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加坡華社領袖,把握趨勢鑄成房產帝國


他是新加坡華社領袖,把握趨勢鑄成房產帝國



在蓬勃的市場經濟中,房地產是可以充分體現競爭的行業之一。眾多不同背景的開發商都紛紛瞄準不同的區域,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展開角逐。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這片藍海便已經開始被挖掘。我們今天要說的和美集團便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成立的。

有一位祖籍福建晉江的商人,在24歲賺到第一桶金,卻在一年後因為石油危機欠下一身債務;25歲時,他獨闖印尼,在短短5年之內還清債務並取得豐厚盈利,怎料1978年印尼盾突然貶值,他的多年努力再次化成泡影。

多年財富積累化為泡沫……這位年紀輕輕就經歷人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物是和美置地的主席蔡天寶。


他是新加坡華社領袖,把握趨勢鑄成房產帝國



不過,在這樣的起起落落中他並沒有沉淪,1986年他重返新加坡,並由此拉開新加坡房地產界的一段傳奇大幕。

01

創辦人經歷傳奇 地產王國崛起

蔡天寶出生在新加坡舊政府的組屋區,祖籍福建晉江,他的父母育有十四個子女,他排行第七,從小便表現出過人的勤勉與聰穎。

1969年,21歲的他就創立了自己的事業——和美公司,主要製造和銷售金屬品。次年,他又開始涉足房地產業,從簡單的房屋買賣開始,在積累了一定資本後與朋友合資在後港買地興建排屋。僅用短短兩年的時間,他就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他是新加坡華社領袖,把握趨勢鑄成房產帝國



然而,命運似乎要考驗這個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年輕人。1973年,石油危機突然爆發,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蔡天寶手上原本紅火的地產項目無人問津,他背上了沉重的債務。但是憑著母親一句話“當一個人遭受挫折時,不見得就是壞事,有時反而激發了你的突圍的鬥志”。25歲的蔡天寶決定從零開始,憑著努力、信心和堅持,蔡天寶很快從打擊中崛起。

在國外奮鬥13年並建立穩定事業之後,蔡天寶決定回家東山再起。1986年,他把印尼的業務交給弟弟打理,自己則回國創辦和美集團,再次投入新加坡房地產業,拉開新加坡房地產界的傳奇大幕。


他是新加坡華社領袖,把握趨勢鑄成房產帝國



那時候,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尚不活躍,但是有著十餘年從商經驗的蔡天寶卻認為當時新加坡的地產行業已經見底,是介入的好時機。憑藉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力,蔡天寶帶領和美集團在極短的時間內開發建設了多個品質卓越的優秀地產項目。這一成績也使得蔡天寶成功晉升為新加坡房地產界的領軍人物。一時間內,和美集團也名聲大噪,成為新加坡備受矚目的新興房地產發展與投資商,開啟了其在新加坡房地產界的黃金時代。

02

把握市場趨勢 業務遍佈全球

經過近十年的開墾,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趨於飽和,投資風險也日益增強。為了規避風險,同時擴大在房地產界的佔有率,和美集團毅然走出國門,將戰場轉至英國。彼時,英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期,把握住市場先機的和美集團不僅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還成功避開了亞洲金融風暴。當其它房企在金融危機中為了活下去奮力掙扎的時候,和美集團已經將業績做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1999年,和美集團成功在新加坡第一級股市上市,這不僅是公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奠定了和美集團成為海內外主要房地產發展商的地位。踏入資本市場的和美集團開啟了發展新徵程。

在拓展英國市場的同時,和美集團還發現了增長迅速的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並順利抓住機遇,在上海進行了關鍵性的投資,成功進軍中國房地產市場。隨著集團的逐漸壯大,除了英國和中國外,和美集團還將業務範圍擴大到澳大利亞、越南以及印度等地。


他是新加坡華社領袖,把握趨勢鑄成房產帝國



憑藉極佳的市場敏銳度,和美集團連年實現利潤和收入的雙重增長。據和美集團財報顯示,公司2018年度前9個月的淨利同比增長了29%,營收上升17%,其中第三季度淨利上揚25%至6780萬元,營收也提升20%至5230萬元。據悉,公司營收上揚主要是因為來自英國倫敦甲級辦公樓Ropemaker Place的租金收入增加,使得租金收入同比增加28%,但部分被在澳大利亞的兩個私宅發展項目的較低銷售收入所抵消。此外,公司在上海和珠海的住宅發展項目的盈利份額同比增長了54%,這也為公司的淨利增長做出了貢獻。

除了房地產投資外,和美集團還將自己的產業觸角伸向了別的領域。公司旗下的和美傳媒,一度收購了11家與出版有關的亞洲公司,在新加坡和澳洲看展出版業務以及錄像帶和激光片的經銷,並與香港公司合作拍攝電影。除此之外,和美置地還開展了進出口貿易、汽車銷售代理、汽車零售和加油站等多元化業務,年營業額高達上億元。


他是新加坡華社領袖,把握趨勢鑄成房產帝國



在多樣的投資組合與強勁的經常性收入支撐下,即使在市場對私宅的需求大量削弱的環境下,和美集團也極大地減緩了這些不利因素帶來的負面財務衝擊,以可持續的方式實現集團的業務增長。

03

為國為民效勞

除了房地產投資外,蔡天寶還將事業觸角伸向了其他領域。和美集團旗下的和美傳媒,一度收購了11家與出版相關的亞洲公司,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亞開展出版業務及錄像帶和激光片的經售,並與香港公司合作拍攝電影。

此外和美集團還開展了進出口貿易、汽車銷售代理、汽車零售和加油站等多元化業務,年營業額高達1.5億元。

2004年,蔡天寶因對社區所做的貢獻獲頒“公共服務勳章”;

2005年,新加坡納丹總統授予“太平局紳”;

2007年,獲得新加坡22屆“傑出商人獎”

2010年,進入《福布斯》評選的新加坡富豪榜,位列13名


他是新加坡華社領袖,把握趨勢鑄成房產帝國



蔡天寶所獲的榮俱不勝枚舉,他說:“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不應是在個人金錢多寡;而是成功之後如何照顧需要照顧的人,如何回饋社會,造福人類”。

基於這樣的理念,這位管理著於1999年在新加坡第一級股市上市、現今市值14億元新幣的上市公司,雖日理萬機,但是卻秉承了歷任新加坡成功華社領袖所具有的奉獻精神和風範,隨時準備為國為民效勞,在公益事業和社區服務方面不遺餘力。

談及未來,蔡天寶說:以鉅款成立“和美基金”去照顧教育、藝術文化、老弱病殘福利團體。這些工作不只在我有生之年要做,以後還要傳給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