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解放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火锅"的成长史


三国:五熟釜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是分有几格的锅,和现今的“鸳鸯锅”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


南北朝:铜鼎


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相当于现今的火锅。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唐三彩火锅 重庆火锅博物馆藏


唐朝:暖锅


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吃火锅的情景。


宋代:暖冬锅


在宋代,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时人便认为入冬了。这一天家家都举办“暖炉会”,过节般地围着火炉吃肉喝酒。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唐代白居易的《问列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到宋代,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宋 瓜瓣兽耳铸铜火锅


元朝:火锅涮羊肉


元朝时,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多用来煮牛羊肉,“涮羊肉”即由此而来。相传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


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忽必烈得知敌军逼近的消息,饥饿难忍的他一面下令部队整装待发一面喊:“羊肉!羊肉!” 厨师情急之下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入沸水,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涮羊肉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明朝:铜火锅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朱桂,被封到大同为代王。这位王爷喜欢通宵达旦宴饮,可是寒冬长夜饭菜冷得快,于是他的下属找了能工巧匠,打制出了精美的铜火锅。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这种火锅用上乘黄铜制成, 上锅下灶,中间通风,内里涂锡,既可防锈,又可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从此,代王夜宴再不惧寒冬漫长 。


热爱火锅的清朝皇帝


火锅在清朝可以说发展的很成熟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火锅和餐具,从宫廷到民间,广受欢迎。因此,清朝火锅的器具琳琅满目、多数都已氧化且有炭痕,可见使用之频繁。这些火锅皆是宫中所用,尽显皇家富贵之气,质地有陶瓷、纯银、银镀金、铜、锡、铁数种。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清朝的每一位统治者,都对火锅情有独钟,一顿连一顿,一代接一代,从头吃到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吃的,都得扔到锅里涮一涮。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清代宫廷之中火锅风靡,不仅传承了我大吃货帝国的中原传统,还沿袭了早期满清贵族冬日饮食的习惯。满清贵族早年生活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日里气温低,喜吃热食,用温餐具便是“御寒神技”之一。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清代宫廷之中,日常饮食的记载中多有“暖锅”“热锅”,其所指正是火锅。而在冬日的筵席中,火锅更是宫廷膳食首选。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千叟宴始于康熙朝,盛行于乾隆朝,嘉庆朝以后便渐渐销声匿迹了,算的上是记载中清宫中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种宴会。


饮食文化:古人到底多爱吃火锅?


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大概由于宴会的时间多是在较为寒凉的时节,老人们大多也适宜食用热食,席上的火锅必不可少。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