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遭嫌棄,到被周恩來稱"巾幗英雄",為了科學她終身不婚

她是祖父嫌棄的"賠錢貨";

她是出國攻讀自然地理學第一人;

她是哈軍工傳奇女教授;

她是周恩來口中的"海洋界巾幗英雄";

她頭上的桂冠數不勝數,

而每一項,都足以令國人驕傲。

她,就是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近代地理學創始人之一劉恩蘭。

從出生遭嫌棄,到被周恩來稱

劉恩蘭

父親啟蒙

1905年,劉恩蘭出生于山東濰縣一個閉塞的小山村,嬰兒的啼哭聲傳出時,祖父忙來打聽是男是女,一聽是個"賠錢貨",臉立刻陰沉下來,說:"女孩子家,不能上炕,把她放在牆角的乾草上!"

兩歲時,小恩蘭病得奄奄一息,祖父吩咐,不許照看,讓她自生自滅。礙於封建家長制,父母只能偷偷照顧,上天眷顧,恩蘭活過來了。漸漸懂事後,得知這段往事,劉恩蘭心中埋下了對封建枷鎖的痛恨。

七八歲時,家裡吃西瓜,祖父給孫子吃瓜瓤,只給劉恩蘭一個瓜尾巴,已有反抗意識的她,把瓜尾巴摔在地上,發誓再也不吃西瓜。

所幸,劉恩蘭有一對開明的基督徒父母。自清末以來,濰縣便是北美基督長老會的傳教重鎮,父親劉光照就是被傳教士收留上學,從登州文會館畢業後,在廣文大學任教。

不忍劉恩蘭在家受委屈,父親把她帶在身邊,親自啟蒙。坐在父親的膝上,幼小的劉恩蘭讀書識字,學英語,背唐詩宋詞,聽天文地理,想像哪吒鬧海。

既聰穎又有強烈的求知慾,父親斷言,她將來必成大器。

1919年,只有14歲的劉恩蘭走出齊魯農村,考入南京匯文女子中學,成為高二年級的插班生。匯文女子中學是民國四大女子名校之一,學生多是富家小姐,土裡土氣,一口山東話的劉恩蘭難免讓人側目。

劉恩蘭心無旁騖,只一頭紮在學業裡,雖然從未受過正規教育,但她優異的成績讓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在學校,她勤奮刻苦,無時不在提醒自己:要自立自強,為婦女爭口氣。

僅僅一年半,劉恩蘭就讀完了高中三年的全部課程,考入金陵女子大學。

從出生遭嫌棄,到被周恩來稱

金陵女子大學老校區

為了贍養多病的父親,資助弟妹上學,她放棄了深造的打算,畢業後留校任教。

品貌端莊、才華出眾,愛慕者接二連三。但劉恩蘭異常冷靜,理智拒絕。步月登雲之志,她從未忘卻。

出國深造

站上金女大的講臺,劉恩蘭出色的教學深得校長吳貽芳的青睞。

從出生遭嫌棄,到被周恩來稱

金女大校長,“智慧女神”吳貽芳

在金女大,執教滿6年的教員,便可申請去美國留學。作為佼佼者,劉恩蘭得到了留學名額。1929年,身材瘦小、黃色皮膚的她出現在美國克拉克大學校園,攻讀自然地理。

不久,她的鑽研精神,領悟能力,贏得導師和白人同學一致認同。三年後,長達400頁的論文完成,在自然地理學的領域中,第一次出現了來自中國的女碩士。

從克拉克大學畢業後,劉恩蘭又到芝加哥大學深造半年。離校時,校方決定獎勵這個品學兼優的中國姑娘,問她想要什麼禮物時,劉恩蘭提出,她不從太平洋直接返回中國,而要途經北美、遊歷歐洲,作科學考察,請學校資助。

這一令人讚歎的要求,學校欣然接受。

揣著印有中國地圖的大手帕,劉恩蘭踏上了艱險的回國路。漫長的旅程中,她心繫高山,胸懷大海,邊研究邊記錄,渾然忘我。在挪威考察冰川時,山體突然崩塌,她完全沒有察覺,千鈞一髮之際,正在附近修剪樹枝的當地婦女齊聲喊叫,這才讓她躲過驚險。半個世紀後,她深情回憶:"是善良的挪威婦女救了我!"

