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正文共:1562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按語

以上推測都是瞎猜,僅供各位車友參考,我們不對以上猜測負任何責任,周知。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文│阿國

  • 315過去了,關於豐田機油增多的事情,還是可以聊一下的。
  • 必須承認,受疫情的影響,我至今沒有親眼見過一臺機油增多乳化的豐田車,更無法打開機蓋去觀察,因此以下的一些,都是基於常識的雲推測。
  • 目前,網上傳出有機油增多或乳化現象的,主要集中在亞洲龍2.5L雙擎、凱美瑞2.5HG(混動版)、RVA4榮放2.5L雙擎以及雷克薩斯ES 300h這四款車型上。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出現這一現象的車型普遍搭載了豐田/雷克薩斯的混動系統,配備了代號A25B的2.5L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
  • 首先要明確一點,雖然豐田曾於2月初在北美召回包括亞洲龍混動、凱美瑞、凱美瑞混動、RVA4、RVA4混動、雷克薩斯ES 300h等配備了這款發動機的車型,理由是發動機鑄件的氣孔可能會導致缸體出現裂紋,從而使得車輛的冷卻液出現從內/外洩漏的情況。
  • 但美國的召回通知只提到了防凍液洩露,並未提及機油增多和乳化的現象,美國爸爸不至於給豐田留這個臉,明明機油增多了還不說,更何況,美國的A25系列發動機和中國豐田車上用的產地不同。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另外,具體症狀上,北美和國內也不同,北美召回的車型,主要是車輛的冷卻液大幅消耗和曲軸箱內機油的全面乳化,同時在車輛運行時還會有大量白煙冒出,目前國內的情況不是這樣。
  • 由此,我個人認為,因為如果工藝存在如此大的瑕疵,就付諸量產的話,對於豐田這種成熟的製造工藝來說,不太可能發生,如果發生北美那種在工廠生產線上匹配錯誤的問題,那應該是更大的問題,而不是隻在機油加註口乳化。
  • 再來和本田的機油增多對比起來,就有點意思了:本田恰恰是混動系統不增機油,渦輪增壓的車型增機油。
  •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問題應該出在這套混動系統上。或者說,目前這套號稱“世界最好混動系統”的設計上,可能有問題。
  • 仔細看一下,目前涉嫌機油增多的豐田/雷克薩斯車型,其實都採用了雙噴射技術,這其實是一種很新的理念,也就是空氣導向型的噴射,通過提高空氣的流速,會讓油的噴射更均勻,效率更高又更省油。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原來的噴射,很多是依靠頂置高精度噴油器在壓縮上置點噴油,在火花塞周圍形成濃混合氣實現快速燃燒,更依賴火花塞的精度,因此寶馬和奔馳的點火線圈都貴一些,而採用同樣技術的通用的不少車型,火花塞更是很容易出問題,另外就是油氣混合不好,燃油經濟性要麼不好,要麼對發動機燃燒室部分的要求過高。
  • 後來大眾和豐田就把噴油器從頂部拿到了側面,拉大火花塞與噴油器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大家都聽說過的壁面導向型燃燒,這樣不用控制的太精確,而且藉助於氣流導向凹坑的形狀,特別是其流出角,使噴出燃油可以在點火前就準備好良好的空燃混合物,但這種技術的缺點就是低溫環境和高低速切換的時候不行,老豐田的“肉”就是這麼來的。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於是空氣導向型就被開發出來了,空氣流速更大,噴射更均勻,就把動力和節油都做到了。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但這種技術,也有個天生的問題,就是氣缸要做細,否則壓強不夠,但這麼細的氣缸,噴油嘴又在側面,一噴,到是均勻了,但很容易噴到缸壁上沒燃燒,也就是很多提到的“溼壁”,再通過活塞環,下到油底殼,那不增多機油等什麼呢?
  •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本田1.5T的車型會機油增多,而混動車型反而沒有了,因為1.5T發動機也是空氣導向型的,而混動採用的是電噴。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當初本田的機油增多,就是因為發動機電腦ECU會控制噴油嘴進行兩次“預噴油”,但由於具體的噴油量沒有控制好,同時汽油在低溫狀況下霧化率不夠,所以導致小部分汽油會以液態形式留在缸壁上,沒等揮發就被活塞刮到了機油箱裡,從而導致了機油增多。
  • 那麼,豐田現在給出的解釋,把機油門的矛頭指向了低溫的用車環境、低速、短距離的用車情況,有沒有道理?
  • 也有也沒有。
  • 直接原因確實是因為這些,尤其是東北地區,使用的酒精汽油(也就是乙醇汽油)含水量更高,低溫狀態下空氣裡的水也多,長期在低速的狀態下,溫度不夠,油滲下去,還帶著水,那肯定就增高了。
