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出炒房的,才是樓市真面目:這個地方的房子開始虧了!


擠出炒房的,才是樓市真面目:這個地方的房子開始虧了!

有人說房子貴,有人說房價還能再漲;有人及時套現離場,有人妄圖抄底市場……樓市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市場,選取三個案例來看看樓市投資失敗的經歷,究竟有多慘。

以燕郊為例,這個地方很奇特,它被譽為“北京的後花園”“北漂第一站”,號稱“半小時進京”,但在行政區劃上卻是屬於河北省,這就決定了兩點:一、持續流入北京的人口會為該地區樓市提供一定的支撐;二、購房政策按照河北的,相對寬鬆。所以,在需求流入燕郊的同時,炒房客以更快的速度流入。

擠出炒房的,才是樓市真面目:這個地方的房子開始虧了!

然而,燕郊再好,終歸是燕郊,人口的流入也不會像北京那樣是持續的;很多人以燕郊為跳板,試水北京,成功者,進城買房,失敗者,黯然返鄉。這裡只是一個臨時的落腳點,房價也只能是高於周邊,低於北京。

然而,在炒房客的推動下,燕郊房價異常上漲,不但超過了當地居民的承受水平,甚至超過了河北省省會石家莊—這也是在2016年房價上漲速度極快的地區,但仍然被燕郊房價“打敗”了。不過,只要政策一收緊,燕郊的房價就出現了逆轉,高位進場的炒房客,又會遭遇什麼呢?

擠出炒房的,才是樓市真面目:這個地方的房子開始虧了!

案例一:孫女士,2017年3月,從東北打著“飛的”直奔燕郊買房,當時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去定了房——因為一頓飯的工夫,房價就可以上漲5萬。然而,從今天來看,孫女士在“317”之前購房,可以說是“高位接盤”了。隨後一系列的調控政策,讓孫女士的炒房夢碎,當年300萬的房子,現在跌到200萬,每月萬元的月供讓她非常苦惱;而現在如果棄房,加上按揭的利息,可以說連首付都賠了進去。(數據來源:安居客)

擠出炒房的,才是樓市真面目:這個地方的房子開始虧了!

案例二:單女士是房產投資老手了,做房產經紀的同時,也投資了一些物業。其中,在燕郊她持有了兩套房產。2017年“317”之後,有人勸她趕緊套現,很多樓市投資專家也撰文規勸“逃頂”。然而,她盲目地認為,燕郊房價起碼到4萬。所以不但沒有出售房子,還買入了一套。然而,最終結果是,每平米虧損一萬脫手三套房子,幸好前兩套房子買的早,對沖了第三套房的虧損,算下來賬面上不賺錢。

擠出炒房的,才是樓市真面目:這個地方的房子開始虧了!

案例三:2017年底,王先生看到環京樓市已經下跌了一輪,決定抄底。當時樓市單價2.2萬。截至目前,該房產價格縮水三成。由於經濟形勢不好,王先生和妻子準備換工作,面臨斷供危機。最終,他低價售出該房產,虧損20萬首付和一年月供。(以上案例來自媒體新聞報道)

三個案例,各有特點,有在限購之前高位接盤的,有明明可以盈利,卻想賺更多最終虧掉利潤的,最慘的是指望抄底,最終賠了首付的。當然,會有人說,你只撿著失敗的投資案例,也有成功的人啊。但仔細想想就知道,成功者少,失敗者多,畢竟燕郊等炒房客聚集的地方,沒有出現大量無主房,這就意味著,有多少房子,就有多少“接盤俠”,就有多少抱著暴富的心態進入樓市,卻被深深套牢的炒房客和投機者。

擠出炒房的,才是樓市真面目:這個地方的房子開始虧了!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悲觀:房子不能炒了,股市風險高,債市收益小,難道經濟真的到了冬季?如果這麼想,只能說明在樓市高速上漲的時期,投資者的財商沒有隨之而上漲,只知道買那種“只漲不跌”的資產,看不到市場規律的風險,看不到房產之外的投資品,這種“不勞而獲”的心態,是無法在投資市場保持常勝狀態的。

不要低估房住不炒的決心,也不要無視經濟形勢收縮的趨勢,沒有所謂的剛性紅利,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如果故步自封,只按照過去的經驗去應對充滿風險的市場,那麼很難讓“運氣”一直相伴,遲早會虧本。

另外和大家算一道投資數學題,今天房價下跌50%,需要未來上漲100%才能補回來。哪怕下跌25%,在成熟的房地產市場都以崩潰作為應對策略啦。看似下跌20%,和過去上漲100%根本不是個事兒,其實真正通過貸款購房的人明白,一旦下跌20%是帶有槓桿的下跌,你的負債也加速增加啦,僅僅是20%的下跌,可以把過去幾年上漲的100%的利潤都抹平。不會算賬的人,不是真正懂得投資的,風險永遠是地產投資人最先安置的策略之一。誰說非要賺錢才叫贏,其實逆境不賠或者少賠就是贏。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