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面臨疫情恐慌、焦慮,我該怎麼辦?

心理疾病的“病因根植於家庭,病象顯現於學校,病情惡化於社會”(張春興)。所以,孩子出現心理應激反應時,家庭支持顯得尤為重要。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應對心理應激反應呢?

(1)做孩子的榜樣,父母正確應對自身心理應激反應。面臨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難免有一些心理應激反應。如,恐慌,長時間關注疫情的各種消息;焦慮,對未來的擔心,囤積大量生活用品,等等。如果父母在孩子表現出這些心理應激反應,難免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所以父母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即使父母自己也有心理應激反應,也儘量不要在孩子面臨表現出來,通過自己的言行傳遞給孩子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念。

(2)讓孩子保持正常有規律的健康作息時間。儘量保持生活的穩定,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飲食,多喝水、保證新鮮水果蔬菜攝入,保持適度、適合孩子的室內體育鍛煉活動。儘量避免孩子外出,確需外出也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眾等。因交通管制、避免聚眾等措施讓父母和孩子都覺得被“被隔離”,所以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適應“被隔離”的感覺。嚴格遵守相關防控要求的情況下,及時調整學習與生活安排,儘量通過網絡進行線上學習與人際交流。隨著對新生活的適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也會漸漸淡去。

(3)控制孩子關注疫情相關新聞和消息的時間。疫情信息過載會加重孩子的恐慌和焦慮,並且有些虛假信息反而增加心理上的不安。讓孩子關注必要的權威信息,不要輕易、更不要轉發未經核實的信息。父母要引導孩子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引導孩子積極思維,多一些正面思考,賦予一些負性事件積極的價值。如,交通管制、出行受限帶來諸多不便,但也是增加親子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好好利用在家時光進行閱讀和學習。

(4)讓孩子保持與外界的溝通和聯繫。因疫情防控出行受到限制,但孩子與同學、親朋好友的交流不可以受限。讓孩子通過電話或網絡與同學進行交流,進行線上學習等。當前,網絡課程、網絡學習資源也非常多,好好利用線上學習資源,既能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也能避免人多聚眾影響疫情防控。讓孩子感受到即使“宅”在家裡,也獲得同樣多的社會支持,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從而減少心理應激反應。

(5)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調節的方法,與孩子共同分享。

轉移注意。做些能讓自己感覺更好的事情,如看電視、看書、聽音樂、運動、做家務、與家人聊天等,將自己注意力轉移到能讓自己更舒適的活動上。

接受現狀。外出行動突然受到限制,可能會造成暫時的恐慌、無助。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不必過分強求自己保持鎮定。壓抑情緒,反而會影響後續的抗壓能力。

合理宣洩。可能會出現恐慌、焦慮、憤怒,或者感到沮喪、孤獨、被拋棄。這時需要給自己找一個適當的發洩口。比如,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傾訴,相互鼓勵、增強信心;進行室內體育運動或唱歌、跳舞等,釋放自己的壓力和不良情緒。

相互傾訴。父母不要隱藏自己的感覺,也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因為疫情的突如其來,大多數人都會出現情緒的波動,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恐慌、焦慮、不安等,這都是正常的。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家人和朋友,父母也要主動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通過傾訴可以釋放恐慌、焦慮、憤怒等心理應激反應。

接納自己。引導孩子接受自己有焦慮和恐懼的情緒,接受自己的脆弱,不要否認和故意排斥它們。告訴自己:“我確實有些敏感、緊張,不過我可以不過分關注,做點別的會慢慢好起來的。”

積極自我暗示。要選擇一些積極的、肯定式的、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做到反覆強化。如,“我一定能克服困難”“我一定能戰勝自己”“我今天精力很充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