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法教你:負面情緒也可以成為神助攻,讓壓力和焦慮為你賦能

今天是我們學習效率部分的最後一課,我們要來聊一聊情緒這個話題。

我之前每次跟別人在討論情緒的時候,他們都不會覺得情緒跟學習力有什麼關係。但是這兩者真的沒關係嗎?

我想請大家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過在考場上非常的緊張、在工作中感到壓力很大、非常焦慮的時候。在那樣的狀態下,你是不是沒有辦法完全的施展出自己100%的能力。

那很可能你會說,有啊,我知道了,這個負面的情緒啊,就是對我們學習力有害的。我一定要消除負面的情緒,要維持我的積極情緒。

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是有誤區的。比如說,你今天非常的高興,你對自己自信滿滿,但是反而因為你太過自信,粗心考砸了、或者工作上出了差錯。所以有一個古話叫什麼?叫做:物極必反,得意忘形。太過正向積極的情緒也有可能讓我們放鬆警惕,不一定會給我們的學習力帶來幫助。

所以今天的課程呢,我想來告訴大傢什麼樣的情緒能提升我們的學習力,同時面對那些可能會破壞我們學習力的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合理、正確的跟他們和平共處。

三個方法教你:負面情緒也可以成為神助攻,讓壓力和焦慮為你賦能


一、情緒的正確分類

首先我們要來講一講情緒的分類,我一直認為,我們不應該簡單粗暴的把情緒分為積極的或消極的情緒。

正如我開頭所說,不論是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都有可能會破壞到我們的學習力,也都有可能給我們的學習力帶來支持,也就是說情緒不能被簡單地定性為“好”或“壞”。

但有一種分類是比較客觀的,什麼樣的分類呢?就是激活型情緒和抑制型情緒。

有一些我們看起來負面的情緒,它其實是激活型的,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動力。比如說什麼?比如憤怒、羞辱感、恥辱感。所以我們經常會說化悲憤為力量,因為我今天感到被羞辱了,我應該要去反擊這個恥辱感,證明自己。

一旦我們碰到了這種激活型的情緒的時候,不管它是消極還是積極的,首先我們應該好好慶祝一下,這是一個自我提升非常好的動力,緊接著,我們可以利用之前課程中提到的成長型思維,好好地想一想,我們怎麼能把心裡的憤怒、委屈、羞辱轉化為自身成長的良好契機。

接下來我們要詳細聊一下抑制性情緒:

什麼叫做抑制型情緒呢?比如說我們常見的抑鬱或者無助,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是什麼?它讓我們想放棄一切的動作!

如果你去了解一個抑鬱症患者,他最典型的表現是什麼?除了可能有強烈的自殺傾向之外,他還表現出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他可能會躺在床上好幾天幾夜都不起來,甚至他沒有力氣讓自己爬起來。

那我們應該怎麼樣很好地處理抑制性情緒呢?如果我感到很沮喪、很無助的時候,又應該怎麼辦呢?

1、在別的地方讓自己高興起來

情緒的來源並不單一,如果我們在學習上感到很沮喪、很無助,我們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先讓自己擁有一個好心情。所以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很多人可能都忽視了的好策略:

大家知道對抗抑鬱症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嗎?其實就是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這樣的有氧運動可以很好地刺激我們身體中多巴胺和胺多酚的分泌,讓我們的精神狀態更集中,身心更愉悅。

所以如果你真的感覺很絕望、很沮喪,不如放下手上讓你感到很難過的習題作業,逼著自己出去跑一圈,打一打籃球,相信回來的時候,抑制性的情緒就會消除很多。

2、在社交中重新找到價值感

人其實是社會動物。因此對抗抑鬱、無助這樣的抑制性情緒的另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通過人在社群中的行為,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說得簡單直白一點:如果覺得自己怎麼那麼沒用,怎麼學也學不好,那就去別的地方找一找自己的價值。

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主動地幫助別人,並把每天幫過別人的事件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件事情可以很小,比如幫同學發發作業,或者把路邊倒著的自行車扶起來;這樣的事情也不需要很多,只要每天兩件,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你的抑制性情緒。

總結來說,並不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糟糕的、都是消極的。很多負面情緒其實可以給我們給我們帶來動力、提升我們的效率。如果我們碰到了激活型情緒,那就用成長性思維的態度面對它們,如果我們碰到了抑制性情緒,則可以用我提到的幾個策略,好好地戰勝他們。

二、壓力和效率的關係

接下來我們就重點來聊一聊“壓力”。為什麼要聊壓力呢?因為一方面,這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一種情緒,幾乎人人都會說自己的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壓力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緒,它既可以是激活型,也可以是抑制型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它很好的闡示了心理壓力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關係是怎麼樣的呢?它們不是一個正相關或負相關的關係,它其實是一條倒U型曲線。

三個方法教你:負面情緒也可以成為神助攻,讓壓力和焦慮為你賦能


意思就是說,在人完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其實是沒有辦法展現出自己最好水平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如果你面對一場考試毫無壓力,就代表你根本不在乎它,如果你不在乎,你也不會很努力的去完成。但是反過頭來,如果你壓力太大,你可能就會過度緊張而無法正常發揮。

