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讓書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斷句,成功逆轉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那麼他們是怎麼斷句的呢?藉助一些虛詞來斷句,比如“者”、“也”、“乎”、“焉”……就是斷句的標誌,但有些句子就沒有這些標誌詞,所以同一句話,不同人就能斷出不同的意思,接下來看幾個由於斷句鬧出的小故事:


慈禧太后讓書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斷句,成功逆轉


一、書法家一字之差,虛驚一場。


慈禧太后讓一書法家提扇,那位書法家寫得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其一,可是他漏寫了一個“間”,慈禧看了發現後很生氣,就要治他的罪,這位書法家靈機一動,說是效仿王之渙做了一首詞,然後便吟誦:“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姜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太后讓書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斷句,成功逆轉


慈禧聽後便喜上眉梢,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她也知道書法家是大意漏寫了,可他竟能夠自圓其說,而且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於是就賞賜了書法家白銀。

慈禧太后讓書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斷句,成功逆轉


二、主人下逐客令,客人大言不慚。


明末畫家徐渭不名一錢(窮困潦倒),窮得都揭不開鍋了,於是就寄住在朋友家。誰想這一住,便不走了,日久天長,難免會令人厭煩。有一天,外面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朋友不好意思直接逐客,所以就委婉告之,在牆上書寫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朋友的意思自然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慈禧太后讓書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斷句,成功逆轉


徐渭看到後,自然很明瞭,可是他卻笑嘻嘻地對朋友說:“你既然不想讓我走,我便不走了,”說著,提起筆來,給這行字作了圈點:“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這一來,意義完全不同了。

三、遺囑的斷句不同,意義天差地別。


有一老翁,有一女一婿,老年喪妻,妻死續絃,老來得子。老翁七十去世,留一遺囑,交代遺產分配。女婿看後,認為繼承者是自己,他是這樣讀的:“七十老翁產一子,人曰非是也。家業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干預。”

慈禧太后讓書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斷句,成功逆轉


後妻不服,認為老翁的遺產是給兒子的,於是就告到了縣衙,縣官最後判決老人的幼子繼承遺產,原來老人的遺囑是這樣分句的:“七十老翁產一子,人曰‘非’,是也,家業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干預。”

四、懶漢相親,見後大跌眼鏡。


有一賴漢,一直想娶妻,可是屢屢上當,但是依然不死心。一天,有一媒婆又給他介紹了一個,一張紙上寫著女子的情況,“腳不大好頭髮沒有麻子”,賴漢看後很是欣喜,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位“腳不大,好頭髮,沒有麻子”的妙齡女子。

慈禧太后讓書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斷句,成功逆轉


賴漢急於想見,於是給了媒婆很多錢和東西,終於見到他夢想中的女子,可是一見,卻傻眼了,和紙上描述的完全相反,“大腳丫子,沒有頭髮,滿臉麻子”,賴漢感覺自己被騙很生氣,於是和媒婆要回錢財,可是媒婆理直氣壯的說:“我當初可沒騙你,我明明說了,這位女子腳不大好,頭髮沒有,麻子。”賴漢啞巴吃黃連,有理說不清。

慈禧太后讓書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斷句,成功逆轉


在沒有標點的情況下,看到的文字往往就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認為,主觀性太強了,這就是所謂的“言由心生”,這種情況下,難免會有歧義,確實會讓一些人上當受騙,這就是文字技巧。
再列舉一些,大家可以斷一斷:
1.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白菜豆腐不能少
2.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3.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