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為何能成為春節的當家食品,餛飩卻不能

餃子為何能成為春節的當家食品,餛飩卻不能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餃子最早起源於東漢,為東漢 “醫聖”張仲景首創。不過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故當時的餃子原名是“嬌耳”。

餃子為何能成為春節的當家食品,餛飩卻不能

在東漢乃至後面比較長的時間裡,餃子和餛飩基本上是沒什麼區別的,知道唐朝時期,餃子才作為單獨的食物與餛飩區分開來,直到今日即便現在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餃子和餛飩不是同一個食品,但是依舊有著為數不少的人無法具體說出餃子和餛飩的區別,當然這也僅限於南方比較少吃吃到餃子的地區。

餃子為何能成為春節的當家食品,餛飩卻不能

餃子和餛飩最大的區別在於二者的食用方法上,餃子可以湯、蒸、炸等,而餛飩一般都是吃湯,餃子重視蘸料而餛飩重視湯的鮮美程度,這也是二者最後區分開來的原因。餃子皮厚,所以即便蒸炸也不怕容易露餡,而餛飩皮薄,有晶瑩剔透之感,入開水之後比餃子更容易熟,外面的麵皮也更容易破,所以導致了餛飩一般都是用高湯煮制,而不用其他做法。

餃子為何能成為春節的當家食品,餛飩卻不能

北方大多數地區重要節日都是有吃餃子的習俗,特別在春節期間,各種餃子層出不窮,更有“破五”的習俗,原本這個習俗的要求是從除夕夜開始一直到初五這幾天,家中無論早晚,頓頓都是餃子,不過這也是在以前人們生活比較困頓的年代,吃頓餃子不容易,所以也就是過節能吃一吃餃子(這也是為何北方地區一有節日就吃餃子的原因),為了過年能舒服些,基本都是頓頓餃子,而現在的人錦衣玉食,真讓人從除夕到初五天天頓頓吃餃子估計也沒幾個受得了,所以現在“破五”的習俗也就是除夕吃餃子,初五吃餃子,叫有頭有尾,也算尊了以前的習俗。

餃子為何能成為春節的當家食品,餛飩卻不能

至於我們現在北方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已經不可考,但對於宮廷之中春節吃餃子比較詳盡的記載在於《酌中志》中,明代宮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書中記載之習俗已與現在的習俗差別不大,暗包銀錢在餃子之中,吃了來年會有好運,這個跟現在春節包銅錢基本一模一樣。

《酌中志》主要記載的是明萬曆到崇禎時期宮中的事情,是一部比較詳盡的著作,這也讓我們得窺當時的一些風俗習慣,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最晚出現的時間也就是在明萬曆之時。而春節吃餃子的緣由說法也不少,不過最廣泛且為人所知的是開年的前幾天,不動刀槍,意在來年無兵戈之害,天下承平,而餃子可以比較好的完成任務,除夕夜早早包好餃子,春節要食用也不用再動刀子。而另一種說法便是人們在忙碌了一整年之後,在春節難得有休息的時間,餃子可以先行做好保存,開年再食用,非常方便。

餃子為何能成為春節的當家食品,餛飩卻不能

餃子能成為春節當家食品,除了上訴所說的,還有另外幾點緣由,首先餃子食材選取非常普遍,方便千家萬戶;第二,方便保存,在初春時節非常適合較長時間的保存;第三點,無論窮人富戶,即便窮人包菜富人包肉,包出來的餃子外表看上去是一模一樣的,吃不起肉的窮人依舊可以有年味的感覺。餃子皮厚不至於露餡,外人看了桌上的餃子,也分不清內裡包的什麼,看著也有面子,這也是餛飩競爭不過餃子這個兒子,反讓餃子成了春節當家食品的原因,大概是餛飩太容易露餡了。

餃子為何能成為春節的當家食品,餛飩卻不能

說著想起了爺爺說過的一個事情,便是以前窮困時期,有些人為了面子,出門前經常拿一塊豬皮擦嘴,擦得油光鋥亮,以示自己吃得起豬肉。現在我們生活富足的多了,珍饈美味,山珍海味數之不盡,新的生活也使得有新的習俗產生,在此也希望諸位年年富足,歲歲如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