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含淚痛述:「我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當你下班回家想喝水,請孩子幫忙倒,孩子聽了卻說“你自己倒嘛,我電視看到重點部分了。”

當你在路上買了包子,緊捂在懷裡,孩子吃了卻說“都不熱了,你買了之後快點回來嘛。”

作為家長,我們竭盡所能的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可到頭來得到的不是他們的笑臉,而是你理所當然要對我好的性子。

為什麼孩子看不到你的好?難道是我們付出的還不夠多嗎?錯!孩子不心疼你,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多。

01 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

我看過一個故事,很樸實很有哲理,也是生活中常見的。

一個奶奶每次去接孫子放學,都會害怕孫子餓,而帶他吃完牛肉麵吃回家。祖孫倆一直點兩碗麵,吃麵前奶奶總會把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孫子的碗裡,然後樂呵呵地看著孫子吃。

有一天,奶奶照例給孫子夾牛肉,夾完後奶奶讓孫子趁熱吃,可孫子卻一直盯著奶奶的碗,說“奶奶,你今天怎麼沒給牛肉我?”

奶奶說你剛剛去洗手的時候,我就夾給你了。但孫子不信,一直大叫:“你騙人!你肯定是趁我不在把牛肉偷偷吃了!”然後一邊叫嚷著一邊用筷子捯飭奶奶碗裡的面,把面都掏在了桌子上!

這時候,奶奶只是露出無奈的表情,溫柔地說“你真不聽話”,說完默默的把面挑回了碗裡。

一位媽媽含淚痛述:“我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一句話:“犧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幸福,只為把一切都給孩子,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一碗麵,本身牛肉的數量有限,可奶奶一口沒吃全給了孫子,只為讓孫子多吃點能多長點。這樣的愛子之深,怕是每位家長都在做的吧。

我們害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硬是委屈自己給孩子好的,可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不過是一個只懂索取,不懂感恩的孩子。

02 孩子不要的,才是家長的

我的表姐,是一個很節約的婦女。

她買一件大衣可以穿4-5年,買一雙鞋子,更是隻有走親戚才會穿;她不愛上飯館吃飯,一年到頭只要女兒丈夫不在家,她就吃清粥小菜。

我們常勸她對自己好點,該吃就吃該買就買,可表姐只會說:“以前我是窮怕了,好不容易現在手頭上富裕了,還是給孩子攢著吧。”

她不是窮,只是對自己窮。

表姐的女兒瑩瑩18歲了,一年兩次旅遊,不是去日本就是去韓國,每次來回都是大包小包的行李箱,裝滿了化妝品和包包。每次碰面我們打趣表姐,“你沒花的錢,沒見過的世面,瑩瑩都替你做到了”,而表姐聽了都只是笑笑。

記得有一次吃飯,表姐帶瑩瑩過來了,席間瑩瑩一直低頭玩手機,表姐都是全程給瑩瑩夾菜,生怕她餓著。

一位媽媽含淚痛述:“我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吃的差不多時,瑩瑩看了看自己依舊滿滿的碗,對錶姐說“夾這麼多幹什麼,我又不是豬,哪吃得完啊?你吃吧”,說完把碗推給了表姐。

我看到菜幾乎都冷了,對錶姐說吃不完就算了,冷的吃多了不好。沒想到瑩瑩回我一句“小姨,我媽說不能浪費,她喜歡吃剩的,沒事。”

聽完這句話我愣住了,誰會喜歡吃剩的,不過是害怕孩子養成浪費的性子罷了,哪成想孩子竟以為媽媽是愛吃他們剩下的。

這年頭只有操心孩子的媽,沒有心疼媽的孩子!不要以為你的任勞任怨是對孩子好,也不要以為孩子懂你的辛勤奉獻,你做的越多,他們只會越覺得是你的義務和責任。

好的家長,不會只吃殘羹冷炙,而是讓孩子明白:我可以吃你剩下的,但不會只吃你剩下的。

03 家庭明明很窮,卻把孩子養得像富二代

上大學時,認識一個朋友,家庭條件很一般,卻把日子過得很奢華。

每天早餐,她要喝一杯十多塊的酸奶和一碗肉絲麵,中午吃飯不會吃快餐,一定要點兩個小炒菜。

出門逛街,品牌店的新款運動鞋一定要買;出去旅遊,景區紀念牌瘋狂掃貨毫不手軟。用她的話說:“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出來玩不花錢怎麼玩的開心?”

我以為她家境富裕,所以家裡給的生活費多,可一次陪她回家取東西,我才發現這些都是假象。

她住在郊區的農民房裡,周圍堆滿垃圾,還有很多蒼蠅環繞,而且樓與樓之間的間隔很短,陽光幾乎照射不到。進去他們家後,面積大約40坪,卻隔成兩間小房間,廁所和廚房幾乎只能容納一個人,看著就很陰暗和擁擠。而她的媽媽正穿著她的舊裙子,蹲在外面擇菜。

我問朋友,你媽媽怎麼在外面弄菜,蹲著多累啊。朋友說“她說這裡有光線,不用開燈,可以省電費。”

一位媽媽含淚痛述:“我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我想,一個連電費都要省的母親,卻養出了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女兒,這是多麼滑稽的事情啊。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群人活得光鮮亮麗,卻總是忘記身後低聲下氣的父母。不是他們看不到父母的苦,而是他們早已習慣了索取。

沒有哪個孩子從出生就是“白眼狼”,無一都是在父母的嬌慣和溺愛中沉淪的。舒服的日子過慣了,誰會想動手動腳的幫父母做事呢?

愛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教會孩子懂得知足和感恩,而這一前提就是減少孩子的物質優越感。

讓他們加入到家庭勞動中來,用自己的勞動感受生活,這樣才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從而孝順父母尊重長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