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人口大遷徙【闖關東】

清政府歷來就把關東作為他們的興起之地,“龍興之地”,他們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關東地域繁衍生活。清朝滿族皇帝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出路可退往關東。順治還下令沿著明代遼東邊牆修築“柳條邊”,以分隔關東地區和中原地區。柳條邊東起遼寧鳳城,西至山海關下,挖土為溝,堆土為堤,在堤上插上柳條,築成籬笆,並駐兵把守,關內人只能憑官府發的印票出去。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人口大遷徙【闖關東】

清政府在1668年推行民族封禁政策,以致造成關東地區大量的無人區。清朝乾隆皇帝曾發佈諭令,明確規定關東土地禁止耕種採伐,保留大片荒野以保持八旗騎射圍獵的風俗。自該道諭令開始,封禁關東正式納入國家法制,清政府加強對出關人員的盤查,在關東地區搜捕偷偷出關的漢人,一旦發現便立即遣送回原籍。遼寧、吉林、黑龍江作為清朝的政治、經濟特區而受到嚴格的保護。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人口大遷徙【闖關東】

闖關東時期老白百姓在路上搭起來的窩棚 圖片來自網絡

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清朝政府卻依舊禁止進入關東。但生活沒有著落的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人冒著被懲罰的危險,“闖”入關東。闖關東的人流中,以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人居多,其中又以山東人最多。山東有些地區,幾乎村村、家家都有闖關東的。甚至村裡青年人不去關東闖一闖就被鄉里人視為沒有出息的表現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人口大遷徙【闖關東】

成功後的喜悅寫滿了每個人的臉上 圖片來自網絡

關東是山東人的第二故鄉,那裡有他們的父老鄉親,一旦生活發生了困難或遭遇天災人禍,他們便首先想到闖關東,投親尋友,以求渡過難關。山東村、河北村等在關東地區的出現,從文化層面上來看,實際上是齊魯文化、燕趙文化等的平面轉移。加上人數佔絕對優勢,他們有充分理由保持自己的文化。關東地區穩定的人種群應當說是以關內移來的各地的漢族為主體,包括滿、蒙、朝鮮、錫伯、鄂倫春、達斡爾、赫哲等少數民族在內的複合群體。多民族的融合交流給關東地區的文藝以充足的活力和魅力。


由於山東人“闖關東”較多,所以魯菜在東北有較大的市場。山東人喜歡吃大蔥,他們經常吃“煎餅卷大蔥”,“闖關東”後,關東人受此影響也喜歡這麼吃,另外,還繼承了山東人大蔥蘸醬這種飲食習慣。娛樂方面,二人轉的某些腔調,就是從山東的蹦蹦戲裡面借鑑過來的。其唱腔是以東北民歌大秧歌為主,吸取了東北大鼓、蓮花落、評戲、山東梆子等曲調。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人口大遷徙【闖關東】

“闖關東”移民文化也孕育了關東人一個豪爽、質樸的地域性格。關東地區地廣人稀,生活條件惡劣艱苦,鑄就了東北人健壯的體魄和剛健豁達、質樸尚武的性格。同時,“闖關東”開拓者的勇氣和膽略,也極大地影響到了關東人,使其形成了開拓進取、重情重義、質樸豪爽、樂於助人等性格。闖關東精神”和關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典型關東地域特徵的創業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