但人數較少,截止到1840年,進入東北的中原人口僅僅有400萬左右,對於廣袤的東北大地來說,還是人煙稀少。

辛亥革命之後,滿清政府無力禁邊,加上東北地區被俄國和日本蠶食,內憂外患之下,東北禁墾也就變的比較鬆弛,電視劇《闖關東》就是講述的那個時候的歷史。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清代同治年間編纂的《黃縣誌》裡是這樣記載的:山東黃縣“地寡人眾,惜地如金……雖有豪強,無由兼併”,連地主兼併土地的熱情也受到抑制,沒有土地讓他們兼併了。豐收之年,全縣產出的糧食僅夠滿足60%的需求。黃縣在民國屬於三等縣(共有六等),表格中的“農產物不敷”的掖縣更是一等縣,“當地生產不足消費”的牟平是二等縣。一二等縣尚且如此,整個山東的情況可想而知。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人多、地少,直到今天,山東省的人均土地仍然只有1.2畝,想要填補肚子,缺乏生計的農民只好選擇背井離鄉,去尋找一方能夠容身的土地。

清末民初的山東人,普遍把目光投向了東北地區,主要原因只有一個,東北這兩個字,代表著山東人魂牽夢縈的土地,那是廣袤的、插一根筷子就生長出參天大樹的肥沃的黑土地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其次、清末的統治者,事實上已經無法維繫開國之初堅持的“禁止漢人墾殖”的“禁關令”,客觀上,給了山東人一個寬鬆的政策

第三距離接近。山東人闖關東,一般來說分為兩路,半島地區的人們習慣於走水路,跨過渤海海峽就可登陸東北,至今海峽兩端的大連市和煙臺市的口音都非常接近。山東內陸的人很多人會選擇陸路,走德州、滄州、天津、唐山、秦皇島一線,直抵山海關。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第四、飲食。口音接近,比起更加富庶的江浙,去東北沒有太多隔閡,也不需要很多的適應時間,即可融入當地生活。

第五、技能。山東人,除去青島、濟南等少數大城市居民,普遍缺乏經商頭腦,唯一擅長的就是農活。江浙固然繁華富庶,是以商業環境發達,但同樣土地稀少,對山東人誘惑力自然不夠高。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最後,經過一代代山東人前赴後繼的闖關東,已經在東北紮下根來的宗親、鄉鄰也會把東北的情況轉達給老家,也做好了接待老家人的準備工作,因此,帶著對家鄉無限的眷戀、同時也滿懷對東北的諸般期待,山東人就這樣踏上了“闖關東”之路。

闖關東這種趨勢,事實上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快,到了九十年代、尤其是進入了新的世紀之後,“闖關東”的趨勢得以停止,甚至,開始了大量回流。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那麼山東人闖關東,

大多數人去了東北哪個城市呢?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一、東北人中大連人山東人比較多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大連是我們國家東北重要的港口城市,清朝末年當時的大連還叫旅順,1894年旅順大屠殺就是發生在今大連,在當時山海關被封禁的情況下,大多數山東人會選擇乘船前往未知的東北,前往大連的主要是山東煙臺、青島、萊蕪、青州人,至今很多大連人的口音和煙臺人很相似。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二、東北營口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東北營口是東北開放較早的港口,同事與大連不同,營口還是東北遼河的入海口,因此很多山東人乘船到了營口之後逆水而上,前往瀋陽等城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從渤海的季風風向來看,營口也是比較好的落腳點。

三、丹東港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1958年3月,曹聚仁先生隨北京人民代表團到安東(今遼寧丹東)迎接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他在《關外行》一文中寫道:“到了安東,我們若不是有意地提醒自己,總以為我們到了山東了。無論拉車的、賣貨郎、茶館、商店以及賣紅果的,都是說山東話的山東人。我在鎮江山上和幾位調鳥的老年人閒話,他們都自幼從山東到了東北,過了四五十年的東北生活。”

四、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其實還有一個地方,現在叫符拉迪沃斯託克(俄國名字),以前咱們叫他海參崴,為什麼很多人能跑那麼遠去定居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在於當時清朝的禁墾政策,海參崴天高皇帝遠,清朝無力統治,加上海參崴物產豐富,尤其是出產的海參更是有名,因此很多闖關東的山東人也會跑到海參崴去謀生。

山東人當年為何要“闖關東”,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區?都去了東北的這些地方……

不過現在這個地方雖然依然生活著很多的中國人,卻不再是中國的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