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觉得中国古代历史上排名前三位的武将是谁?为什么?

易小桉


一、白起

秦国名将,大秦国之重器。白起作为一代战神,一生无一败绩,统帅大秦精锐斩杀六国官兵一百二十余万。对秦国的大统一居功至伟。白起起于行伍,在军中一路成长为一代名将。宣太后执掌大秦后,重用白起攻伐六国,他用三万之众长途奔袭楚都,占楚都、焚楚王陵,伊阙之战击杀三晋联军二十四万,战长平,斩杀赵国四十五万一万大军。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早的围歼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最后的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充分体现白起的军事才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二、霍去病

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善长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匈奴近10万人。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三、戚继光

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他的“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戚继光最伟大的成就是他平定倭寇,其中有名的岑港之战,杀的倭寇全军覆灭。

之所以将三人排在前三位我的观点以为:虽然三位将领所处的年代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绩是不可替代的。白起的功绩促进了华夏的大统一,功比秦始皇。霍去病为华夏民族开疆拓土。戚继光的功绩是让华夏不受外族的侵略。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这三位名将的功绩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意义深远。





小雨衣裤


在回答之前先说明几点:

1. 我列举的都是纯武力排行榜;

2. 历史上的武术大师不算其中,只论带兵打仗的。

3. 历史不存在的只出现在演义中的不算。

第一名 项羽

后人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霸王这一称呼真正的主人。

雍丘之战,项羽以一人之力于万军之中斩杀李由,秦军大败,这就是于万军之中斩上将首级啊!彭城之战,以三万人破汉军五十六万,堪称奇迹。后来兵败,突围至乌江渡,麾下士兵皆战死,项羽独自力战汉军,杀数百人,身受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

项羽一生战绩辉煌,智勇双全,生平80余次战斗,所有碰到项羽的武将都是一合之将,基本上都是一回合被挑于马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第二名:李存孝

“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是古人对李存孝的评价;李存孝唐末至五代人,少年时力大无比,徒手博虎。

据说当时排名第二的王彦章在其手上走不了几回合,排名第四的高思继被李存孝带病情况下数十回合生擒,后来,李存孝死后,王彦章再无敌手,竟然连挑晋军猛将三十六人,关键时刻,军师出计派人假扮李存孝出阵,竟惊走王彦章,将王彦章弟王彦龙吓死。

据传李存孝受车裂之刑时,让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李存孝的手腕脚腕竟然也因为先天的反应,自然而然的生出力道,将五匹马又活活拉回来了,连续十数次,最后挑断手筋脚筋,让手脚无法发力;打碎膝盖肘骨,让四肢无法相连,于是就这样被车裂而死了。

事去英雄此葬身,余威千载尚敷陈,气吞猛虎人谁拟,勇盖残唐世莫伦。

第三名:冉闵

冉魏建立者,汉族的救星。五胡乱华之时,中原汉族人口数量被屠杀到只剩四五百万,甚至被迁入的胡人数量超越。如果不是其颁布“杀胡令”,光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最终使其灭族。那我华夏民族真的岌岌可危了。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

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坐骑朱龙战马却累倒,冉闵被俘,部下战至最后一人。冉闵被鞭了三百大鞭,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宝马千里骋疆域,壮士万死杀胡敌。蛰起惊龙伏宝剑,梦醒汉民祭血衣。


光头哥1234


要评出历史上前三的武将的话,得需要武功,军事实力样样精通才可。不能单一考虑,以下给出我认为的前三甲。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各位评论。

第一名:冉闵

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第二名:孙武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第三名:韩信

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r





青峰酒史


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诞生了无数智勇双全的武将,如果非要选出三个的话,综合考虑武力值、谋略、个人成就等方面,个人认为:第一:孙武;第二,李靖;第三,岳飞

孙武

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从周敬王八年(前512年)被吴王任命为大将,到周敬王三十八年,孙武领兵打仗,战无不胜,率兵六万击败当时号称20万大军楚国,柏举之战后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的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军事、哲学等领域也被广泛运用。在世界范围内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等,成为国际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论及个人武功、谋略及成就,孙武当之无愧的第一。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到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无论是个人武力值还是谋略思想,以及所建立的功勋,“军神”李靖在中国的军事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岳飞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民族英雄。岳飞善于治军,更严于治军,故而“岳家军”成为一时之典范,战斗力更是强悍,在当时就连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为汉民族的文明绵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更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历史的剧本


