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揭祕:在中國,有多少存款才會有安全感?

在財經年會2020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稱——

中國十年前儲蓄率達50%,現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

金融業收入再分配最主要的做法是住房抵押貸款,高收入的人存錢多,低收入的人借錢多。

當前經濟結構轉變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按照現在GDP和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中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可以到60%甚至更高。

對於普通居民來說長期超高儲蓄率某種程度上是財富的一種流失,在物價上漲導致的負利率狀況下,實際上大家的錢一直都處於貶值狀態。

銀行揭秘:在中國,有多少存款才會有安全感?

所以便有了,很多人看上去生活質量還不錯,但他們始終沒有安全感,生怕完不成業績,或企業效益不好,被迫離職,整天生活在焦慮之中。

那麼,你是否想過,銀行存款有多少錢時,會讓你有安全感?

存款標準,取決於這兩點

如果把問題變得更直觀一些,銀行存款代表著,即使在遇到失業的情況下,也可以靠著家裡的存款利息,過上安逸的生活呢?

其實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

一是貨幣貶值速度。如今年年初國內豬肉價格在10元/斤附近,現在豬肉價格都達到近30元/斤。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了其他肉類製品和禽蛋製品價格上漲。前幾年可能一個月家庭開支還不到3000元,現在一個月開銷要4000元了。如果貨幣貶值速度很快,你有再多的存款也會感到焦慮的。

二是看銀行的利率情況。目前投資者處於兩難境地,如果只投資大額存單、中長期國債等低風險產品,收益率無法跑贏通脹,而如果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許多人又無法接受本金的虧損。

銀行揭秘:在中國,有多少存款才會有安全感?

所以,既然核心問題是安全感,那麼尋求最佳的投資方式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安全感,不是存款可以給的

就像上文所說,我們無法明確知道貨幣貶值速度,也不能將全部寄希望於單一的投資產品,畢竟投資中風險與收益成比例。

那麼只有通過科學的資產配置,才能穩健讓財富增長。

銀行揭秘:在中國,有多少存款才會有安全感?

進行資產配置,首先要了解黃金三原則:跨地域國別配置,跨資產類別配置,以基金定投、基金組合等方式進行長期投資。

投資者做具體資產配置之前需要進行風險評估,找準投資定位:保守型、平衡型、進取型。將短期資產、中長期組合投資、永續的保障保險進行科學組合。

資產配置往往需要專業投資機構輔助進行,在系統性統計、計算、分析、搭建後進行有針對性的,適合自己家庭的資產配置方案建議。

大眾富裕人群對財富訴求分為短、中、長期三部分,應按全生命週期特點和風險偏好,配置相應的資產類別。短期看,保持穩定現金流、優化家庭生活質量是關鍵;中期看,部署資本市場組合,特別是權益類投資可創造更大收益;長期看,強調動態股債配置、疊加保險傳承規劃,可實現養老、子女教育等終極美好生活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