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禪師:外物寂中誰似我,鬆聲草色共無機


皎然禪師: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惠能大師指示大家:“善知識,所謂一行三昧,是講在任何地方,無論或行或住,或坐或臥,都保持一種沒有是非、對一切事物和現象都不作區別的心理狀態。”

六祖惠能在《壇經》中曾經提到“常行一直心”,禪宗運用此語意為指導人們學會常用一種沒有是非、區別的心去對待諸事諸物,那樣便不會因“大事”的到來而提心吊膽、惴惴不安了。

皎然禪師對此深有感悟,這點感悟來自於他所作的詩偈《山居示靈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

乍削柳枝聊代札,時窺雲影學裁衣。

身閒始覺隳名是,新寮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偈中的“蕪”,意為叢生的草;“茗”,是茶的通稱;“隳名”,指隱姓埋名;“苦行”,則為宗教徒修行的一種方法;“外物”,謂超脫於物欲之外;“無機”,無機巧之心。

此偈實寫作者對春天的感受,但文中卻處處流露著清靜寂定的禪機。這種清淨寂定的心態,完全來源於惠能禪師所提到的“一直心”。

皎然禪師: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生活中,人們總是不能擺脫這樣或那樣事情的束縛,因此面對眾多的突如其來的“大事”、“煩心事”,大多數人不但不知該如何應對,有時還會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這樣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

適時地放鬆心態,從容地看待那些“大事”,用一顆做“小事”的心態去面對、去處理,不但我們的身心會得到放鬆,“大事”同樣會變為“小菜一碟兒”。

我國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教授是一位掌握了多門學科理論的醫學家。他對健康人生有著深刻的見解。他認為:人表面看起來,高矮差不多,胖瘦也差不多,其實人和人有天壤之別。比如說人生吧,風風雨雨,每個人都會遇到生氣著急不痛快的事兒,但是結果各異,原因也在於能否做到“一直心”。

洪昭光教授的病人中有這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大半輩子身體硬朗、沒病沒災的。但是有一天他家遇到事兒了:他大兒子騎自行車從衚衕裡出去一拐彎,正好與對面來的一輛大卡車撞上了,脖子撞斷了、高位截癱。他到醫院時兒子正搶救:身上插著七八根管子:從鼻子一直到尿管,還有胳膊上、腿上到處都是。

皎然禪師: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老人這下犯了愁:他兒子才25歲,正準備結婚,醫生告訴他兒子將高位截癱,今後大便小便都成問題,別說結婚、工作不成了,就連生活以後一輩子都得要人伺候。醫藥費三天一萬塊錢,今後一輩子怎麼辦呢?

老頭兒從醫院回去之後就挺不住了,沒過幾天就吃不下飯,水都喝不下了。後來到醫院拍了個片,查出是食道癌,喉管都堵死了。結果在開刀後發現胃裡還有兩個癌瘤。三個月前還很健康,壓力一來就憂慮,三個月內兩個部位三個癌,手術以後還是憂慮重重,結果比兒子死得還早。對他來說壓力造成了癌症。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身體機能都是大同小異的,有很多情況下人們得病關鍵還在於“心”——有的人遇到點事兒就受不了、生悶氣、乾著急,那病準找上他;有的人遇到“大事”依然樂觀處之,這樣的人即便有病也不會病到哪去,甚至還會有醫學奇蹟發生。

人的經歷不同,承受能力不同,面對壓力的處置方式也不同。倘若能夠深刻領悟六祖惠能的“一直心”,就會排解許多的心理壓力,活得比別人輕快開心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