就這樣,歷經艱難險阻,經三大洲十二國長途跋涉,26歲的劉恩蘭創造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地理考察記錄,成為中國第一位連續考察北美、西歐的女地理學家。

回國後,劉恩蘭在金陵女子大學創辦了地理系,講授地理、地質和氣象學課程。她還參加了蔡元培創建的中國科學社,和氣象學家竺可楨一起創建了中國地理學會、中國氣象學會,成為近代地理學創始人之一。

不久,抗戰爆發,偌大的中國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學校被迫遷移。

在隨金女大轉移中,劉恩蘭一邊教學,一邊參加救亡工作。除了帶學生野外實習、到前線搶救傷員,她還積極向國外媒體投稿,揭露日本侵略軍的暴行。影響力漸至歐洲時,牛津大學以可觀的獎學金邀請她攻讀博士。

學問可以救國興邦,1938年,劉恩蘭再次漂洋過海。

祖國還在炮火中,時不我待。在牛津大學,她以研究室為家,經常只靠水泡麵包充飢。僅僅一年半後,就完成全部規定課程,成為中國首位地理學女博士。

從出生遭嫌棄,到被周恩來稱

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照

適逢"二戰"前夕,劉恩蘭受英國軍方邀請,幫助英軍測量英吉利海峽。地形複雜,水流湍急,潛艇上的她沉著勇敢。測量報告知識全面,數據精準,為反法西斯貢獻了一份力量,從此奠定了海道測量專家的地位。

大地嬌女

1942年夏天,戰時遷到成都的幾所大學組織了"暑期邊疆服務團",去川西岷江流域考察,劉恩蘭任地質組組長。瘦小的她,和學生一樣,打綁腿,穿草鞋,徒步上高原。

在羌族聚居的深山裡,他們常常露宿山窪,野外斷炊數日時,劉恩蘭才吃了八歲以來的第一塊西瓜

"溜索"過山澗,做過"空中飛人";竹索過江,腳下驚濤如雷。

惡劣條件習以為常,劉恩蘭以超乎尋常的勇氣獻身科研,不僅深得學生愛戴,還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陸續發表論文多篇,成為中國地理學界最著名的女科學家。

抗戰勝利後,以知名教授的身份,劉恩蘭應邀赴美講學,對科學領域的貢獻受到讚賞,被美國學者稱為"大地之嬌女"。

從出生遭嫌棄,到被周恩來稱

《紐約郵報》採訪照

硝煙散盡,劉恩蘭懷著滿腔熱情投身新中國的建設。1950年,周恩來總理三次接見她,邀請她參加中國科學院的組建工作。"院系調整"後,她到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任教。

站在講臺上,由於身材瘦小,劉恩蘭的板書只能寫在黑板下半部分。短頭髮、一身布衣,未說話前,她像個樸實的勞動婦女,可一旦開口講課,淵博的知識立刻讓學生入迷,深受學生愛戴。

海的女兒

地理系步入正軌後,1954年9月,劉恩蘭調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任教,在知天命之年,改行從事海洋學研究。

一個名教授,像小學生一樣,從頭學習軍事知識、戰術課程、海洋地質。孜孜以求,治學嚴謹,劉恩蘭深深影響著學生們。一位學生在回憶文章中說:

"記得在渤海長山列島考察自然地理時,她領著我們,不顧生活與行動上的不便,堅持上軍艦實習。在軍艦的顛簸中,她暈船了,但一登上島嶼,她依然步履矯健,指點著海灣、島嶼,對我們講解地質的演變,潮汐的漲落。大自然像一本教科書似的,由她一頁頁地展現給我們,在她的身邊,我們不可抑制地被她那熱愛科學、熱愛祖國海洋的不倦精神所感染,決心更加勤奮地學習……"

1957年,劉恩蘭帶領畢業班承擔了國家下達的測量海岸線的地形地貌和沿岸水深的大型科研任務。當年近六旬,一身藍布衣的她走上艦艇時,一臉驚訝的船長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這個被周恩來稱為"海洋界巾幗英雄"的"瘦老太太",正是測量海岸線這一大型科研任務的領頭人

顛簸中,船長和水兵們都在悄聲嘀咕:"老太太吃得消嗎?"

事實證明,他們多慮了,劉恩蘭依然像當年考察歐美、測量英吉利海峽一樣,英姿不減。

4個月,笑傲東海萬頃碧浪,劉恩蘭指導學生完成的一幅萬分之一比例尺的水深測量報告圖,添補了國內該領域科學研究的空白。

從出生遭嫌棄,到被周恩來稱

晚年劉恩蘭

漫長曲折的海岸線就是她的戰場,顛簸在風浪裡,她為海洋學貢獻了最後的力量

執教哈軍工八年,傳奇女教授成為國家驕傲,為了科學事業,她終身未婚。

"我自幼就喜愛大海,等我去見馬克思的時候,請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我永遠是海的女兒。"

1986年,劉恩蘭魂歸碧波,山的那邊,海的那邊,幽蘭自芳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