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二戰飛機的機炮為啥打不到螺旋槳?發明者真的太聰明瞭!

1903年12月,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試飛成功,在30公里風速下持續飛行了59秒。短短十幾年內,飛機發展飛速,世界各地掀起了航空熱,很快又應用於戰爭。一戰爆發後,飛機被用於空中偵察、轟炸和指引炮兵射擊。


二戰飛機的機炮為啥打不到螺旋槳?發明者真的太聰明瞭!


飛機在進行空中偵察時,難免會與敵機遭遇。那時候,飛機是沒有作戰功能的,雙方飛行員的主要攻擊方式是謾罵、吐口水和比中指,後來就有人把手槍、步槍和機槍帶上了飛機,與敵機在空中對射。但是,由於空氣亂流和發動機的劇烈震動,根本無法命中敵機。於是就有飛行員帶了磚頭,去仍敵機的螺旋槳;還有人帶了小型標槍,攻擊敵機飛行員。


二戰飛機的機炮為啥打不到螺旋槳?發明者真的太聰明瞭!


後來,法國人乾脆取消了副駕駛,把機槍安裝在機頭上,由駕駛員操控射擊。但是有個難題無法解決:螺旋槳的槳面阻礙了射擊。當時有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是將機槍安裝在頂部,第二種是採用推進式螺旋槳。兩種方案都有缺陷,前者不利於瞄準,後者嚴重影響飛機性能。

法國飛行員羅朗·加羅斯提出一個新方案——偏轉片系統:在螺旋槳葉片上加裝鋼板,將打到上面的子彈彈出去。這種設計大大簡化了飛行員的操作和瞄準,加羅斯用它成功擊落了德軍一架飛機。可不久後,加羅斯迫降被俘,他的偏轉片系統也被德國人獲知。


二戰飛機的機炮為啥打不到螺旋槳?發明者真的太聰明瞭!


德國人研究了偏轉片系統後認為,彈走的子彈很有可能會彈回來誤傷自己,還會影響螺旋槳性能。荷蘭人安東尼·福克受到啟發,發明了機槍射擊協調器。說起來原理非常簡單:用一個凸輪槓桿組合把螺旋槳軸和扳機聯動起來,用螺旋槳軸來觸發扳機,這樣機槍射擊時子彈剛好能穿過螺旋槳的葉片。


二戰飛機的機炮為啥打不到螺旋槳?發明者真的太聰明瞭!


機槍射擊協調器的發明直接促進了戰鬥機的發展。短短几年時間,戰場上就出現了數種性能優良的戰鬥機。20年代,陀螺技術、座艙儀表、領航設備、噴氣發動機陸續用在戰鬥機上,在二戰中大戰宏圖。1947年,美國X-1火箭飛機突破了音障,速度超過了音速。而這一年,飛機的發明者之一奧威爾·萊特尚在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