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兩次收留呂布的後果,以及張楊在漢獻帝東歸時的雪中送炭

漢末群雄系列之張楊(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張楊重大事件之五——結好曹操

在上一篇中,筆者講到張楊被董卓封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作為董卓與袁紹兩大勢力中間的緩衝地帶。

初平三年(192)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刺殺,李傕、郭汜旋即殺回長安掌控朝廷。

雖然長安朝廷實際掌控的地盤僅剩關中周邊地區,但名義上各路諸侯還要尊奉漢獻帝。由於董卓、王允先後死去,朝廷內部風雲變幻,很多諸侯都往朝廷派使者。一來表達對漢獻帝的忠誠,運氣好也許能得到加官進爵;二來探聽朝廷情況,看看李傕、郭汜對自己的態度。


張楊兩次收留呂布的後果,以及張楊在漢獻帝東歸時的雪中送炭


這事跟張揚有什麼關係?別急,馬上就講到。

張楊手下有個大名鼎鼎的謀士董昭。熟悉三國故事的朋友都知道,董昭是曹操手下重要謀士,不過早前他曾經是袁紹部下。因為某些事情打算脫離袁紹去長安找漢獻帝,前文說過,張楊的地盤就在袁紹與關中的必經之路上,所以董昭被張楊半路截胡,硬是被張楊留下擔任騎都尉。

就在這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與黃巾軍交戰中陣亡,兗州當地推舉曹操接手。這個事當然不能僅靠眾人推舉就成,還得皇帝正式任命,於是曹操便派使者前往長安。

結果曹操的使者途經河內,又被張楊給扣留了。因為曹操是袁紹的小弟,而張楊曾經背叛過袁紹,所以張楊認為曹操也是敵人,不準使者通過。

董昭就勸張楊:“將軍啊,這袁紹、曹操雖然現在是一家,但我看他們兩個不可能長久聯合下去。曹操雖然現在弱小,卻稱得上天下間的英雄人物,我們應該與之結交。更何況現在有這種機會,我們不僅應該放行,您自己還應該上表推薦曹操,幫他說幾句好話。如果事情能成,曹操也會記得將軍您的恩德。”

張楊一琢磨,的確是這個道理,於是採納董昭建議,自己也寫了一封表薦曹操的書信,讓使者一併帶去長安。

《三國志·董昭傳》載:楊於是通太祖上事,表薦太祖。昭為太祖作書與長安諸將李傕、郭汜等,各隨輕重致殷勤。楊亦遣使詣太祖。太祖遺楊犬馬金帛,遂與西方往來。

這段史料主要是寫董昭的表現,對其身在張營心在曹的表現就先不討論了,以後講董昭再展開。從張楊的角度,董昭的建議還是正確的,畢竟多個朋友要比多個敵人好很多。只可惜後來張楊既沒能保持住與曹操的友好關係,也沒有改善跟袁紹的敵對關係,被兩大勢力包夾起來淪為魚肉。而這一切,都要從“那個男人”說起。

張楊兩次收留呂布的後果,以及張楊在漢獻帝東歸時的雪中送炭

董昭


張楊重大事件之六——兩納呂布

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後,王允被殺,呂布則出逃關東。呂布最先投奔的是袁術,由於呂布總是以袁家恩人的身份自居,惹得袁術很不高興,呂布覺察到後便逃了出來,投奔到張楊這裡。

《後漢書·呂布傳》:布自恃殺卓,有德袁氏,遂恣兵鈔掠。術患之。布不安,復去從張楊於河內。

呂布跟張楊都是幷州人,曾經共事多年,所以也算老朋友。不過李傕已經以朝廷名義宣佈呂布是通緝犯,懸重賞捉拿。像袁術這種大佬當然嗤之以鼻,但張楊這種小諸侯,尤其地盤又緊挨著李傕,所以張楊部將們蠢蠢欲動,要弄死呂布。至於張楊本人,也猶豫著要不要下手。

史書記載張楊性格溫和,對手下約束向來不嚴,這種人多半心裡也藏不住事。而呂布對這方面又非常敏感,很快察覺異常。呂布趕緊對張楊說:“我跟您是老交情,咱們有話就直說了。現在您要是殺了我,把腦袋送給李傕,頂多能得到點錢財。不如把我活著押到長安,讓李傕自己處置,這樣您得到的獎賞會更多。”

呂布這招叫以進為退,連自己的生死問題都幫著張楊考慮,看你張楊還能好意思殺我?

