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父母在教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期,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能再像對待小孩那樣,隨意決定孩子的行為,左右孩子的思想了,而是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幫助他們一起去面對成長中的煩惱,這樣才能與孩子一起和平的度過青春期。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14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每次去她家都見不到孩子的面了,他要麼整天把自己關在房裡不出來,要麼出門找朋友玩去了,很少跟身邊的親戚朋友打交道。

表姐不止一次向我抱怨:“唉,兒大不由娘啊,也不知道他天天把自己關在房裡幹什麼?問他他又不說,有一次我看他房裡亂,想進去幫他收拾一下,他還不樂意,生怕我亂動他的東西,還懷疑我想偷看他日記,真是氣死人了,我是那種不開明的家長嗎?有必要防我跟防賊一樣嗎?”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父母在教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我說青春期的孩子是這樣的,只要他不做什麼出格的事情,就由著他去好了,不要管太多。

表姐一臉發愁的說,關鍵是我想管還管不了啊!有一次聽人說他跟學校一個女孩子走得比較近,我就問了一句,他就衝我發好大的脾氣,之後好幾天都不跟我說話,自那以後他的事我都不管了。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在《與青春期和解》一書中將8~14歲定義為“青春期早期”在這時期,孩子會爆發各種“異常”情緒和行為,以“證明自己的存在”。這也是孩子最為脆弱的階段,有很多青少年心理危機會在此階段出現,所以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視。

在步入青春期後,孩子的轉變來得又快又大,而家長的思維和行動往往跟不上孩子的變化,很多家長無法理解那個之前還乖乖的孩子怎麼就“一夜長大”了,因此特別容易與孩子爆發衝突,既影響親子關係又不利孩子心理健康發育。

泰戈爾說:“青春是沒有經驗和任性的。”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父母在教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自我意識更加覺醒,他們因此變得敏感,多疑;思想上,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和人生漫漫開始有了憧憬和規劃;身體上,孩子的性別特徵變得更加明顯,逐漸接近成年人。

這些種種變化加在一起,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去適應和做出改變,很有可能以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

一、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1、情緒波動大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迷茫、叛逆的時期,一方面他們渴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加獨立和成熟,另一方面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動,這使得他們對自己對他人產生懷疑。

有時候他們狂妄自大,覺得自己能夠主宰一切,有時候他們又陷入悲傷低迷的情緒無法自拔,這時候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一件事都能成為點燃他們情緒的導火索,而與他們接觸最多,關係最為親密的父母,自然無法避免成為孩子情緒的發洩口。

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說:“父母經常是他們情緒失控時的攻擊目標,因為無論他們是有益還是無意,他們相信不管自己有多糟糕都會得到父母的愛。”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父母在教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所以,作為父母要儘量接納和理解孩子的行為,因為他們事後可能也會覺得這樣做不對,只是當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2、性格衝動,容易感情用事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大多都比較衝動,往往容易因為頭腦發熱而做出不顧後果的事情。我們看很多青春電影和小說裡面的人物之間的衝突,往往都是因為一些小事引起的。

他們會因為喜歡的女孩子而去跟別人打架,也會因為看不慣某些人的生活習慣而故意去找茬,對於這種情況,父母要善加引導,既不能強硬的去幹涉,但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3、不喜歡別人干預自己的生活

這時候的孩子開始注重自己的隱私了,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並且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有什麼事情都去找父母傾訴,而是更願意向身邊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父母在教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這時候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的舉動,只要他們沒有出現異常的行為,就可以不用去管,但是如果孩子行為出現異常,就要好意的提醒孩子,自己可以給他們提供幫助。

4.行為“叛逆”

“叛逆”是青春期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很多家長髮現,那些所謂的“代溝、叛逆”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這不僅與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有關,也和孩子體內的激素分泌有關。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裡面的多巴胺會急速下降。而多巴胺能刺激人體內的興奮和快樂神經,一旦降低,孩子就會覺得不快樂、感覺生活無聊。

所以他們往往會通過一些冒險活動或者過激的行為來刺激體內多巴胺的分泌,以此來重拾快樂!

5、喜歡暗暗與人較勁

我們會發現,女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喜歡追求名牌,喜歡與人攀比,這都是他們內心的虛榮心在作怪,這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很多家長不理解,就以為自己的孩子變壞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父母在教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尹建莉老師的女兒圓圓從小品學兼優,但是當她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也和其它女孩子一樣喜歡穿名牌,當時尹建莉老師覺得女兒的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所以非常堅定的否決了孩子的行為。

但是女兒長大後卻對尹老師說這件事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尹老師這才發覺自己當時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與別人競爭及比較,但他又缺乏正確的認知去應對“比較結果”。

所以對於孩子一些不當的行為,家長不要一位的持反對的態度,而是要儘量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孩子的感受。

最後,要有放手的勇氣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從錯誤中學習,並因此建立責任感,除非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脅,否則父母不要去插手孩子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說:“當你負責掌控一切時,你是在阻止你的孩子發展出個人責任感。”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父母在教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二、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父母應該怎麼做?

1、向孩子表達愛

當孩子感到沮喪或者表現不好的時候,我們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到坑裡去了,去和孩子對著幹,而是要堅定不移的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

有句話說:“當孩子表現糟糕的時候,就更是需要父母去愛他們的時候。”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需要大人的關注和理解溝通,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也要多關心孩子的心裡變化,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儘可能的給他們提供幫助,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去關心和愛其他人。

2、對孩子表示尊重

《正面管教》一書中寫到:“尊重和理解好似溝通的前提條件”,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有時候會對外表現出敵對和對抗的態度,但是他們的內心是渴望獲得父母的理解和肯定的,只是他們採用的方式不太恰當而已。

所以父母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不同的意見,給他們應有的自由和信任,這樣孩子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行為和價值觀。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父母在教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3、給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在追求獨立的同時也渴望獲得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所以當孩子決定要去做某件事的時候,無論是否違背父母的意願,我們都應該積極給予鼓勵和支持,父母只有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和嘗試,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方向。

4、做好榜樣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家庭教育的作用不是管理,而是示範和引導”。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只有父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孩子才能習得正確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所以父母與其費盡心力的去管理孩子,還不如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

青春期對孩子來說既是一場挑戰也是一種蛻變的過程,孩子是化繭成蝶還是作繭自縛,這都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夠盡最大的可能給予孩子尊重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