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學會轉化負面情緒,生活會“向陽花開”。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xxx20歲通過副業淨賺100萬》

《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

《你不努力,就別怪世界殘酷》
......


有沒有發現,以上標題信息,最常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傳播,也最受關注。


一句“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好像所有的努力被質疑了,我們情不自禁、好奇的點開文章去印證。

然而,“焦慮”就在這不經意間,蔓延開來......直至嚴重影響生活。


當我真正意識到,這是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的時候,是因為:



威廉·詹姆斯「美國,心理學之父」,提出:

“我們看到熊會逃跑,不是因為我們害怕它,相反,正是因為逃跑才害怕熊。”


看到這句才明白,或許是自己一直在“逃避”什麼,才會感受到特別“無助”。


為了解決“焦慮”問題,面對它,我選擇通過蒐集資料、閱讀書籍的方式,進行深入研究。


逐漸瞭解到:”焦慮“作為情緒的一種,是如何由來,又是如何導致自己不受控制。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 引子:


前文提到:“我們看到熊會逃跑,不是因為我們害怕它,相反,正是因為逃跑才害怕熊。”這一理論。

詹姆斯是為了想弄清楚情緒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究竟是外在因素(熊)調動了情緒(恐懼),進而引起了反應(逃跑),還是反應(逃跑)引起了情緒(恐懼)?


根據他的理論,情緒是由一系列事件引起的。在喜悅、焦慮、恐懼等等表現出來之前,它不過是神經系統受到的刺激。這促使詹姆斯提出了上面那個關於“熊”的問題。


現在,大致明白了情緒與行動的基本關係,“焦慮”又是情緒的一種。

然後,我將通過「分解問題」的方式,把“焦慮”拆解為以下4個部分來闡述:


1、導致我們焦慮的原因

2、焦慮到底是好是壞

3、焦慮若不控制會嚴重影響生活

4、怎樣利用焦慮瞭解自己&學會轉化負面情緒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01>

導致我們焦慮的原因


系統研究後,總結的感悟就是:人類促使人類焦慮。


文章開頭,列舉了幾個標題,不難發現:“焦慮”莫名其妙的襲擊,其實是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的。


一天兩天三天......


類似於這種信息,漸漸‘覆蓋’到大腦思考的主要層面,隨後我們開始自我懷疑,懷疑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太平凡、普通;懷疑現在的狀況,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等等。


想著想著,最終“焦慮感”爆棚,感覺做什麼都不對,覺得現階段的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無聊無趣。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最糟糕的是:

明明想改變,如何開始卻沒有頭緒,從哪裡改變呢?想一晚上後,根本沒有結果。早上起來,還是要踏上被自己所質疑的工作,疲憊且無能為力。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世界發展到現在的階段,基本是人類所賦予的。


不管是經濟、科技、生物工程等等,大、小概念的範圍,都是人為的將其,進行歸類、研究、擴散、傳播......一步步推進,環環相扣。


人類是創始者也是終結者。似乎有點冠冕堂皇,但仔細一想,確實如此不是嗎?


所以,是人類使得人類陷入大的“週期循環”;生而為‘人’,甚至是動物,或多或少都被推動著、影響著;“食物鏈”存在於任何事件當中;因此,出現各種情緒在所難免,焦慮——自此也被人們命名、利用。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02>

焦慮到底是好是壞


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真的有好與壞,明確的分界嗎?

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吧......


