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文:王老師(zhhczx002)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

導讀:

很多不求上進的老員工已經摸透了大公司的規矩,以及查核要求,基本馬馬虎虎過關,沒有什麼把柄,面子上他都過得去,但他的狀態和情緒會影響新進來的員工,帶壞團隊的習尚。HR拿他們沒辦法,老闆一提起這些事就頭疼,實在不知道該拿這些“老油條”怎麼辦。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很多老員工現狀:

1. 擺老資格,自認為累計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高,喜歡強調自己在公司內部的面子和位置

2. 在老闆下達任務時,找老闆討價還價

3. 對市場麻木,缺乏創新意識

4.工作方式和思維模式固化,且更新熱情低

5.排擠新員工,直接打擊新員工的工作和創新熱情

6. 帶頭違反規章制度,炸燬規章制度的嚴肅性

7. 拉幫結派,形成非法小團隊

8. 人事成本太高,薪酬滿意度低

9.對抗管理,有時候老闆都叫不動

10. 摸透了工作和老闆的規律,能懶則懶、能拖則拖,影響其他員工的鬥志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案例:

朋友在一家創業公司當開發,團隊只有4個人,工資都不高,年前一起和老闆商量,說能不能每人加薪500,老闆安撫了一下,說現在經濟情況欠好,賺了錢就給大家加薪。

結果,朋友出去轉了一圈,找了個工資多4000的工作,立馬就跳槽了。

剩下3個人不幹了,紛紛出去找工作,也找到了比之前多4000的工作,準備離職。

老闆一下子慌了,連忙答應加薪,每人漲4000,但只有一個人願意留下來,其餘2個人都走了。

沒辦法,老闆只能再請兩個新人回來,估計價格也不低。

朋友和我說起這事時,一臉幸災樂禍:

“本來花500就能處理的事情,現在要花上4000,活該。”

寧可1萬月薪請新人,也不肯給5年老職工加薪,這是不少公司都存在的問題。

拒絕給老職工加薪時,估計老闆們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賺到了,殊不知這樣只是給公司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不願給老職工加工資的老闆,不是蠢就是壞

恕我率直,寧願花高薪請新職工,也不願給老職工加工資的老闆,不是蠢就是壞。

所謂壞,就是有些老闆就愛裝傻充楞,他知道職工做得很出色,公司給到的工資確實配不上他的能力,但既然職工不提,他也樂得裝沒看到。

一旦職工提了,他就開始哭窮,最後勉為其難加一點,能把人哄住就得了。

所謂蠢,就是有些老闆,把職工只當做一枚棋子,總覺得中國那麼多人,要找到人幹活再容易不過,老職工想加工資就是造反,要走就走,另外再招人就算了。

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什麼?老職工走了,事務沒人管,只能花大價錢重新招人,新人價格貴不說,還需要磨合,一時半會也不能上手,事務也耽誤了。

時間本錢、機會本錢、試錯本錢、磨合本錢...這些加起來,難道還比不上給老職工加幾千塊工資嗎?

目光短淺至此,不是蠢又是什麼?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一、趕走老員工,請一個新員工,成本到底有多高?

《財富》雜誌算了一筆人力成本賬:

“一個員工跳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是離任人員工資的93%到200%;

一個核心人才的丟失,至少需求2個月的招聘期,3個月的適應期,6個月的融入期;

此外,企業招新員工所花費的招聘費,相當於一個員工4個月工資;

即便如此,企業招聘一個新員工,依然存在超過40%的失敗率。”

簡單來說,老員工離任,需求重新招人,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找到的人不僅工資高,還不一定合適!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二、新員工一定比老員工好?

這個問題,讓馬雲來答覆最合適,因為他曾在這上面狠狠摔過一跤。

創立阿里兩年後,馬雲曾在一次講演中告訴“18羅漢”,別想著靠資歷任高職!

“你們只能做個連長、排長,團級以上幹部得另請高明。”

他不僅這麼說,也這麼做了。2006年前後,一大批國際級人才被引進阿里巴巴。

衛哲、吳偉倫、曾鳴、謝文、崔仁輔、黃若、武衛等...但這些人除了曾鳴外,現在早已離開阿里。

2014年阿里在美國上市,當年的18羅漢有7位被寫進合夥人名單。

馬雲後來在講演中回憶:真沒想到,10年以後,我們變成了今日這個樣子。

他小瞧了自己,也小瞧了當年和自己一起成長起來的老員工。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其實這正如每種產品都有保質期一樣,人才也有生命週期:

初入職時,員工的衝勁最大,熱情最高;在為企業服務3-5年後,其作業能力逐漸成熟,作業熱情趨於平緩;作業6-8年甚至更長時間後,作業熱情則明顯闌珊,作業成了慣性行為,思維也構成定式,缺乏創新和激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對老員工的現狀是刻不容緩的,那可以從哪方面入手呢?

  • 從管理入手:

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從觀念上改變。但個人覺得這種收效不會太大,價值觀和習慣很難改變。即使短期有效果,但過一段時間仍然可能恢復老樣子。

2、製造職業危機感

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培育新人,恰當縮減老員工人數。又譬如,去年華為讓工號靠前的七八千人辭職再從頭簽約,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從頭激發老員工的危機感與作業動力。

作為老員工老闆,一定要改變“大當家”的職責定位,要成為一個戰略家、規劃家,更多的具體事務要交給這些老人去打理,讓他們“連軸轉”,通過給予其更多的責任,讓其承擔更多的作業責任。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從鼓勵機制入手:

1、股權鼓勵

對公司創業初期的老職工和一些中心的人才進行股權鼓勵,對職工起到一定的鼓勵作用,但是股權鼓勵的操作繁瑣,退出麻煩,職工持股今後還簡單助養懶人,職工可以躺在股權裡面賺錢。所以股權鼓勵要慎用,做股權鼓勵之前,建議先做OP合夥人。

2、建立具有鼓勵性的薪酬模式

老職工之所以變成“老油條”除了職業倦怠,還有就是傳統薪酬模式帶來的負面影響,薪酬彈性小,固定部分較多,做多做少對薪酬影響不大,薪酬對他們已經沒有了剛開始是的吸引力。

對於鼓勵性薪酬模式,筆者推薦無論老職工、新職工都適用的“薪酬全績效模式”:

高層:KSF+年薪制+股權鼓勵。以KSF價值辦理為導向,結合年薪制模式。以價值為指向、以結果為導向、以多層次分配為方向,全面調動職工的狀況,實現績效快速改善。

中層:KSF+產值+超價值剩餘價值再分配。主要以KSF價值辦理為導向,結合產值量化。

基層:一線崗位,產值+計件提成+內包+KSF;二線崗位,PPV+KSF。主要以個人產值量化為導向,結合價值辦理。

在薪酬之外,增加多元化的雙向驅動鼓勵模型,豐厚職工的價值與收入系統,實現職工收入由自己決定、自我計薪。

  • 案例模板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3、合夥人機制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老闆很痛心:老員工離職威脅加薪,好逸惡勞、是換人,還是換機制

合夥人機制既留人、吸引人,更強調激勵人,將傳統的虛擬股份、崗位增值股、在職分紅股高度融合,讓員工掏錢,參與公司經營,享受增值分配,從為老闆打工轉變為經營者,使管理團隊實現高度利益趨同。

對於老員工的激勵和管理,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或私信交流!

私信回覆小編關鍵字“績效”更可以免費獲贈獨家視頻學習資料,還將機會獲得諮詢師線上輔導一小時服務,更有機會和書中作者面對面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