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魯迅:瞭解孩子和理解孩子

魯迅:瞭解孩子和理解孩子

魯迅:瞭解孩子和理解孩子

魯迅因擅寫雜文,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有人就認為他一臉正氣,為人嚴肅,缺少人情味。其實,魯迅既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寬厚的丈夫,慈愛的父親。因為有魯迅充滿父愛的藝術教育方法,海嬰最終成才。

魯迅晚年得子,自然喜愛萬分,魯迅對海嬰傾注了全部的父愛。每天深夜12時至凌晨2時,他一定要輕輕上樓,察看海嬰的睡眠情況,幫忙蓋好被子;孩子睡足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抱起孩子,哼著催眠曲,把孩子送進夢鄉;孩子病了,魯迅更是徹夜守護。正如魯迅妻子許廣平所說的:“他是盡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擔那可能範圍裡的為父之責的。”

魯迅:瞭解孩子和理解孩子

海嬰漸漸長大了,魯迅就有選擇地帶他去看電影。凡是益於兒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風光類的影片,魯迅常常帶他去觀看。一次,吃晚飯時,海嬰聽說飲譽世界的“海京伯”馬戲團到上海演出,高興得手舞足蹈。但魯迅考慮到馬戲團大多為猛獸表演,且在深夜臨睡前,怕海嬰受到驚嚇,終於沒有帶他去看。海嬰為此嚎啕大哭了一場。魯迅第二天便耐心地對他說明了原因,答應別找機會,白天陪他去看。魯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條記載:“午後同廣平攜海嬰去海京伯獸苑。” 這件事給海嬰印象很深,以後每提及此事,海嬰就動情地說:“父親對我如此真心的愛,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父親。”

魯迅把兒童看作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竭力反對兩種因襲的錯誤教育方法:一種是粗暴壓服的方法,對兒童非打即罵,使得兒童從小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思想愚鈍,目光呆滯,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其實這類孩子長大以後,“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另一種是嬌生慣養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兒童在家裡成了“小霸王”要什麼給什麼,待到將來走到社會,“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魯迅:瞭解孩子和理解孩子

魯迅提倡,對兒童要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懂得他們的興趣和喜好。他曾經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有一天,魯迅在家裡請朋友吃飯,桌上擺了一盤魚丸子,海嬰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先夾了一個嚐嚐,覺得味道不新鮮,就嚷菜壞了。大家從大盤中揀來嚐了嚐,都說是新鮮的,以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魯迅卻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意見,把海嬰碟子裡的揀來嚐了嚐,果然味道變了,趕緊吐了出來。魯迅說:“孩子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