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界的美團收縮邊界,戰略失誤還是變現壓力?


無邊界的美團收縮邊界,戰略失誤還是變現壓力?

一邊是美團的IPO,一邊是美團上市前夜阿里副總裁、餓了麼CEO王磊放話稱,餓了麼期望在外賣市場中短期內達到50%的市場份額,而且這還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份額的競爭,而是整個生態的競爭。王磊表示,下一步與美團競爭的核心點在於商家數字化

不可否認,美團IPO是近期互聯網行業的一大熱議話題。作為TMD的一員,美團的一舉一動都能引發強烈關注。然而,儘管已然是獨角獸,但是美團的“內功”到底能否讓其IPO後持續走高股價,這還是一個模稜兩可的問題。

而與美團相比,餓了麼希望通過對行業的變革而不是簡單變現,一同實現與行業的共同成長。這其中,與美團逼獨、提點截然不同的是,餓了麼將為商家進行全鏈條的數字化改造。正如王磊所言,“現在還不是考慮變現的時候”。

虧損擴大、市值縮水,美團的無邊界拖累增速?

人民網在“三評‘新經濟’之一:可以跨界,但不能沒有邊界”一文中指出:有人說,互聯網是平的,沒有邊界。此話有其道理,畢竟互聯網讓地球變成“村落”、讓信息不再是“孤島”、讓創新創業“風口”大開,“互聯網+”的“+”也說明了新經濟跨界的涵義。應該看到的是,跨界更多的是融合,而非無邊無界、無拘無束。從滴滴順風車事件不難發現,某些新經濟一旦無界發展,無序發展,就會給用戶和社會帶來許多從未出現過的困擾和麻煩,甚至,連人的基本公共安全都成為奢侈品。除此之外,現實中很多案例都告訴我們,無邊界的跨界意味著在懸崖邊馳騁,一不小心就會跌落深淵。共享單車亂擺亂放,擾亂公共秩序……

可以說,美團的無邊界是它興起的原因,但也是它增速放緩的原因。美團的核心業務依然是海外,而從外賣延伸到甚至是揹負起網約車、單車等其他業務及至金融變現,美團的力量能否支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其實,美團的所謂無邊界,造成了行業的抽血和衰敗,而目前也證明,其無邊界遭遇了現實的阻力,網約車和摩拜單車等競爭和政策因素,讓美團只能轉向從無邊界向核心業務滑落。

而如王磊所言,有兩個人的競爭,比一個人發展業務要快得多。“我特別高興美團能專注在餐飲,東搞搞西搞搞,叫什麼無邊界,怎麼可能沒有邊界嘛,你是做平臺生意的,平臺生意必須知道什麼是邊界,不能什麼東西都吃獨食。這個我跟很多投資人也聊過這件事情,這不是一個好習慣,你什麼東西都吃獨食,你跟生態的協同關係是什麼?這是一個森林,森林不可能是一棵大的樹,大樹底下不長草的。”

實際上看一家公司健康狀態如何,只需兩個尺度,一是盈利水平,二是運營成本。就盈利水平而言,如果一家公司是長年的虧損,那麼必定其中有問題,而且這一問題更多的是從戰略層面出現的問題。而從運營成本而言,如果一家公司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則很難對其未來抱以樂觀。

來看這樣幾組數據:最近幾年,美團的收入增速一直在放緩,且近三年虧損了140億左右。2018年前4個月,美團虧損227.95億元,同比虧損擴大近3倍。儘管美團對外的解釋是由於收購摩拜所致,但這遠非連年虧損的理由。

其招股書顯示,美團2017年的總收入達到339億元,同比增長161.2%;公司總收入由2015年的40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130億元,並於2017年增長至339億元。但這3年間,公司分別錄得虧損105億元、58億元及190億元。當然,美團也有優先股問題,那麼去掉這個因素後,美團是否盈利了?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其招股書,美團調整後的淨利潤依舊虧損,分別為59億元、54億元和28.5億元。連續3年虧損,調整後的淨利也沒能轉正。對此,甚至有業內人士調侃稱,這要是放到A股,上市即ST,還隨時可能面臨退市。

而且,美團上市首日的市值也打了折扣,從之前600億美元的估值降到了約500億美元的市值。整體來看,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與美團過去幾年不設邊界的多元化擴張不無關係,甚至說很可能是美團戰略上出現了問題。過去幾年,美團一直強調無邊界的業務開拓,不管是打車還是收購摩拜,都讓我們看到的是美團的戰略激進。一個數據是,根據美團更新版招股書上顯示,網約車司機成本在前4個月成本為9.76億元。美團將網約車司機成本描述為對於司機激勵視為成本,也就是說,司機補貼高達9.76億元。美團僅僅在2個城市(南京上海)4個月時間、司機端補貼就高達9.76億元,如果計算用戶端補貼,只怕再加50%-100%不為過。

這樣做到底好不好呢,其實只有美團心理明白。或許也正是為了給資本市場以信心,美團在IPO的檔口,開始改口稱不再擴展,不再大力擴張網約車等業務。其實,美團一路走下來,只有外賣一個業務走起來了,但是儘管這塊業務做得不錯,但目前的市面局面,卻對美團並不樂觀,因為餓了麼和口碑組建成立的新的控股公司,已經開始發力,並將持續發力,由此難免會讓美團的看家業務外賣面臨很大的衝擊。

