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生命中的变数:手握雄兵数十万,却落得惨淡下场

纵观中国古代史,任何一个朝代,皇权的更新替换所带来的人员变动都是很大的。新皇即位,朝堂上的官员必定会有所变动。在老皇帝眼里是红人,在新皇帝看来却不一定如此。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有时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势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新皇年幼,先帝在很大概率上便会在遗诏中为其留下顾命大臣,帮助新皇治理朝政,直至新皇可以亲政为止。

从年幼新皇初登基到亲政,这一漫长时光里,存在很大变数。

鳌拜正是康熙亲政前和亲政之初的最大变数。后者是八岁便即位的孱弱新皇,前者则是皇太极、顺治两朝的当红官员,满洲第一勇士。康熙初立,鳌拜被顺治皇帝封为四大顾命大臣之一,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辅佐康熙。时日久了,鳌拜成为朝廷上的权臣。他和康熙之间的恩怨,说来话长。

康熙生命中的变数:手握雄兵数十万,却落得惨淡下场

上文咱们说到,康熙八岁登基。当时,年幼的他懵懂无知,属于赶鸭子硬上架,但形势所迫,作为皇家的继承者他没得选择,只是在旁听政,直到十六岁才真正掌权。

从八岁到十六岁,这八年时间里,鳌拜作为顾命大臣之一,权利极大,逐渐在朝廷内部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利益团体,成为朝廷上的第一权臣。

须知,鳌拜的权利不止于政权,还有军权,他不仅拥有调动宫中禁军的权利,甚至于,北方所驻扎的四十万军队也在他的调动范围之内。说到此,可能会有朋友问了,鳌拜在朝中的势力这么大,还将兵权集于手中,为何不将年幼的康熙推下台而自己称帝呢?反倒是最后被康熙得了先手,将他打入大牢受囚禁而死?

康熙生命中的变数:手握雄兵数十万,却落得惨淡下场

在笔者看来,一来,鳌拜在朝中的势力大则大矣,但他终究还是臣子。政权来自皇权,军权也来自皇权,鳌拜若想动真格的,真的造反,那名义上能调动的四十万大军,会选择跟着他一起造反的,却并不一定会有多少了。

二来,鳌拜虽然跋扈,但他自清太宗皇太极为帝之时,便跟随他征战沙场,对太宗一片忠心,所以现下有诸多观点皆认为,鳌拜并没有想造反的意思。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三来,造反有风险,如果失败了,天下人群起而攻之,悲惨下场可以想象。但是,将年幼的皇帝握在手中,自己当朝廷上的实际掌权者,这样岂不是更好。从某种程度来讲,鳌拜确实是这样做的。

康熙生命中的变数:手握雄兵数十万,却落得惨淡下场

综上,算是笔者对鳌拜为何不将康熙推下台,自己当皇帝的原因分析。当然了,通过影视剧或是金庸老爷子在《鹿鼎记》中的描写,大家也都知道了鳌拜的下场。因为他在朝堂之上太过跋扈,康熙设计将其擒拿。

说起来,康熙原本是要将他杀之而后快,怎奈鳌拜最后打起了苦情牌,脱衣亮伤痕,希望康熙看在他昔日久战沙场的功绩,以及曾经救过皇太极的份上饶他一命。康熙总是心太软,想起鳌拜的昔日功绩,便免其一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把鳌拜放出来养老是不可能,只能下令把他关入牢中,判刑无期。

康熙生命中的变数:手握雄兵数十万,却落得惨淡下场

鳌拜在牢中并未存活太长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