我认为对于我国武将的排名,只能从知名度或者说对世人的影响程度来评定。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时期,武功高低无法比较。所以,我个人认为排名前三的应该是楚霸王项羽,三国时期的关亭候关羽,和精忠报国的岳飞。

先说一下项羽,只要说项羽,就要说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在这场项羽的成名之战当中,项羽就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时西楚军和秦军的兵力对比是5万:40万,如果按照常理来说,如此大的兵力悬殊,楚军是必败无疑的,哪怕项羽武力值再是逆天,也没用。你武力在高,架得住人家几千几万人上来干你吗?然而,项羽却很巧妙的利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诀窍,让士兵只带三天的军粮,让士兵轻装上阵,让士兵明白,只有勇猛杀敌才能活下来。就这样,背水一战之下,巨鹿之战,项羽不但干掉了20万秦军,还彻底俘虏了10多万秦军,而这些俘虏也有效的充实了西楚军的实力。然后说他指挥的第二场场斗彭城之战。这是一场项羽和刘邦之间的较量。这一次项羽的兵力仍然远远低于对手,根据史料,我们得知,项羽此战的兵力绝对不到5万人,而刘邦的兵力号称50万,这一仗,项羽杀的刘邦都丢下自己的妻子孩子独自逃命,最后仍然被项羽活捉。综上所述,项羽不仅有“力拔山兮”之盖世武功,还有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二个说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关羽是三国历史上蜀汉的头号大将,英雄盖世,戎马一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他忠肝义胆,他武艺超群,他又能征善战,它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因此,后人一直传颂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能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像关羽那样,忠于自己的君王,为国家和江山社稷做出贡献。最后再说岳飞,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岳飞一生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了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了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虽然岳母刺字这件事情有待商榷,但他“精忠报国”思想一直被后世广为传颂。当然,或许这其中来杂着个人情感和偏好,如果不是评选三人,我还喜欢攻打匈奴的卫青,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





一堂历史课


历史名将多不可数,第个都有自己的排法,在我心中,前三名是以下几位。

第三名:吴起

(1) 战绩煌煌的吴起

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一说山东曹县西北)人。约生于周考王元年(公元前440年),卒于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他立志要做一番事业,但因卫国弱小,无法施展,便到鲁国曾子之孙曾申的门下求学,攻读儒家经典。后曾申因吴起母死不奔丧而与其断绝师生关系。由此,吴起便弃文习武,钻研兵法。三年后,经鲁穆公的相国公仪休的推荐,当了大夫。周威烈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10年),齐国攻打鲁国。吴起杀掉娶于齐国的妻子,以解除鲁国君臣的疑心,遂被任命为将。他以老弱疲卒列于阵中,佯装怯战求和以麻痹齐军,尔后以隐蔽于两翼的精兵,突然发起猛攻,大败齐军。穆公听说吴起有母死不奔丧和杀妻求将之事,便解除了他的兵权,吴起遂投奔魏国能礼贤下士的魏文侯。

魏国是战国初期七雄之强者,魏文侯任用李悝、西门豹等人,进行变法革新,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周威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吴起奉命攻取秦国河西之地,后担任河西郡守,直到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离开为止,共27年,先后统兵与各诸侯国军队作战76次,其中获胜64次,12次打个平手,没有失败过,为魏国“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同时,他致力于军事、政治、经济改革,创建了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武卒”。后遭大夫王错诬陷,于周安王十九年(公元前383年)被迫投奔楚国。

