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金閣寺》:追求極致的美便顯殘缺

極致的美乃是殘缺

小說主人公溝口自出生就帶有口吃的身體缺陷,由於常被同學取笑,心裡怯弱害怕交流,他逐漸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都說孤僻的人內心世界最為豐富,這一點都不假,他漸漸形成了和自己對話的習慣。三島的文筆美的令人欽佩,他在文中這樣描述主人公溝口的孤獨:

孤獨愈發膨脹,簡直像一頭豬。

在溝口看來,什麼都是醜陋的,他第一個愛慕的人有為子也諷刺他的結巴。有為子最終因和逃兵的灰暗戀情而走上了不歸路,給溝口留下了永恆的創傷。溝口親眼目睹了母親和別人的苟且之事,睡在一旁的父親不知是因怯懦還是出於慈祥,用他那雙大手遮住了溝口的眼睛。這個有心理怪癖的少年從此憎恨不知廉恥的母親和畏首畏尾的父親。往後的交往中,更是遇到了無惡不作的X型腿的柏木和油光滿面、表裡不一的師父。

在溝口的眼中,唯獨有三樣美。初戀有為子、純友鶴川和至美的金閣。可是有為子被逃兵戀人槍殺、鶴川因父母插足自由戀愛自殺,唯有沒有思想感情的金閣依然屹立在原處。在溝口的少的可憐的美的心裡,僅有的美就被輕易地抹去了兩件。灰暗漸漸佔據著他的整顆心臟。就連最後一根稻草——金閣的住持、父親的好友、自己的師父都是魔鬼的化身,他徹底崩潰了。沒想到極具美感的金閣下面潛藏著的都是陰暗森森。他崩潰了,崩潰到發狂。就連表裡陰暗否定世界的柏木都為之震撼。並通過自己和鶴川不為人知的親密關係希望來拯救溝口:

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改變世界,唯有認識,才能在世界不變的情況下,在原來的狀態下變形。

溝口卻作出了這樣的回應:

“美......美的東西,對我來說,是怨敵。”

溝口已經下定決心,要毀掉心中唯一的美——金閣。最後,他用一根細小的火柴發出的點點星火,燒燬了金閣。

溝口曾這樣自述:“燒燬我的,也定是金閣。”他已經決定,自己要葬身在燒燬金閣的大火之中,陪同金閣一起毀滅。他是固執的,他一定要到金閣的究竟頂,站在最高一層,作最後的火的化身。在究竟頂的門因鎖死無法打開的情況下,他不願委身烈火的其他地方,最終逃出了金閣,躺在了遠遠的能看見金閣上方就像撒滿金沙的草地上,心想:

“我要活下去。”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追求極致的美便顯殘缺

假如世間多點愛

《金閣寺》一書是作家三島由紀夫根據真實內容所著,據說金閣寺裡的一個和尚因嫉妒金閣的美,因而一把火燒掉了這座上百年的古寺。有些人的愛就是很畸形,就像他們的性格。就像他們天生的身體缺陷。可以這樣說,小說裡的這種主人公就是現實中放火焚燒金閣的僧侶,主人公的言行就是該僧侶的真實寫照。他為何會形成這種殘缺的晦暗的性格,為何對美的終極追求就是將其毀滅?人是社會塑造的產物,包括他的人生觀、世界觀。一個在陰暗下成長的人,與一個在陽光下成長的人。對生活的追求完全是不一樣的。信息網絡發達的今天,會不時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要跳樓自殺,某某手提菜刀衝進幼兒園。他們這麼做當然違揹人道法律,但是在這背後,他們為何這麼做,值得深思。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應該充滿愛,一個禮讓、一個微笑,這些是舉手之勞之事,又是共贏之事,既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追求極致的美便顯殘缺

三島由紀夫本人

三島由紀夫本身也有身體羸弱的缺陷,對他的性格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了表示對天皇的死忠,他在46歲的那年切腹自殺,但因位置不對,把腸子捅了出來,後來由朋友介錯,多次介錯未果,痛苦不堪的他試圖咬舌自盡,嘗試失敗。終於在第四次才介錯成功。三島由紀夫的這部小說,讓他名聲大噪,並奠定了文壇地位,不僅是因為小說的故事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還因為小說裡主人公溝口的言行或多或少有著作者本人的影子。故事顯得真實生動,把人性殘缺的甚至是變態的美昇華至藝術,最終留給人深深的思考:

人該怎樣去對待世間的這種美?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追求極致的美便顯殘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