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几大津贴,你领了多少?

教师的基本收入构成一般为: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具体工资的多少还要看当地的经济水平、看当地教育局、看学校而定,所以即使是一样的教师,因为所在区域不一样,工资也是会有很大差异的。

教师的几大津贴,你领了多少?

基本工资

目前,教师按照教师资格定,基本工资大致是这样的:小学教师3000元,初中教师3500元,高中教师4200元,大专教师4800元,大学教师5500元。各个地区可能不一样,仅供参看。

绩效工资

教师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效率而发放的工资。主要指学期和学年的奖金。

教龄津贴

教龄工资也叫教龄津贴,它会随着教龄增长而逐步增加。教龄满五年不满十年的每月3元,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每月5元,教龄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每月7元,教龄满二十年以上的,每月十元。

课时补贴

课时补贴是按照实际上课的时长取得的报酬,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特岗津贴

特岗津贴,全称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主要发放给给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岗位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是一种政府特殊津贴。

山区补贴

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予补贴,占工资的35% 。正如国家干部下乡补贴,越偏僻地区,补贴越高,不终身制,离开就没有。

以上各类补贴你领到了多少呢?

代入排除思想

很多同学做数量关系题目很钻研,都要想方设法把答案“解”出来,就像上学时做填空题一样,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行测考试是客观题,也就是说我们手里已经有了4个答案,我们只需要选出来正确的即可,那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贯穿整个数量关系的代入排除思想。

一、概念

从条件直接推结论比较困难,若能用给出的选项将题干补完整并进行验证,达到简便运算的效果,就是代入排除。

二、应用环境

题目不易列式、不易解或没必要解。

三、代入排除的原则和技巧

(一)先排除,再代入

用题目所给条件先确定答案范围,范围外的选项直接排除。

【例1】某校人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个班级36人,若将全校人数的百位数与十位数对调,则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那么该校人数最多可以达到多少人?( )

A.750 B.972 C.396 D.998

解析:此题目如果正向做需要大家列方程,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选项进行排除,根据条件平均每个班级36人,我们可以结合选项进行排除,选项A和D明显不能被36整除,排除。剩选项B、C,结合条件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进行排除,选项B对调后972和792相差180,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择答案B。

(二)代入的选项在题干中存在等量或不等量关系

【例2】某次数学考试共有50道题目,规定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不答不得分。小明参加考试回答了全部题目,得了82分,问答对的题目数和答错未答题目数之差是多少?( )

A.15 B.16 C.17 D.18

解析:通过阅读题干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分数关系和题目数量关系,一共有三种得分,分别设对应数量为X,Y,Z,则根据题干信息X+Y+Z=50,3X-Y=82,所求为X-(Y+Z),在此我们可以利用数的性质进行排除,根据两个整数的和与这两个整数的差所得结果的奇偶性相同,我们知道X+Y+Z为偶数,所以X-(Y+Z)为偶数,排除选项A、C。剩余两个选项代入一个验证,代入选项B,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我们能得到X=33,Y=17,Z=0,符合题意,所以选B。有很多题目在我们排除两个选项之后,完全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代入题干进行验证,进而快速确定选项提高做题效率。

(三)结合问法

若所求为极大值,则从大的开始代入;若所求为极小值,则从小的开始代入。

四、总结

在数量关系题目中大家要将代入排除思想贯穿做题始终,行测中考查数量关系很大程度上考查我们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为了更快的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提升做题速度,大家在练习数量关系题目时要随时给自己提醒,看能否用代入排除快速解题。

1、什么是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的定义是这样的,若把多于n件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则一定有一个抽屉的物体数不少于2件,若有多于m×n个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则一定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书不少于m+1件。

2、抽屉问题的模型

抽屉问题原理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用几个简单的数字来解释下抽屉原理,假如3个苹果放到2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苹果数大于等于2个,2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是空的或者说一个抽屉里苹果数为0。这样的话大家是不是好理解了呢?那接下来我们分析下抽屉原理的核心。

3、抽屉原理的核心

我们用抽屉原理当中的2种比较简单的情况去体会这个核心思想。

如果我们把2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是空的”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把两个苹果平均放到两个抽屉,那肯定会有一个抽屉是空的。

3个苹果放到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苹果数大于等于2”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先把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抽屉中,此时还多一个苹果,但又必须放入到抽屉中去,那肯定会出现一个抽屉里苹果数为2。

4、什么是抽屉问题

给定若干个苹果数和若干个抽屉数,在某种要求下怎么放置苹果,能达到最大或者最小的情况,问这种情况是什么,这就是抽屉问题。抽屉问题的五大构成要素我们要清楚,分别是:苹果数、抽屉数、要求、方法和最后的结果。接下来我们看一道例题

例题:若干本书,发给50名同学问:

(1)每名同学都能拿到书,至少需要多少本书就有可能有同学拿到四本?

(2)无论怎么发,至少需要多少本书才能保证有同学拿到四本?

解析:第一道问题中,书相当于苹果,而同学相当于抽屉,要求至少需要多少本就让一个同学拿到4本,而且要求每个同学都有书,所以我们可以看成先给50个抽屉每个抽屉放一个苹果,接下来任选一个抽屉放3个,就会存在一个抽屉有4个苹果,所以这道题计算为50+3=53本,第二道问题中要求多了保证两个字,那就得考虑最差是什么情况才能使这件事一定发生,所以我们考虑最差情况为每个抽屉都有3个苹果这样已经有50×3=150个苹果了,在任选一个抽屉放1个就会达到要求所以第二题的计算为50×3+1=151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