楚悼王十分器重吴起,重用为令尹(相当于相国之职)。吴起此时虽已年迈,但全力“明法审令”,推行变法革新和富国强兵的政治路线,废除世袭分封,取消贵族特权,奖励耕战之士,严格整军备战。仅一年多的时间,楚国国力增强,南平百越(当时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总称),北灭陈(今河南东南)、蔡(今安徽西北),击退魏、赵、韩三国的进犯,西北败秦军,威震四方。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反对改革的旧贵族乘机杀害吴起。吴起作为政治改革家与商鞅并称。吴起能征惯战,与士卒共甘苦,深得部众之心。所著《吴子》,在中国古代兵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史载吴起一生作战76次,其中全胜64,平12次,无一败绩。而其军事思想全部被写入《吴子兵法》中,原48篇,但目前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6篇。此书将政治和军事结合在一起,认为要内修明德,外整武备,两者不能偏废,和《孙子兵法》的思想非常类似。但是相对比之下,此书中的内容更重实际操作,更加详细明白,完全可以作为注解。因此后人习惯将两本书合并为《孙吴兵法》,共同列入宋代的《武经七书》中。

第二名:白起

“人屠”白起,战国四名将之首,秦国乃至整个战国时期战绩最盛的超级名将。他的战绩若是以杀伤士卒的数量来衡量的话,恐怕是中国历代第一!

接下来我们看看战神白起的惊人战绩:

1. 伊阙之战,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秦左庶长白起统率秦军进攻韩国,一举攻占新城,白起因功被封为左更。次年,韩,魏以韩将公孙喜为主将,组成24万联军,讨伐白起的秦军。双方在伊阙对峙,白起的兵力不到联军的一半。最后,联军几乎全军覆没。秦军杀魏主将犀武,俘虏韩主帅公孙喜,攻占伊阙等5城。此战魏,韩精锐尽失,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之后的攻略。

2. 魏国攻略战,秦昭王十五年,白起从国慰升到大良造,领兵攻略魏国,连下魏国六十一城。

3. 攻略赵国,蜀地秦昭王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大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山西高平市西)。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攻略了楚国黔中,楚国献汉北及上庸地。

4. 灭楚鄢郢之战,秦昭王二十八年,白起揭开了攻略楚国的大幕,白起率领秦军主力,深入楚国腹地,史称鄢郢之战。

秦军主力顺江而下,一路突破至鄢,之后筑坝拦水,水淹鄢城,城中军民几十万几乎死伤殆尽(秦军作战一直凶暴残忍,对平民好不手下留情,鄢城之战可见一斑。之后秦军继续一路顺江东下,楚军全线崩溃,楚顷襄王匆匆东逃,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秦军攻占郢都,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楚王迁都到陈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10余万人,向西虽然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但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再已不能同秦抗衡。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只有等待被灭亡的最后时刻。

第一名:卫青

卫青,汉武帝第二个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也是汉武帝的小舅子,但是卫青上位可不是靠他做皇后的姐姐,而是完全靠自己的才能。

公元前129年,卫青第一次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率兵一万出征,首战卫青采用突袭的方式,深入匈奴腹地,虽然只俘虏了700人,但是捣毁了匈奴心中的圣地龙城,对匈奴有着巨大的心理打击作用,也揭开了西汉对匈奴反败为胜的序幕,卫青从此也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龙城大捷之后,卫青一发不可收拾,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在卫青因为战功显赫之后,他没有得意忘形,恪守做臣子的本分,在朝廷从来不拉帮结派,在他最辉煌的时候也从来不养谋士,这对于一个战功显赫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了,也是一种精明的为臣之道,可惜好多人都看不到这一点。

卫青还有一个功劳就是向汉武帝推荐自己的外甥霍去病,霍去病死的时候只有23岁,但是他的光芒盖过了他的舅舅卫青,它曾经率领八百骑兵取得斩杀2000人的战绩,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冷知识钩沉


一、战国名将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里白起、李牧、廉颇都比王翦有名,但论起战史,前三者都有失利的记录,白起在进攻大梁时曾受困于魏、赵、燕三国联军,秦王割地后才得以全身而退;李牧破匈奴有心得,对战秦军则互有胜负;长平之战,廉颇在前期也屡吃败仗。