張楊聽了呂布的一番話,什麼反應呢?

《後漢書·呂布傳》:楊以為然。

什麼,張楊同意把呂布送給李傕?那呂布必定十死無生想都不用想,呂布的人生不可能還有下文。所以《後漢書》的記載肯定不準確。

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載:楊於是外許汜、傕,內實保護布。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詔書,以布為潁川太守。

看來張楊自從採納董昭之策後,腦筋靈活了許多,對李傕、郭汜陽奉陰違,表面同意押解呂布到長安,實際上拖拖拉拉就不行動。拖了一段時間,李傕他們也接受了現實,選擇跟呂布和解,不僅撤銷通緝令,還封其為潁川太守。

讀到這裡有的朋友可能心裡一驚:潁川啊,三國人才聚集地,怎麼呂布還做過潁川太守?

當然沒有,潁川在曹操手裡,他怎麼會讓呂布赴任呢。漢末時期由於諸侯掌控地盤,朝廷封的官員很多都不能真正赴任,變成虛職。虛職能否轉為實職,就看拳頭硬不硬。

雖然李傕撤銷了通緝令,可呂布哪裡是肯過安穩日子的人,張楊這座廟太小,容不下呂布這尊大神。於是呂布又去投奔袁紹,尋求發展。

興平元年(194),袁紹也無法忍受呂布的恩人做派、驕傲自大,準備幹掉呂布。呂布驚險脫逃,感覺還是張楊對自己好,於是輾轉又去投奔張楊。這期間呂布還途經陳留跟張邈進行了會談。

本小節主要講了歷史上張楊兩次收留呂布的經過,能夠看出張楊對呂布是真的很好。而呂布即使在袁術、袁紹面前很自傲,在張楊面前卻並未這樣,也能說明這兩人確實交情很深厚,想必早在幷州共事時這種友誼已經結下。


張楊兩次收留呂布的後果,以及張楊在漢獻帝東歸時的雪中送炭

曹操


筆者在上一節末尾提到,正因為呂布的關係,張楊跟袁紹、曹操的關係都更加惡化起來。

因為根據後續歷史事件,呂布在第二次投奔張楊之前,在陳留與張邈的會談很可能結下秘密盟約。所以當曹操攻徐州時,呂布在張邈、陳宮支持下迅速席捲兗州。說句題外話,別忘了呂布可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潁川太守,以太守身份被本地勢力推舉為州牧這種事曹操剛示範過,呂布不過是複製粘貼。

可曹操當時還是袁紹小弟,而呂布進兗州之前在河內被張楊好吃好喝供著,而且細思極恐的是,呂布不可能單槍匹馬就進兗州,可他輾轉袁術、袁紹、兩投張楊,總在逃命,一路跟隨的還能有幾個兵?所以呂布進兗州之初,必然有張楊調撥的人馬。

這樣一來陣營劃分就非常明顯,等於董昭勸張楊結好曹操的努力全部白費,而且還進一步得罪了袁紹。再加上拒絕配合李傕、郭汜押送呂布,等於張楊幫助呂布的同時把周邊各大勢力得罪個精光,實在稱得起為朋友兩肋插刀。

最後的結局證明,張楊為呂布兩肋插刀,這還真不只是形容而已。

張楊兩次收留呂布的後果,以及張楊在漢獻帝東歸時的雪中送炭

呂布


張楊重大事件之七——護送獻帝東歸,多有功勞

在李傕篇系列文章中,筆者詳細介紹了董卓死後,李傕、郭汜以及其他董卓集團主要將領的所作所為。並且預告了將在張楊篇中介紹繼李傕之後把持漢獻帝的楊奉等人,接下來將為您講述這段歷史。

以漢獻帝東遷洛陽為標誌,涼州系軍閥把持朝政的時代終於結束。從興平二年(195)七月到建安元年(196)年七月,從長安到洛陽這並不算遙遠的距離,漢獻帝走了足足一年。

