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人間值得》:90歲心理醫生的反焦慮指南

能讀到適合自己的書需要緣分。

年齡逼近三十,最近半年身體、工作和感情都不順,常常覺得自己就是焦慮本人。就在心態最Down的時候,家中一位長輩送了我一本書,名為

《人間值得》

看到書名我就想吐槽,譁眾取寵吧?這不就是在叫板重度喪口號“人間不值得”嗎?

作為一本日本系的書,封皮是很普通的馬路的一角,路兩旁畫著樓房、路燈、樹木、行人,都是簡單的黑白手繪,只在路燈和車燈處塗了色。最扎眼的是腰封上大大的三行字:90歲仍未退休的心理醫生奶奶想跟你說: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收到書時,我迅速刻薄的給這本書定了性:一本兒蹭熱度燉雞湯的偽文藝暢銷書。


書評|《人間值得》:90歲心理醫生的反焦慮指南

本想看看花式熬雞湯都是怎麼熬的,準備趕快看完,花式嘲諷時,打臉來的太快了。

我!真!香!了!

這本書從頭到尾,沒有任何一句網絡雞湯。

作者中村恆子老師的文字,就像一位慈祥的奶奶用溫暖的手撫摸著我這隻炸毛的小貓。讓我漸漸迴歸溫順平靜,乖乖地趴在她身旁,聽她講述關於人生的故事。

現代社會,人類彷彿更容易陷入煩惱和焦慮。

既有職場工作中的憂慮,也有來自家庭的矛盾,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更是一大難事。

恆子老師這位工作了70年的心理醫生從自身、社會和形形色色的患者身上總結出了人生最樸實的經驗和法則,對這些焦慮和煩惱一一作出應答。


For work

為了錢而工作,並不是可恥的事情


參加工作的這麼多年,你有沒有因為以下這些煩惱而變得焦慮過?

1、現在的工作體現不出我的價值。

2、得不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3、這份工作到底適合我嗎?

4、我會不會在這個行業做一輩子?


恆子老師認為,如果你正因為這些問題而感到痛苦,不如先想想你原本是為什麼而工作?她從事醫生這個行業,不是因為想要“救死扶傷”或是高尚的人生價值,只是不得已。

恆子的父母有五個孩子,父母寵愛兩個弟弟。從16歲開始,恆子就不停地被父母要求要自食其力。

書評|《人間值得》:90歲心理醫生的反焦慮指南

當時的日本急缺醫務人員,恆子的叔叔在大阪開診所,並且願意資助恆子和其他孩子們學醫。所以恆子在學醫和嫁人之間選擇了學醫這條路,希望可以儘快養活自己。

婚後,恆子工作更是為了養兒育女,贍養老人,承擔酗酒的丈夫沒能承擔的家庭責任。

恆子老師說,這一生她之所以努力工作,主要是因為賺錢。為了錢而工作,並不是可恥的事情。

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憑藉努力贍養自己並幫助家人,繼而在社會上立足,才是工作的關鍵。

至於人生價值、自我成長、實現自我,這些要等自己可以立足安穩之後,在閒暇之餘慢慢思考的問題。人生很長,慢慢思考。


For family

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多關注如何讓自己快樂


越是親密的人越容易對彼此造成傷害。

因為我們總認為親近的人會一直幫助自己、在意自己、容忍自己。其實這種想法是焦慮和煩惱的源頭。

但是,即便再親密的家人也要分清彼此,保持距離。“努力去愛但減少期待,多關注如何讓自己快樂。”這是恆子老師對待家庭關係的態度,也是她本人維持家庭和諧的秘訣。

恆子的丈夫是一名耳鼻喉科醫生,雖然工作認真,但嗜酒如命又不負責任。

剛剛結婚時,恆子也希望和丈夫開啟嶄新美好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恆子意識到丈夫的惡習不會改變,她的心態也經過了很多變化。

作為心理醫生,恆子目睹過很多女人因為期待太多被傷害,她知道,對別人產生過多的期待和執著,會讓自己變得自私又脆弱。


書評|《人間值得》:90歲心理醫生的反焦慮指南

所以恆子及時止損,不再執著改變丈夫,而是更多的取悅自己,併為了孩子繼續維持婚姻。沒想到恆子心態的轉變反而影響了丈夫的行為,她最終和丈夫相伴走完了一生。

丈夫去世後,90多歲的恆子依然獨居,從來不去打擾兩個兒子的家庭生活,因此她也擁有很融洽的親子和婆媳關係。

她認為,孩子既然開啟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貿然闖入。

許多人受不了孩子長大離開的那種孤寂,而恆子老師認為:雖然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走向不同的軌跡,但是親子關係就像連接兩條軌道的那一座橋。

你們可以隨時上橋溝通,卻不應該頻繁的上橋,上橋之前,最好還是先敲門。


Family&Work

人生,只要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



如何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是大多數人都關心的重要問題。

如果工作太忙,很可能就沒有精力放在家庭裡,做一個優秀的兒子、女兒,或是父母。但如果在工作上不努力,就很難有成功。

但認真想想,其實真正令我們焦慮的不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而是無法把雙方都做好。可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理想嗎?

恆子老師認為:不完美也是可以的。人生,只要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

書評|《人間值得》:90歲心理醫生的反焦慮指南

這個世界上幾乎不存在完美的事物。

看似美好的人或事,只要深入瞭解,一定會發現瑕疵。所以,如果因為自己達不到完美狀態而感到焦慮,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為。

試著放棄“我要在所有的事情中都做到最好”這種想法。轉變心態,做好自己該做的,壓力會豁然減少。

做起事來事半功倍,得到的結果也會超出預期,這是恆子老師對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忠告。

整本書讀下來,恆子老師的觀點給了我一個態度:人生的本質其實是一個人獨自生活。

作為一名心理醫生,她深知每個人都想找到能為自己分擔痛苦的人。

但這樣的人不會每時每刻出現。只有與自己和解,為自己分擔消化煩惱和焦慮,才能化解孤獨和不安。

書評|《人間值得》:90歲心理醫生的反焦慮指南

恆子老師有父母,有很多兄弟姐妹,有丈夫,還子孫滿堂,同事喜歡她,患者總找她。從這方面看,她並不孤單。

但恆子選擇與所有人保持距離,真誠認真的對待每一件事,卻不期待完美的結果。

這是她作為一位90歲的心理醫生用一生積累的人生智慧。

最後,希望每一位有緣閱讀此書的朋友可以從恆子老師的文字中汲取一絲平和,改變心態。善待自己,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