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國天才少年諸葛恪的結局產生的聯想

三國中,吳國可說是一直都有能統兵的將才,像前期有周瑜、魯肅、呂蒙,中後期有陸遜、陸抗。他們都是能統兵禦敵保衛國家的統帥。但吳國也短時間存在了一位好大喜功,統兵作戰能力差強人意的統帥。他就是諸葛恪。諸葛恪在孫權去世後被任命為輔國大臣,可他在得權後立志於北伐曹魏,卻由於自己能力的不足屢屢戰敗,最後還被刺殺身首異處,被夷三族。諸葛恪得到如此結果,可說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從吳國天才少年諸葛恪的結局產生的聯想

諸葛恪字元遜,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年少時就表現出了自己的聰明智巧。一次孫權大宴群臣,在席上牽出了一頭驢,因諸葛瑾面長似驢,就在驢上貼了諸葛子瑜的字樣。諸葛恪見後,就向孫權說道借筆寫兩字,諸葛恪在後面寫上“之驢”二字,頓時舉座歡笑,孫權於是就將驢賜予了諸葛恪。還有一次,在一場酒會上,孫權命諸葛恪行酒,到了張昭面前,張昭因酒喝多了有醉意,就說到“此非養老之禮也。”孫權說:“你能讓張公辭屈,可飲此酒。”諸葛恪上前對張昭道:“昔日姜子牙年九十仍統兵作戰,尚未告老。現今領兵作戰之事,張公未曾在先,酒食之事張公在先,怎麼說不是養老之禮呢?”張昭不能回答,就飲了此酒。從上述事例可看出諸葛恪確實聰明,反應極快,孫權也由此對諸葛恪有好感,對其進行任用。諸葛恪也越發的驕傲起來。

從吳國天才少年諸葛恪的結局產生的聯想

後諸葛恪也立了功勞,逐步得到升遷,在陸遜去世後,諸葛恪代領荊州。在孫權病重時,諸葛恪被任命為大將軍領太子太傅。孫權病逝後,諸葛恪獨攬大權。諸葛恪在攬權後獨斷專行,不聽周圍人的勸告,自行其是,驕矜無比,還不斷向曹魏用兵,但敗多勝少,民怨四起。諸葛恪此時也越來越不得吳國眾人的心。而諸葛恪這時並未修正自己的錯誤,而是繼續如此發展下去。後來諸葛恪因自己不得民心,與同僚關係不恰,在一次宴會上,被孫峻埋伏甲兵刺殺,還被夷三族。

從吳國天才少年諸葛恪的結局產生的聯想

諸葛恪的結局令人惋惜,但也是他自己性格造成的。如果諸葛恪平時能對自己多些管束,多一些謙虛的態度,也不會遭至如此下場。從諸葛恪的結局可看出,不管你的天資有多高,也要保持謙虛謹慎,為人處世要儘量低調,不能過於彰顯自己,不能太驕傲。在你得勢後,要注意與周圍人的關係,當你過於高傲,必然有人看不慣你,總想找些辦法對付你。這時就需要謙恭的態度,不要顯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不然別人會針對你,對付你。俗話說“謙虛受益,滿盈招損”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