楊奉最初是白波起義軍將領,後來被朝廷招安,成為李傕部將。當李傕、郭汜在長安城外大打出手後,楊奉起兵背叛李傕自立門戶。當各方僵持不下時,張濟前來調停。同時漢獻帝堅決要求東歸洛陽,李傕在實力受損,已無法掌控局面的情況下被迫同意放漢獻帝東歸。

這時圍在漢獻帝周邊的軍閥有楊奉、董承、楊定、郭汜、張濟這些山頭。在各方勾心鬥角之下,郭汜、張濟又跟李傕重歸於好,掉過頭來追擊護送漢獻帝的楊奉等人。結果途經華陰縣,楊定又打起當地軍閥段煨的主意,引來李傕追兵,楊定被徹底擊潰,本人不見蹤影。於是,支持獻帝東歸的這一派只剩下楊奉與董承兩人。

這時楊奉想起從前的白波軍戰友,於是派人到河東郡找白波軍來幫忙。白波軍首領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帶著數千士卒趕到,擊退了李傕、郭汜的追兵。

這一階段的對陣雙方就變成李傕為首的涼州軍與楊奉為首的白波軍,雙方打打停停,使得漢獻帝的東歸之路異常艱難。直到興平二年(195)十二月,漢獻帝終於渡過黃河來到河東郡,才算把李傕等人徹底甩開。

張楊得知漢獻帝渡過黃河,連忙帶兵進入河東郡治所安邑,提前做好迎接的準備。

《後漢書·董卓列傳》載:百官飢餓,河內太守張楊使數千人負米貢餉。帝乃御牛車,因都安邑。…張楊為安國將軍,皆假節、開府。

漢獻帝一行人渡過黃河後最開始在李樂的營地休息,李樂前不久還是白波起義軍首領,當然不可能有太好的條件,所以皇帝跟百官個個忍飢挨餓,缺衣少穿。

張楊從河內過來時讓每個士兵都揹著糧食,這才讓漢獻帝一行吃上久違的飽飯。而張楊得到的賞賜極為豐厚,得到了假節、開府的權力。按照常規制度,只有三公才能開府,張楊的這個權力是非常重的。當然,這時候的漢朝制度已經被嚴重踐踏,諸如楊奉、韓暹、李樂、胡才這些人也都封侯拜將,就不詳細列舉職位了。這些前不久還是起義軍首領的人,搖身一變都成為護駕功臣,堂堂四百年大漢帝國威嚴掃地至此,令人唏噓。

《三國志·張楊傳》載:楊欲迎天子還洛,諸將不聽,楊還野王。建安元年,楊奉、董承、韓暹挾天子還舊京,糧乏。楊以糧迎道路,遂至洛陽。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楊當捍外難,何事京都?”遂還野王。即拜為大司馬。

在這段史書記載中,先後出現兩次“還野王”。野王是張楊在大本營河內郡的駐軍地,張楊兩次到河東郡拜見獻帝,為其提供糧草,卻並未藉機留下,可見張楊確實擁護漢室,是真心想幫助漢獻帝的忠臣。要知道當時天下諸侯並起,都忙著爭奪地盤,到處土地荒蕪糧食緊缺,張楊的雪中送炭與其他人只想挾持獻帝謀取權利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張楊無意參與權力爭鬥,其他人可都在虎視眈眈。所以當張楊撤軍回到自己地盤後,其他諸將矛盾逐漸激化。這時圍在漢獻帝身邊的基本都是原白波軍一派,除了董承。


張楊兩次收留呂布的後果,以及張楊在漢獻帝東歸時的雪中送炭

楊奉


董承這個《三國演義》裡一心匡扶漢室的大忠臣,與歷史上他的真實形象可謂大相徑庭。正是因為董承,才引出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進而再次改變朝廷權力格局。而楊奉、韓暹包括本文的主人公張楊在內,都將因此迎來命運的轉折點。

本想在本文結束張楊篇,但後來寫到楊奉、韓暹、董承三人的結局時沒剎住閘,又寫了很多文字,索性就將這些內容再整理成一篇文章吧。

本期主要為您講述了張楊與曹操、呂布之間的關係,以及張楊在漢獻帝東遷過程中的表現,下一期,將為您講述漢獻帝被曹操迎到許昌前後,張楊、楊奉、韓暹、董承這四人的結局。感興趣的話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u0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