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不退坡?國六延緩?哪個才是車市真解藥?

3月份,疫情在海外開始大肆蔓延,但國內的局勢正趨於好轉。中汽協統計的數據顯示,3月上旬,協會密切跟進的23家車企,復工率為90.1%,員工返崗率77%。而從3月中旬開始,包括東風本田、上汽通用武漢基地在內的多家湖北車企也陸續加入復工復產的行列。

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不退坡?國六延緩?哪個才是車市真解藥?

然而由於疫情影響太過嚴重,車市整體陷入低迷狀態。進入3月以後,首周依舊沒有好轉,銷量下跌51%。乘聯會預測3月的銷量將繼續下滑,降幅在36%左右,但實際情況遠超於預期,市場悲觀情緒越來越嚴重。

在疫情和車市寒冬的雙重壓力下汽車行業的日子非常難過,各大車企也是各顯神通,通過各種措施絞盡腦汁度過這個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困難期。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新冠肺炎疫情過後,車市銷量會像2003年非典時期一樣迎來爆發增長期。如果結合2003年的整體背景我們發現,2003年,我國經濟處於剛進入WTO後的貿易井噴期,經濟社會蓬勃發展,車市的消費需求也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所以當年的疫情對車市的影響不大,甚至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車市銷量迅速攀升。

2020年的今天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乘用車市場也步入普及後期,這些因素都抑制了汽車消費。

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不退坡?國六延緩?哪個才是車市真解藥?

而且世界汽車工業同時遇到了三隻黑天鵝: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由此引發的全球汽車市場暴跌;二是美股接二連三熔斷的不利影響;三是汽車產業向電氣化方向轉型帶來的高額投資。

國內與國際的雙重不利因素導致了原本已經乏力的汽車市場很難在疫情過後迅速找到恢復的辦法。汽車作為單價昂貴的消費品基本上沒有“避險”屬性,因此車市若想整體反彈必須尋找頂層設計上的政策傾斜。

購置稅減半要回來了?

3月18日,中汽協就推動汽車行業穩增長提出了多項政策建議,呼籲出臺政策激發消費潛力,通過包括限購地區適當增加號牌配額、調整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率、加大四五線城市及鄉鎮汽車市場鼓勵力度等政策,推動汽車產業穩增長、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不退坡?國六延緩?哪個才是車市真解藥?

中汽協還建議,應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並培育皮卡、房車等汽車特色消費。建議指出,應優化並延續新能源補貼政策。在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繼續給予補貼,並強化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加快新能源補貼撥付速度,簡化流程,為企業減輕資金壓力。

此次中汽協的建議與中央的調子基本保持了一致。3月13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汽車作為傳統大宗消費產品,出臺政策以刺激其消費再次被重點提及。此外,工信部推出四項便企服務舉措,助力汽車企業復工復產。汽車股集體反彈。

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不退坡?國六延緩?哪個才是車市真解藥?

幾乎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司法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再次強調了要完善機動車報廢更新政策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機制,從政策層面再次給予中國汽車產業以支持。

不過,對以上政策進行梳理之後我們發現目前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基本都是在促進換購需求,而沒有推動新購需求,原因在於換購需求既能拉動銷售額增長,同時還能拉動二手車數量增長,但是對總量的拉動不大。

筆者認為在購置稅減半的基礎上,應該在銷售端給消費者更多補貼,比如購車抵個稅,以長效措施推動換購穩定增長。另外針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首先要做到2020年補貼政策不退坡。其次,鼓勵電動車向下延伸,給予低續航車型一定的補貼,有利於新能源車的發展和促進農村環境改善,同時利於改善電動車與低速電動車等其他車型的競爭關係。

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不退坡?國六延緩?哪個才是車市真解藥?

筆者並不建議直接給購車者現金補貼,一方面因為地方財政負擔確實很大。再者,現金補貼只能在短時間內起到作用,儘管暫時汽車產業遇到了挫折,不過我們還是應該更多關注可持續發展,現金補貼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要儘量少使用。

目前,湖南、廣州、佛山、珠海等多省市接連發布通知,通過汽車下鄉、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鼓勵購買“國六”標準新車等方式,鼓勵汽車消費。相較於此前國家層面推行的購置稅優惠和增值稅降低政策,地方政府在近期鼓勵汽車消費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預計後續像廣東、浙江、上海等汽車工業佔比大、地方財政條件較好的地方將陸續有政策落地,主要包括增加牌照指標、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國六”車型置換補貼等。

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不退坡?國六延緩?哪個才是車市真解藥?

百姓評車

2020年汽車消費市場的關鍵詞是“內需”,在全球面對疫情自顧不暇的情況下,只有建立消費者信心,拉動內需增長,才是治療虛弱車市的唯一解藥。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提到,“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歷史上中國經歷過的艱難歲月,最終都被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安然度過。儘管這次有天災影響著國計民生,但這次沒什麼不同,上至國策,下至民計,都在想方設法渡過難關,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