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菠菜”的作法

原创 海滨邹鲁是海阳 海滨邹鲁是海阳 今天

海滨邹鲁是海阳

食客 摘书 3

菠菜,唐朝才从中亚输入中国。

“大力水手“卜派的随身法宝是一罐菠菜罐头,有了它,就一切搞定。

这菠菜的原产地在中亚,有的说是伊朗,有的说是尼泊尔,还有说是高加索。

据《唐会要》的记载:“太宗之时,尼波罗国(今尼泊尔)献菠薐菜,根叶类似红籣,果实很像蒺藜,烧熟之后,食味更好。”

唐人刘禹锡《佳话录》也说:“菠薐菜这品种,出自西南之国,有和尚带其种籽来到长安,并说此为颇稜国的种籽,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菠薐菜。”可见菠菜从唐代始传入中国。


菠菜古称菠薐、波斯草、赤根菜、鼠根菜、鹦鹉菜及皇姑菜,乃叶茎类蔬菜烹饪食材,属藜科菠菜属,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以叶片及嫩茎供人食用。

菠菜名片

个性:其性平和,甘、辛、温。

专长:增强记忆、防便秘、治夜盲、防止皮肤松弛、预防贫血症等均有良好效果外,还可防治感冒。菠菜被阿拉伯人列为“”蔬中之王“。

柔嫩多汁,色绿味美的菠菜,适合炒、汆、拌等烹调方法,炒菠菜是较常见的家常菜,一般先以少量油爆香姜末或蒜粒,再放入菠菜炒熟。可做主料单独烹制。亦可充做某些动物类扒烧菜肴(入红烧蹄髈、扒鸭)的配色垫底料;

用于汆法,主要是制作汤菜,常见的有菠菜蛋花汤、菠菜肉丸汤;用于拌发的花样较多,非常爽口,凉拌吃法常见菠菜微煮,立刻取出细切,待凉浇上三和油(即麻油、酱油、醋的调料),再加稀释过的芝麻酱及芥末。

亦有将菠菜以滚水汆烫至熟,切成段或碎末,配上火腿、开洋(虾米、海米)等末,浇上麻油、酱油、糖、醋等调味料,即是夏日冷食佐酒的妙品。而自最繁复的作法,出自文学名家亦是著名食家的汪曾祺,

自云:“我做的拌菠菜稍微細緻。菠菜洗淨,去根,在开水锅中焯至八成熟(不可盖锅煮烂),捞去,过凉水,加一点盐,剁成菜泥,挤去菜汁,以手在盘中博成宝塔状。先碎切香干(豆腐干),如米粒大,泡好虾米,切姜末、青(生)蒜末。香干末、虾米、青蒜末、小磨香油及少许味精,在小碗中调好。菠菜上桌,将调料轻轻自塔顶淋下。吃时将宝塔推倒,诸料拌匀“

汪曾祺 | “拌菠菜”的作法


菠菜又可制作成筵席菜,如北京的翡翠羹、宁夏的翡翠蹄筋和潮州的护国菜等,还可将菜叶软炸,食味甚佳。

潮州的“护国菜”常用番薯叶制作

菠菜的另类吃法,有做包子、饺子、元宵等食品的馅心,也有把其茎叶挤成的汁调和面团,制成绿色面条(如翡翠面)及饺皮(如正宗川菜四川菠饺银肺等),很有特色。

此外,吃正统的北京涮羊肉,其所涮的食材中,亦仅有细薄如纸的羊肉片、粉丝及菠菜而已。

溥仪弟媳爱新觉罗 • 浩“曾著《食在宫廷》一书,里面收有“拌菠菜”一味,写得很详尽。

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菠菜“甘、辛、温,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而且“”根部尤美”,可解酒毒。

文节选自《识味》朱振藩 著 图来着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