唯独王翦,才是真正的常胜将军,灭赵、破燕、平楚、南征百越,在一统六国的道路上居功至伟,后被秦始皇尊为帝师。在王翦的战史中,缺乏战败的记录。

二、汉初名将韩信

韩信自从拜将后,先下三秦,后攻灭诸侯,最后垓下之战打垮项羽,刘邦的天下有大半是他赢取的。

韩信之所以百战百胜,跟他不打无把握之仗有关,刘邦率领各诸侯国伐楚的彭城之战前,韩信因为反对这场战事,被剥夺了指挥权,分析原因,也是他对当时的形势根本没底,不愿意收获一次败绩。从彭城之战的战事结果来看,项羽以3万精兵,掀翻刘邦的56万多国联军,足证韩信的判断没出问题。

韩信的事例告诉我们,想当“没有败绩”的战神,你得“碰巧”错过一些重要战事。

三、西汉名将霍去病

西汉时期的战神当属霍去病,此君一生未尝败绩,百战百胜,深入虎穴,封狼居胥,简直是为了战争而生。

成就霍去病战神伟业的固然有勇猛果断、善于奔袭等诸多个人重要优点和特质,不可忽视的是,他起点比较高,17岁就被封了骠姚校尉;两年之后又被加封为骠骑将军;最关键的是,霍去病去世的比较早,从封将到去世不过四年。

瓦罐总在井边破, 将军难免阵前亡,要想百战百胜无一败绩,除了个人能力之外,机遇的垂青也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就概率而言,缩短履职时间,早日功成身退,也是很好的选择。





阿狸阿


引言

说到武将,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古人的壮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华夏武将的最高荣誉,也是历朝历代武将毕生奋斗的最高梦想——封狼居胥。

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排名前三名的武将是霍去病、窦宪、朱棣。

第一位:霍去病“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向北挺进两千余里,激战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多人后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以告天地彰显其功。最远追杀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第二位:窦宪“燕然勒石”

公元89年,窦宪请求汉章帝出击北匈奴。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三万人,会师于涿邪山。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歼敌一万三千。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后再次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主力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

第三位:朱棣“燕王扫北”

公元1410年,朱棣先后五次御驾亲征北元,大败蒙古铁骑于飞云山,歼敌五万,迫使蒙古本部的鞑靼称臣纳贡。大军至狼居胥山,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勒石记功,凯旋还朝。后来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逝。

感谢关注,我是没事闲拉呱,我将与您持续分享有现实观点、有人生态度的历史分析!


没事闲拉呱


只讨论演义野史和民间说法,历史引经据典没有可看性。

一,项羽

关于第一的人选毫无争议,司马迁史记记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道伊始就有着,一人杀郡守府一百多号人的战绩。后来巨鹿之战中项羽一战成名,强大的大秦帝国也被项羽所击溃。楚汉之争时更有着率领三万楚军大破,五十六万诸侯联军的恐怖战绩。虽然最后在争权夺利上项羽没有胜过刘邦,但在后人心中,无愧于西楚霸王美称。也留下了将不过李,王不过霸的美誉。

项羽天生重瞳,在古代是蚩尤象征。也难怪古代人将项羽奉为神人,历史第一武将当之无愧。

二,李存孝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个李就是指李存孝。

李存孝身为唐末第一武将,是晋王李克用的一个“义子”,因为排名第十三名,所以也被人称为“十三太保”。李存孝力大无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民间相传他敢斗恶鬼、杀猛虎。

李存孝勇猛无比,天下无敌,从未打过败仗,是真正的常胜将军,更有十八骑破长安的战绩。称李存孝“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李存孝之勇为历代文人称道,五代排名第二号称“铁枪王”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难过五合,阵斩、生擒猛将如同儿戏。但也容易遭他人嫉妒。最后被人反间挑拨,被李克用五马分尸。相传,李存孝车裂行刑时,五匹马累的喘不上气也拉不动他,最后,李存孝让李存信砸碎他膝盖骨,挑断他脚筋,才被拉死可见身体强悍无人能比。

三,冉闵

因篇幅关系,冉闵战绩不一一详尽叙述:

对于胡人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中军大营,斩杀敌酋数名,斩获胡首三万;

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值此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收归汉土。几番血战,打出了华夏汉骑雄风。

