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本周四,将迎来处暑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秋天的第2节气。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古语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从这天起,秋天的脚步慢慢靠近,伴随丰收的喜悦。

此刻南方的天气可能依旧暑热,可在北方,一丝凉意早已随着秋风送至门前。因此,处暑也叫“出暑”,意即炎热离开,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大诗人白居易也说:“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处暑节气养生重点:益气养肺

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1)起居调养

民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此时,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不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称为“秋乏”。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是人体要休整的讯号,应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顺应自然之变。

另外,可常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此时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俗话说:“春捂秋冻”,用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2)运动调养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防止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笺》中的坐功:

每日寅时(清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也可打太极拳、漫步等。

(3)饮食调养

除了中暑、“空调病”、高血压、肠胃炎,夏季常见“高温病”仍会高发,一些人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口干舌燥等秋燥症状。

预防秋燥应在饮食上注重“双管齐下”:既要清热消暑,又要补水润燥,此时节可适当多吃鸭肉。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民间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俗语,鸭肉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滋阴养肺、润燥生津

推荐药膳:鸭粥

【做法】鸭肉100克、粳米100克,葱白、食盐各适量;将鸭肉切细备用;粳米淘净,放在锅内,投人鸭肉、葱白和食盐,加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以米熟为度;早晚餐温热食用,以7日为1个疗程。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适用人群】肺胃阴虚,干咳口渴,潮热骨蒸;脾虚水泛,水肿尿少,食欲减退,身倦乏力。

这2类人群,尤其要做好处暑养生

处暑时节,一方面,气温依然常常居高不下,暑热难消;另一方面,空气湿度开始有所下降,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种天气情况下,阴虚、湿热体质的人会较难适应,易出现不适症状,要特别小心和注意养生保健。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阴虚者:防秋燥

阴虚体质的人,不耐暑热、干燥天气,防秋燥尤为重要。

这种体质的人,体形一般瘦长,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皮肤干燥,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眼睛干涩,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大便干结,易患咳嗽、糖尿病、闭经、发热等病症。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阴虚体质朋友在饮食上可多喝白开水、淡茶、蜂蜜水,还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蔬菜水果,如银耳、莲藕、百合、枇杷、梨、香蕉等;少吃姜、葱、蒜、韭菜、大料、茴香等辛辣食品。

湿热者:避暑湿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湿热体质的人,常常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

性格多急躁易怒,尤其是对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暑时节还处于长夏期间,雨多湿气重,并会使人有闷热感。

处暑将至,吃点这种肉,对身体非常好!

湿热体质人群此时节宜保证睡眠,静养心神:可经常练习深呼吸,将气息深吸至小腹部;多听流畅悠扬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尽量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居住。

初秋干热时,可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天清晨喝一小杯淡盐水或蜂蜜水,以润肠通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