所以說,壓力本身是中性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壓力控制在適中的水平,不被過度的壓力給壓垮。

三、處理壓力的兩個方法

那麼,到底要怎麼樣去合理面對壓力,有效地解決壓力背後的問題呢?我給大家分享兩個方法。

1、詳細描繪法

什麼意思?很多人的壓力來源於對於任務本身的恐懼。

比如說你是一個害怕公眾表達的人,明天要給所有的領導做公開彙報,你可能會想,天吶,怎麼辦?我真是太害怕了,我每次站在臺上面我都會心臟砰砰砰直跳,我根本沒有辦法去準備這場彙報。

要知道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的。當你沒有很清晰的意識到會發生的具體的事物的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這個結果產生漫無邊際的想象。比如說我們會想,哎呀,要是我這次彙報失敗了,領導們都會看不起我,之後呢,老闆也會辭退我,老闆辭退我之後呢,我就沒有了工作,我的房貸、車貸都要還不上,天吶,我的一生都毀了。

大家可以理解嗎?這樣一個例子看上去很極端,但是如果我們不適當的控制自己的想象力,讓它漫無邊際的發展的話,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可能會把一項可能看上去沒有那麼可怕的事情,想象到了另外一個極端。

這個時候一個很好的技巧,就是把這個可能發生的場景描繪的越詳細越好。

如果說我真的去做了一次公開彙報,現場最糟糕的結果會有什麼樣的呢?最糟糕的結果,第1,可能就是我忘詞了唄,我講到一半把這個詞給忘了。這個時候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呢?大不了我就在上面跟大家聊聊天嘛,既然大家都相互認識,出了洋相,開開玩笑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最多他們嘲笑我一下,那又怎麼樣呢。

第2,我可能真的太緊張了,拿話筒的手也顫抖了,說話聲音也顫抖了。那會怎麼樣了呢?那可能領導或者同事都覺得我太內向,不擅長表達,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呀,那我以後在其他方面去彌補這樣的一個缺陷就可以了。

所以大家看到了嗎?當我們把一個任務描繪的越詳細,越準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有效地制止自己漫無邊際的想象。而一旦我們停止了那種無限放大最糟糕的可能性的想象,這個事件本身也就會逐漸變得可控,沒有那麼可怕了。

2、系統降敏法

系統降敏法是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對一些事物有極端恐懼的人會給出的一個方法,但是我覺得這樣一個心理學的介入療法,它也可以很好的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大家知道嗎?在這個社會上,有些人會有特別奇怪的恐懼,最普遍的就是有些人會恐高。站在高塔頂端兩腳就發軟了,坐飛機的時候整個人就崩潰了,這可能還沒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

但是有些人的恐懼就會非常影響我們學習工作了,害比如說害怕鳥,害怕昆蟲,甚至有些人會害怕藍天、害怕大海。鳥隨處都可以見到對嗎?害怕鳥類的人可能連家門都不敢出。所以針對這樣對某些事物感到極大壓力的人,心理學家會採用系統降敏法。

既然你這麼害怕鳥類,那我就需要一步一步的要降低你對鳥的恐懼感。怎麼做呢?不是說你害怕鳥類,我直接就放一隻鳥在你面前,那你肯定就崩潰了。而是最開始的時候,先來給你聽一個小鳥的叫聲,這個時候可能絕大多數害怕鳥類的人心跳就加速了。沒關係,我們練一次、兩次、十次。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讓你逐漸接受小鳥的叫聲了。接受之後再給你看一張小鳥的圖片,可能你又會感到非常的可怕。但是我們在操練十次之後呢,你對小鳥的圖片也可以接受了。這個時候我再遠遠的讓你看到一隻真實的鳥,然後再一點一點把鳥的距離跟你拉近。

所以大家看到了嗎?如果說你對一項事物感到非常焦慮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往往不是說直接反覆的去嘗試做這個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可以把這個事物分解、降級、弱化,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的往前進。

三個方法教你:負面情緒也可以成為神助攻,讓壓力和焦慮為你賦能


所以,如果你害怕公眾表達,你第一步可以做的是什麼?先面對著鏡子來演講一下,把自己當成聽眾。這個時候可能你會有一點點緊張,但是沒關係,多練幾次一定可以。緊接著呢,叫一個你最親密的人,讓他來當你的觀眾。緊接著再把這個人數增加到五個人、十個人,最終成功增加到100個、200個。這就叫做系統降敏法。

系統降敏法不僅僅可以用在我所說的這個公眾表達上,生活的各個方面、學習的各個方面都可以用得上。比如你害怕考試怎麼辦?很好的一個方式就是,你把做作業的場景就模擬成考試的場景,把書桌上的其他物品都清空,旁邊放一個鬧鐘,然後讓自己面對一個白牆。這樣的話,我們逐漸控制自己在考試中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