“无月不战,互为相攻”将胡族一律逐出中原地区,以石虎的羯族一脉尽皆被冉闵灭族!石虎一生罪孳深重,却到后今遭到屠门灭族,实为恶有恶报。

五胡中除了鲜卑一族,其余均被冉闵屠灭,冉闵军队也元气大伤,汉军精锐越打越少,可是此时占据辽东地区的前燕慕容氏,却进入了极盛时期,军力大涨。

慕容军乘中原地区战乱未息,分兵三军直取南下占据幽州,前燕慕容恪率军于廉台攻击冉闵部,起初冉闵率军出城迎战击退燕军主力,十战十捷。

最后于公元352年,由于被围,廉台城中粮草不济,百姓食不果腹,冻死饿死不计其数,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

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铁骑兵为主)包围。

冉闵血战,一力斩杀燕军三四百名,勇不可挡,燕阵军中竞无将敢与之交锋!数度冲散燕军阵势,却因跨下朱龙战驹,体力消耗过大,粹死。冉闵被俘,一代骁将此已成胡族阶下之囚,却不失一代霸主风彩,直面燕国国主慕容俊,俊之左右命冉闵以败将之礼下跪参见,冉闵不依,抬首向天。

俊左右斥之:“汝何不拜吾主?”

冉闵回答:“安有中朝天子拜汝夷狄乎!”

慕容俊嘲笑冉闵:“汝乃奴仆下才,怎得妄自称帝?”

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慕容俊大怒,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今辽宁朝阳),斩于遏陉山,尸首不入土,抛于深山,于兽果腹!


她不爱吃番茄


第一:妇好,历史上著名盛世商武丁王朝因为妇好这位女英雄显得有点阴盛阳衰。

史料中并没有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的女英雄多少记载,但是考古学家通过近年破解殷虚出土的甲骨文显示,这位女英雄是生活在3200多年前的商王武丁时代,是武丁的原配王后。可妇好这位王后不是深居后宫的娇娘。而是位令商代满朝文武折服的巾帼英雄。

甲骨文记载,妇好多次带兵出征,征服了周围的士方、巴方、夷方、鬼方等众多方国。就是商朝大将沚,侯告等都是妇好麾下勇士。经常武丁在朝守成,妇好率军征战(男主内,女主外了)。妇好曾率领一万三千人的军伍,征讨周围方国。按当时一个方国的规模,地过千里,民众过万就算大的方国。妇好无异于率领现在的百万大军。妇好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计谋超群,甲骨文上记载了妇好和武丁配合,对巴方实施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这是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的“伏击战”。要知道当时战争的规模和方式与现在打群架差不多。

第二:霍去病,少年成名,17岁率800兵卒,斩匈奴2000多人,其中包括匈奴丞相王公多人。19岁追击匈奴,破敌十万,灭匈奴浑邪、休屠二部。帅一万骠骑出陇西,6天急行军一千多里,过皋兰山歼敌九千多。这年夏天孤军深入歼敌3万,俘匈奴相国、将军、都尉等63人。

21岁和舅舅卫青配合,深入漠北,越离候山、过引闾河,俘头王、韩王、相国、将军等83人。于狼居胥山封天,姑衍山封地。打开了丝绸之路,实现了汉王朝对西域的控制。稳定西部后,霍去病挥师东向,收复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稳定住了大汉东北部边彊。

23岁英年早逝!

霍去病用兵善于长途奔袭、大迂回、大包抄、猛虎掏心,以奇致盛。若不是天不假年,不然霍去病还不知道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战史奇迹来。

第三:岳飞,南宋民族英雄,出身农家。在赵宋朝廷被金人追的屁滚尿流,宋兵被金兵打的魂飞魄散之际,岳飞却屡败金兵,郾师一战,完颜宗旺率铁浮屠(把几十匹身披重甲的战马用铁链连在一起,横冲直撞。宋军闻之胆颤),岳飞率军专砍马腿,一匹马倒,一串马都倒,一仗下来金兵损失惨重。岳飞率军从长江以南把金兵打到黄河流域。金人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于是对贪生怕死的南宋小朝廷开出条件:"始杀飞,方可和。”丧心病狂的赵构和秦桧合谋害死了岳飞。

几千年历史中,军神,兵神、战神数不胜数。想必朋友们比我知道的多的多,其精彩故事也详细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