聯想到一句古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句古文,對我的影響和感受,很大程度上有:撥雲見霧的意境。我認為可以引用到任何事件上。


“焦慮到底是好是壞”,我可以理解為:焦慮存在的意義,來闡述我對這個標題的見解。


黑格爾的“存在即合理”。

大家肯定也都聽過。所以,“焦慮”存在也是合理的。


其實,我也是焦慮迫害者,經常被潛移默化的帶入這個困境中,以前不懂得,認為只是一個情緒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過去就好了。


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總是被帶入這種循環深坑,做不好現在,也規劃不好未來。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有幸的是,讀書開闊了我的認知,慢慢彌補了我殘缺的價值觀,才能表達自己對這方面的一己之見。


我來【分解】一下:

* 我是不是被焦慮反覆困擾?——存在;

* 我是不是因為焦慮的存在,又潛移默化的選擇了讀書?——合理。


* “焦慮”——蕭何;“焦慮”情緒影響下,選擇的結果——成與敗。


簡單來說:

* 遇到問題,每個人都會想辦法解決問題,亦或者逃避問題。問題是一直會存在的,但是解決與否、面對與否,全部在於自己。甚至是怎麼解決也是很關鍵的。




所以,很多好與壞的定義,片面角度是不能看清「界限」的。具體的需要去結合生活實例深刻去感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結果,其實一直在自己手中。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03>
焦慮若不控制

會嚴重影響生活


一般都是什麼情況下,感受到焦慮威脅到自己的生活狀態呢?


第一階段,“焦慮”開始是沒有什麼感覺和危害的,只是存在而已;


第二階段,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信息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開始多想——想自己的人生價值、想到底要做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開始對比,開始暢想未來;好的、壞的都想了一遍。


這是進階狀態,是觀察與反觀察的狀態,離結論還差一個對現實生活中自己狀態還不滿意的定論(也就是等待被選擇的慾望,慾望越難清晰、具體,越是容易被困住),這時候其實已經慢慢脅迫我們胡思亂想了,豪無頭緒,自己也理不清楚。


最終階段,慾望被打開的猝不及防,有點虛無縹緲,自己開始制定所謂已經“深思熟慮”的規劃,認為這麼做應該能夠成為想成為的自己。(怎樣暴富、怎樣暴瘦等等)


突然的興奮到來,突然的未來可期,誰料午夜夢迴的“規劃”只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而已。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這時候另一個問題就來了:我們真的可以在自己突如其來的想法中,迅速的實現自己的慾望嗎?並不可能吧…..


做不到自己規劃的每一步,自己也開始漸漸自責起來,那種想與不想之間永遠夾雜著「舒適」的誘惑。


最終感覺自己像是根牆頭草,不堅定,可又無可奈何。


這時候,才是最嚴重的時刻。以至於嚴重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決定是不是有錯;漸漸開始排斥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更好,但就是行動不起來、控制不住自己。


週而復始的狀況下,真的就淪陷為:“現實與理想”都不滿意的糟糕狀態。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04>
怎樣利用焦慮瞭解自己

學會轉化負面情緒


上述中:

借鑑了“麥肯錫方法論”進行論述的,從「陳述問題」、「分解問題」、「闡述問題」入手。這個方法論,最重要的部分是挖掘到——問題的根本是什麼?影響因素到底是什麼?


【首先】:

* 瞭解到為什麼會?接著分析自己的狀況,才能對自己有幫助。「重複」多次情況下的分析,會慢慢清楚的瞭解到自己真實的感受,接受與否,自己也會看開許多,這是很重要的環節。


利用“焦慮”瞭解自己——轉化負面情緒


【其次】我們要學會為選擇買單:

* 接受選擇時刻不完善的自己,才是成長的開始;

* 只有為選擇買單,領悟和感受才對當時的自己有重要作用。不然,外人告訴我們的一切,都不屬於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道理都懂,可還過不好一生。


最後,

* 還要為選擇儘可能負責、承擔;結果好與壞,已經不重要了。過程會讓自己比其他人更熱愛生活。


【總結】:

當想法來臨時,合理的分析、規劃比畫餅式可靠很多。

首先了解自己,然後合理規劃,最後付諸行動及責任,自然而然,就不在有多餘的外在影響。


休壹·提示:「堅定被選擇」,想必大家都渴望。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一樣需要我們堅定選擇,幸福才來的容易些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