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我國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遷移時間很長一次,為何叫“闖關東”?

我國曆史上有3次大規模的移民記載,分別是“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其中時間跨度較長的一次,也是規模很大的一次移民是“闖關東”。


我國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遷移時間很長一次,為何叫“闖關東”?


據史料記載,闖關東發生在清朝年間,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移民時間很長。對於闖關東的歷史,前幾年電視劇《闖關東》,曾介紹過一些故事。其實闖關東內涵很多,今天我們通過史料瞭解一下。

“闖”的含義

相對於“走西口”、“下南洋”來說,“闖關東”讓人聽起來很生猛,這個“闖”字,讓人會想到要通過武力才能到達關外,其實與武力關係不大。


我國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遷移時間很長一次,為何叫“闖關東”?


那為什麼叫“闖關東”呢?

在弄明白“闖”的含義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東”。所謂的關東地區,主要是遼吉黑及內蒙古部分區域,也就是東北地區,也被稱為“關外”。

“關東”一詞自明朝就有了這一稱呼。但那時的關東是一個地理名稱,是指遼東一帶。到了清朝時,東北三省都被稱為“關東”。

但清朝入關後,清朝皇帝把關東地區視為“龍興之地”,不讓山海關以南的漢人進入東北地區耕種生活。據史料記載,清朝皇室怕人口進入後破壞他們的龍脈。

從康熙皇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一直對關東地區實施封禁。但中原地區經常遭遇各種災難,一些民眾為了生存,經常偷偷進入東北謀生,因此稱為“闖”。即使後來清朝解除了禁令,但“闖關東”已經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因此依然沿用 “闖”字。


“闖”的路線

現在我們一提到“闖關東”,首先想到的是山東人闖關東,其實除了山東,還有河北、河南等地的人也進入東北。


我國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遷移時間很長一次,為何叫“闖關東”?


在“闖關東”的人中,主要以山東人居多。從地理位置上看,山東與東北隔海相望,而且當時山東自然災害頻發。為了生存,一些山東人就從海上逃往東北生活。從史料記載看,清朝時,山東發生旱災233次,黃河造成的水災127次,還發生潮災45次。據說清朝年間,山東的災害在全國最多。

有災就有民變,山東的捻軍、幅軍、義和團等農民起義不斷,天災、人禍與戰亂,使山東人被逼無奈,只得遷移,而移民的地點就是東北。

從山東到東北,海路最近,從海上直達大連或者營口,便進入東北地區。因此,山東膠東一帶的農民從蓬萊到遼東的鐵山島,不到100公里。而河北一帶人到關東走海路,他們一般從天津乘船到遼東半島。


我國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遷移時間很長一次,為何叫“闖關東”?


走陸路最艱苦。山東人到東北也走陸路,闖關東的人沿著勃海,過山海關,再經遼西走廊到達關東。山東的魯西、魯南、魯北一帶的人都沿這條陸路進入關東。他們一路上乞討,歷盡千辛萬苦才到達東北。

民國初年,雖然修建了“膠濟鐵路”、“津浦鐵路”,乘火車可以直接到達奉天,能節省很多時間。但那時火車票昂貴,老百姓買不起,他們依然習慣於徒步向東北遷移。

“闖關東”很艱難,要吃很多苦,沒有好的身板,很難到達目的地。因此“闖”字也有艱難之意。


我國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遷移時間很長一次,為何叫“闖關東”?


“闖”的人群

從歷史上記載看,“闖關東”並非自發前去東北,也有官方行為。據史料記載,順治皇帝進京後,就曾於1644年頒佈一條法令《遼東招民開墾條例》:“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此時到東北的人並不多,但經過二十多年,山東移民不斷增加,很多山東來的移民在東北開荒種地。因為東北土質好,適合農作物生長,就吸引了大批山東人到東北。這時清朝第一次“闖關東”高潮,但此次移民是官方行為,“闖”的意味並濃。

但到了1668年,康熙皇帝在位時,對東北地區實施了封禁。清軍駐守各個關口,嚴禁關內的人進入東北地區。但越禁反而“闖”的人越多,一些想進入東北的民眾,從正面關口進不去,他們就想辦法偷偷進入,這種“偷闖關東”的人數很多,“闖”的意味比較濃。


我國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遷移時間很長一次,為何叫“闖關東”?


鴉片戰爭期間,清朝逐漸衰弱,對東北管理趨於弱化,據史料記載:“東三省之開放設治,遂如怒箭在弦,有不得不發之勢矣”,到了1897年,東北全面開禁,此時闖關東的人越來越多,雖然屬於半官方行為,但到東北的流民居多。據史料記載,1910年,東北人口增至了1800萬,僅1000萬都是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的流民,東北已經成為移民之地。

到了民國年間,依然有很多人跑到東北生活。其中山東人也居多。據說每年有48萬之多,總數有1832萬,而留在東北定居的達到792萬人。當時闖關東的人,大都先在遼寧落腳,然後再向吉林、黑龍江兩地遷移。


我國史上3次人口大遷移,遷移時間很長一次,為何叫“闖關東”?


更多關於闖關東的資料,請用今日頭條APP搜索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