無邊界證明不可行,到家、到店也生死攸關

從最早的到店,到如今的到家,O2O市場經過了千團大戰、到家大戰和外賣大戰之後,市場上主要剩下了餓了麼、口碑、美團等幾大選手,而在餓了麼吃掉百度外賣、加入阿里之後,與口碑一道形成了1+1大於2的效應,這對美團而言,形勢不能不說嚴峻

尤其是在美團IPO之際,市場上傳來了非常不利於美團的消息:多家投資機構正尋求加入阿里巴巴為餓了麼和口碑新組建的控股公司。新公司首輪融資金額將超出最初的30億美元,至少增加10億美元,最高不排除融資總金額超過美團此次在香港IPO融資的金額。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副總裁、餓了麼CEO王磊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今年夏季補貼的30億元只是開始,餓了麼與美團的競爭不會失敗,會在一年內把市場份額提升到50%以上

而就在美團上市前夜,9月17日,餓了麼首度在阿里巴巴2018年全球投資者日上亮相。阿里巴巴合夥人、餓了麼CEO王磊表示,餓了麼將通過更多訂單、更高效的配送、數字化改造等5大措施賦能商家最終惠及用戶。據王磊介紹,過去將近半年的時間裡,融入阿里新零售的生態是餓了麼最重要的工作。餓了麼內部在戰略、業務、組織方面都做了變革,在阿里賦能之下,引領整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數字化、產品化、線上線下融合的進程,打通會員、數據、倉配、運營、營銷。他說,這場對行業的變革,就要徹底改變過去舊平臺對行業參與者”竭澤而漁“的現象,通過賦能商家最終惠及用戶。王磊表示:“希望通過餓了麼的賦能,讓商戶不增加額外成本卻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

這不能不說是美團的最大威脅,在美團發展史上也從未經受過這樣的考驗。因為在過去多年來,美團一直是溫室中成長起來的花朵,基本上是自己領跑行業,而不是被人追打。而如今的情勢,需要美團有充足的彈藥來應戰。但是從目前透露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的第一輪融資起,到去年10月的最後一筆融資,美團一共獲得了83億6200萬美元。

無邊界的美團收縮邊界,戰略失誤還是變現壓力?

傳美團赴港上市,員工點餓了麼慶祝(來源:微博)

美團曾在2017年5月宣佈,自己的現金儲備有30億美元,加上10月騰訊領投的40億美元融資,美團賬面大概有70億美元,再減去今年4月斥資27億美元收購摩拜,目前美團的賬面,可能只有43億美元左右。這也就是說,在這7年多的時間裡,美團點評已經燒掉了40億美元的資金,而面對餓了麼和口碑新成立的控股公司的無上限投入,美團拿什麼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能否有充足的且持續的資金進來助力,我們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換言之,從30億補貼到餓了麼和口碑新組建的控股公司的成立,美團兩大核心業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在終局之前誰都無法就勝敗下結論,但相比兩三年前的“安逸”,接下來的美團日子並不好過。

“Food”雖好,但莫貪杯,無邊界背後的逼獨、提點傷不起

最近,從美團的對外傳播調性看,其也正是主要宣傳與“吃”相關的業務,這也佐證了美團意識到此前其無邊界擴張的戰略問題,開始收窄戰線。但是,美團

引以為豪的“吃”業務,卻並非能讓美團真的傲嬌。因為,有很多事情在互聯網上是有抹不去的“前科”的。

就在不久前,美團在全國多地將商家抽成從原本的18%上升到22%,並且強勢要求商戶必須與其獨家合作,否則強制下線。美團此舉在江蘇宜興、廣東肇慶、陝西西安、內蒙鄂爾多斯等多地引起商戶的強勢抗議,多地商戶聯名簽字脫離美團

美團這樣做,其實充分體現了其面對餓了麼、口碑等競爭對手時的焦慮。譬如,逼迫商戶籤獨家,就是美團擔心餓了麼、口碑等平臺將商家拉攏過來。但對於商家而言,其追求的是平等的營商環境,美團的“店大欺客”,對商家而言可謂是很反感的做法。這也正是為什麼多地商戶聯手“逃離”美團。而丟掉越來越多商戶的美團,其前景也不言自明。

不僅如此,一味地把商戶利潤榨乾的美團,最終損害的其實還是用戶體驗和資本市場對美團的信心。試想,美團將商家抽成從18%提升到22%,即便是商家表面不去反抗,但是在商言商,為了追求利潤,自然是會在最終提供給用戶的餐食菜品的成本、分量、衛生上做文章,如此,傷害的是廣大用戶的利益。如此美團,其實不僅僅是商業角度的“利慾薰心”,還恐怕是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對商家、用戶、資本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換言之,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儘管能短期看到增長,但長期來看不見得是好事。尤其是外賣市場進入下半場,前有餓了麼+口碑,後有滴滴涉足外賣,夾在其中的美團略有尷尬。而無論是鉅虧、錢緊、收窄戰線,美團的焦慮或許是擴散到了全身。如何在自身利益和商戶利益、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如何讓資本市場對其葆有信心,如何變虧損為盈利,以及如何在餓了麼和口碑新成立的控股公司無上限的投入力度下“活好”,都是美團的“燃眉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