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文字/御姐


分析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常常不愛說話,對於某些事情表現出異常的擔心和焦慮。

年齡較小孩子剛上幼兒園,在學校總是害怕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或是害怕交朋友,便止不住地哭;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就開始擔心學習,害怕自己考不好,經常會考前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其實,焦慮並不只在成年人身上出現,當一個人具備了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就有可能對一些事件表現出自身的擔憂和恐懼。姚梅玲教授認為:焦慮症是一種七情引起的內傷疾病。因此,當孩子的情緒出現調節障礙時就有可能受到焦慮的困擾。

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從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上看,兒童焦慮可以根據其發生原因分為以下幾種:

1、素質型焦慮:由於自身定位不準確、自我認知模糊而缺乏安全感所產生的焦慮。

2、境遇性焦慮:由於受到某些事件的打擊,如親人、寵物離世或重大家庭變故而產生心靈創傷。

3、分離型焦慮:對父母依賴性強,面對分離所產生的焦慮。

4、期待型焦慮:害怕自己無法滿足父母期待,害怕失敗和挫折的焦慮心理。

5、環境型焦慮:由於家庭環境長期的焦慮感,孩子也形成了焦慮的慣性。

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以上這幾個類型的焦慮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焦慮心理會造成失眠、發育不良、記憶力差、癌症發生概率增加等等。

由於孩子的心靈發育尚未成熟,在面對焦慮情緒時還不具備自我消化的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授之以漁",教會孩子從根源上和焦慮情緒作鬥爭,防患於未然

以下"三步走"的方式,可以帶孩子正確認識並消化焦慮:

第一步:認識焦慮,瞭解焦慮來源。

很多時候焦慮都是在無形之中帶給孩子壓力的,如果孩子不能正確認識焦慮,那也就無法排解。接下來我們主要針對兩個典型的兒童群體給出認識焦慮的方法。

1、 幼兒時期,主要面對分離型焦慮的孩子。

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對於這個幼兒時期的孩子,他們對於父母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家長不在身邊時會沒有安全感。所以,每次和孩子分離時,都要花點時間給孩子進行心理教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認知較為抽象,用一些深刻的名詞和術語孩子是聽不懂的,所以這時家長可以把焦慮擬人化,生動地給孩子解釋緊張感的來源,孩子才能學會怎麼去打敗這個"小壞蛋"。也可以藉助玩具的形式,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

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父母首先要學會理解孩子的焦慮,跟孩子說"爸爸媽媽知道你一個人的時候很害怕,但是你知道要怎麼才能打敗'害怕'這個小壞蛋嗎?"當孩子集中注意,開始好奇該怎麼面對恐懼和焦慮時,家長就可以說:"你要相信,爸爸媽媽總會在你危險的時候及時趕到,所以不要害怕,有爸爸媽媽在你不會受傷。"教會孩子主動去和這個"壞蛋"作鬥爭。

2、 少年時期,主要面對期待型焦慮的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學業繁重,在父母的期待下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孩子會害怕失敗,害怕挫折。家長要及時排解孩子的壓力,讓孩子明白壓力的來源——對成敗和結果的過度追求

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告訴孩子過程的重要性,並肯定壓力的積極作用。當孩子感到焦慮並且難以持續學習時,及時地放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步:別把困難和失敗掛鉤。

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這是認識焦慮的過程中要注意的一個誤區。

焦慮的人通常會表現出兩種極端的心理狀態,一是自卑、二是完美主義。歸根結底,就是由於對失敗過於恐懼。

當孩子說:"我不行"的時候,家長就要及時疏解孩子壓力。不要讓孩子因為不敢嘗試而感到焦慮。

第三步:不避諱、不隱藏,引導孩子說出焦慮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感到焦慮怎麼辦?家長要“授人以漁”,幫孩子從根源緩解焦慮

很多人會把焦慮藏在心裡,長久下來就會感到壓抑。家長要定期為孩子疏解焦慮,問問孩子:"你最近有沒有覺得害怕或是緊張呀?"或是"最近最讓你感到困擾的事是什麼?"家長還可以跟孩子互換秘密,加強和孩子的互動和交流,引導孩子及時說出內心想法。

總結

焦慮不僅僅是家長生活中需要面對的負面情緒,也是孩子生活裡的絆腳石,所以父母一定要"授人以漁",用以上"三步走"的方法,教孩子從根源上防止或緩解焦慮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