  • 但是,我又要說但是了,為什麼同樣的2.5L發動機,汽油版的目前沒有增多?因為汽油版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長,就算有當時一下沒燒到的,不斷燃燒下也沒什麼問題了,就算還有滲下去的,機油在發動機啟的工作下也熱了,也可以排出去。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到了混動版上,豐田的發動機工作不足,偏偏豐田這套噴油器為了照顧靶點和氣道設計,油束一致性做得目前看來也有問題,為了過度節約油耗,豐田有意降低了怠速熱負荷,導致機油溫度升不上來,通氣系統的工況不好,於是這噴錯地方的水和油,就造成了目前的狀況。
  •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稱作氣流導向型的“低溫原罪”。
  •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推測,不一定對。實際原因,還真的要看拆開以後的情況。
  • 那麼,豐田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提高轉速,加上短途行駛少一些,可以嗎?
  • 這麼說吧,這個方案等於說是你個矮,給出的方案是少打籃球,你覺得可以嗎?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買混動車的人,很多是通勤狀況,然後你現在跟我說少開短途,開至少20分鐘以上?行,現在大點的城市通勤加堵車20分鐘不叫事,可您在堵車的時候就設定把發動機工作降低了,我還必須轟油門才算數,這就有點難為人了吧?
  • 更何況,我買混動就為了省油,這為了防止乳化還得多來幾腳?
  • 那麼豐田這麼頭硬的原因在哪裡呢?省錢當然是一方面的了,傲慢到說不上,在我看來更多的問題在於,豐田在這套動力系統裡,也簡配了也沒簡配。
  • 什麼意思呢?
  • 按說,沒有幾個廠家敢在發動機裡簡配,豐田也一樣,噴油器、活塞環、活塞、曲軸箱、PVC,這幾個零件簡配風險極大,還省不了多少錢,其他間接相關的水泵、ECU、線路啥的簡配也不省錢,而且臨到生產的時候再簡配,驗證時間又得增加好幾年,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豐田沒有簡配。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因為沒有簡配,這種情況就不屬於國內三包法所能管轄的範圍了,更何況,不要說隨著天氣轉暖,這種情況會消失,就算是機油一直增多,造成的問題無非是碳化,比起德系車燒機油引發的幹磨,風險小的多。
  • 這也是為什麼CRV機油增多好幾年了,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沒有發動機出問題的。
  • 形象的說,燒機油屬於痛風,發作了真疼也真不能動,而機油增多屬於糖尿病,平時一般情況下都是正常人,但就怕併發症……
  •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豐田其實簡配了,除了剛才提到的設計缺陷之外,豐田並沒有採用多孔的噴油嘴,這個可以有效降低霧化,而只是將過去的“單孔長條線縫型側置缸內直噴發動機噴油嘴”換成了“線縫型噴嘴”,通過標定來軟提升發動機的燃油及霧化效果,以此來達到發動機的更大效能,但是再好的標定也難免有偏差,現在看,這套噴法,在發動機的噴油精度方面和噴油壓力上是不足的。
  • 在上了豐田為了壓縮成本,用寬域後氧傳感器降低了對鉑(pt)、銠(Rh)、鈀(pd)這三種貴金屬的使用,用電控來匹配燃燒調校,自己給自己增加難度,燃油車也可以,在混動車上就露餡了。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說實話,豐田就算召回,恐怕也不像本田一樣,改下電腦ECU那麼簡單,得把噴嘴改成多孔的,加大三元催化的貴金屬用量,然後再重新驗證,重新調校……這恐怕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 那麼,是不是說從此豐田不可靠了?或者讓某些水軍說的那樣,國產車更可靠呢?這個問題,至今仍在逆向豐田的長城吉利比亞迪的老闆,在夜深人靜一個人的時候都不敢說,這裡不引戰,不多說了。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 但必須指出的是,目前這種鼓勵你多開開提提轉速的解決方案,對於一向以“開不壞”自詡的豐田來說,顯然是不夠的,沒有誠意的,也是會帶來極大傷害的,尤其是在以威蘭達打頭,準備引入至少五款重要車型,銷量和口碑都急需爬升的2020年。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野生車評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

- - - 點擊圖片 直達往期優質內容 - - -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吉利渴望時間,沃爾沃急需用錢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1.3T的七座奔馳GLB,這車太狗了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要銷量還是要品牌,對CT5來說是個難題

中國新銳非職業車評人聯盟

雲推測豐田機油增多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